採花作枕助好眠,古人對香花的妙用


採花作枕助好眠,古人對香花的妙用


用天然花朵製作芳香的睡枕,是古時清雅的享受,深受文人的青睞,歷代詩詞中,以“菊枕”為題的作品很多,馬祖常《菊枕》詩曰:


東蘺采采數枝霜,包裹西風入夢涼。半夜歸心三徑遠,一囊秋色四屏香。


菊花是公認的入枕佳品,菊花的清香不僅有助於睡眠,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林洪《山家清事》載:“秋採山甘菊花,貯以紅棋佈囊,作枕用,能清頭目,去邪穢”。徐大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載:“菊得天地秋金清肅之氣,而不甚燥烈,故於頭目風火之疾,尤宜焉”。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菊花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效,可用於發熱頭痛、眩暈驚風,陸游多次在詩中提到菊枕有助於治療頭風,《示村醫》:“衫袖玩橙清鼻觀,枕囊貯菊愈頭風”;《老態二首》:“頭風便菊枕,足痺倚藜床”。


採花作枕助好眠,古人對香花的妙用


菊花作為藥材使用講究道地性,各地產的菊花由於品種、地理環境等差異呈現不同的品質。清代時浙江地區的城頭菊,以其優異的品質受到清宮青睞,城頭菊曾作為貢品,進貢給宮中用於製作菊花枕,清人朱楓《柑園小識》載:


城頭菊,杭城石罅生菊,枝葉極瘦小,九月開花如豆,香而且甘。雍正初,禁人採取,以充貢品,宮闈以作枕。


現代研究表明,菊花的揮發油可起到抗菌消炎、舒緩鎮痛等作用。而且伴菊花之清香入睡,能舒緩壓力,促進睡眠,翌晨神清目明,陳欽甫《九日》詩曰:“菊枕堪明目,茱囊可辟邪”。


採花作枕助好眠,古人對香花的妙用


古人不僅用香花製作的睡枕,還將香花加入被絮中,清人曹庭棟《養生隨筆》就記載了一種用玫瑰花與老絲瓜片製作養生的“花被”:


有摘玫瑰花囊被,去蒂曬乾,先將絲瓜老存筋者,剪開捶軟作片,約需數十;以線聯絡,花鋪其上,紗制被囊之,密針行如麂眼方塊式,乍涼時覆體最佳。玫瑰花能養血疏肺氣,得微暖,香彌甚;絲瓜性清寒,可解熱毒。


“菊花枕”、“玫瑰被”,讓古人的床帳中花香縈繞,伴著花香入眠,夢境中也似有花香徘徊,引得蝴蝶入夢,明人鄧雅《菊花枕》:“寒香正在頭顱上,粉蝶還來夢寐中”。


採花作枕助好眠,古人對香花的妙用


花類本草也是製作燻佩之香常用的原料,宋代宮廷喜歡採擷玫瑰花,加龍腦、麝香配伍成衣香,裝入香囊隨身佩戴,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載:


玫瑰花類薔薇紫艶馥郁,宋時宮院多采之,雜腦麝以為香囊,芬氤嫋嫋不絕,故又名徘徊花。


用玫瑰花製作的香囊芬氳不絕,因此玫瑰花也被稱作“徘徊花”。玫瑰能“養血疏肺氣”,是很適合女性的一種香花,《金瓶梅》中婦人們隨身的香袋裡常放置玫瑰花、排草、沉香、檀香等香料,潘金蓮還曾送過西門慶一個裝著排草、玫瑰花的肚兜。


採花作枕助好眠,古人對香花的妙用


古人除了用玫瑰製作香囊,還可以將新鮮玫瑰花搗成花泥,加入沉香、金顏香、龍腦香搓成香珠,穿串,製成芳香的串珠,明代《墨娥小錄》中有徘徊花(玫瑰)製作香串珠的方法:


徘徊花(玫瑰)去汁,秤二十兩爛搗碎,沉香一兩二錢,金顏香半兩細研,腦子半錢另研,右和勻,每溼秤一兩半作數珠二十枚,臨時大小加減,合時須於淡日中曬,天陰令人著肉乾,尤妙,盛日中不可曬。


用天然香花製作佩飾、串珠,在明清時期非常流行。清人顧瑤光《虎丘竹枝詞》中有首詩描寫江南地區採摘野薔薇製作香佩的情景:


籬畔尋芳花已稀,家家盆搗野薔薇。雕成雙宿鴛鴦墜,香透玉郎白袷衣。


野薔薇是很好的制香花材,《本草綱目拾遺》記載野薔薇“香最甜,似玫瑰,人多取蒸作露”。將野薔薇搗成花泥,再加入各種香料,製成鴛鴦的形狀香牌,即作佩飾又能起到香身的作用。


採花作枕助好眠,古人對香花的妙用


“芳術旋收同茗煮,落花閒拾和香燒”,古人爐中焚燒的合香,也常使用芳香的花材製作,《陳氏香譜》中有一首可愈頭風的“清神溼香”,以甘菊與川芎、藁本、羌活、獨活、麝香組方配伍:


芎須半兩、藁本半兩、羌活半兩、獨活半兩、甘菊半兩、麝香少許,右同為末,煉蜜和劑,作餅爇之,可愈頭風。


清神溼香所用香料均為行氣止痛的香藥,捏成香餅子焚爇,能清神醒腦,治頭風目眩的妙效,用香療疾屬於中醫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是古人用香的特色。


採花作枕助好眠,古人對香花的妙用


古人用來制香的香花很多,陳敬《香譜》中說“南方花皆可合香”,南方花即素馨、茉莉、木犀及橙、橘花之類的香花。南唐宮中的“李主花浸沉香”,就是用南方花荼蘼、木犀、茉莉等香花中提取的花液浸泡沉香而成:


沉香不拘多少,剉碎。取有香花蒸,荼蘼、木犀、橘花或橘葉亦可,福建末利花之類,帶露水摘花一碗,以瓷盒盛之,紙蓋,入甑蒸食頃,取出,去花留汗,汁浸沉香,日中暴幹,如是者三,以沉香透潤為度。


先將沉香剉碎成香丁,取荼蘼、木犀、茉莉等香花放在瓷盒中入甑蒸,用蒸出的花汁浸泡沉香,再把沉香放到陽光下曬乾,這樣反覆蒸、泡、曬三次,讓沉香徹底浸透花香,複合薰香就製作成了。


採花作枕助好眠,古人對香花的妙用


除了提取香花花露浸香材,也可以直接將香花加工後焚燒,明代《香乘》中有一首“逗情香”,就是用十種最常見的香花與蘇合油調製:


牡丹、玫瑰、素馨、茉莉、蓮花、辛夷、桂花、木香、梅花、蘭花采十種花,俱陰乾,去心蒂,用花瓣,惟辛夷用蕊尖,為末,用真蘇合油調和作劑,焚之,與諸香有異。


十種香花唯辛夷用花蕊,陳渂子《花鏡》記載辛夷“花大而香濃,人多取蕊合香”逗情香以蘇合油為劑,將花末塑形成香丸或香餅子。蘇合油是具有味道芳香的揮發油,不僅可當作塑形,還可為香品多添香氣層次。


採花作枕助好眠,古人對香花的妙用


花類本草中所含的揮發油,不僅能消除濁臭、淨化空氣,還有提神醒腦之功效,在《陳氏香譜》中有以牡丹蕊、酴酴花、龍腦香製作的醒酒香——玉華醒醉香:


採牡丹蕊與酴酴花,清酒拌,浥潤得所,風陰一宿,杵細,捻作餅子,陰乾,龍腦為衣。置枕間,芬芳襲人,可以醒醉。


採集牡丹的花蕊與荼蘼花的花瓣,灑清酒拌勻,晾一宿讓蕊與瓣充分吸收清酒,然後搗成花泥,捏成香餅子,外表塗一層龍腦香末。此香可放在枕頭中,有驅除酒醉的功效。


以自然香花為原料制香,樸素而又簡單易制,很適合自己動手製作。中國古人用香,講究“香藥同源”,香氣盛,則穢氣除,香既是怡情之物也是淨室防疫用品,清人華氏《香》詩曰:“解穢除煩豁性靈,玉爐風細繞彤庭,最憐寶鼎煙銷後,身巴成灰氣尚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