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裡的老人

深山裡的老人

這是雪妮為你分享的第64篇文章

郭紅豔的第34篇文章

平時我們很少回湖南家,每次回去,都是來去匆匆。

母親那邊的親戚,父親這邊的親戚都是親戚。兩邊都走一走,時間總是不夠用。其實每次回去,只想好好陪陪父母。這些親戚,特別是隔代的遠親,能想起的記憶還是停留在兒時。很多年過去了,也不知道他們過得怎麼樣。

以前回到家,常常會從父母口中聽到一些親戚的近況:誰的兒子結婚了、誰的女兒出嫁了、誰家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誰家的老人過世了......

自從父親過世後,母親也進城住弟弟家去了。家中只留下一棟老房子,我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和親戚的走動也更少了。

親戚中有一位遠房堂姑,家中只有二個老人了。記得父親還在世的時候,我也曾聽父親說起過。對於他們的遭遇,我深表同情。2016年國慶節回到老家,我決定安排一天去看望他們。四號的早上,我們出發了,但這麼多年沒有往來,去他的家路也記不起來了,媽媽也只記得大概方位,只好邊走邊問過去。

對於他們倆的印象,頭腦中印象最深的是二十年前,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到他家拜年。我記得他們家住在深山的裡面,要長途跋涉幾十裡山路才能到。那次本想小住兩天,不料第二天一場大雪把唯一的山路給埋了,我們母子三人只好老老實實,安心在他們家住下,一呆就是整整一個星期。

在這一個星期裡,受到他們家熱情的款待,每天好吃好玩招待我們。當時他的兩個兒女每天變著花樣陪我們玩,那幾日留給我的都是些美好的回憶。我記得回家那天,姑姑姑父怕我們走不慣這山路,還親自送我們下山,直到把我們送到鎮裡上中巴車才回去。幾十裡的山路一個來回天就黑了,當時很令我感動。

我記得最近一次見面是十六年前,他的兒子在縣城汽車站開了個小餐館,我和愛人還到他店裡吃了一碗米粉,當時急著趕車,彼此之間也沒有過多的交談。之後的很多年,我就沒見過他們了。

有時也會聽父母提到他們家的事,日子越過越苦。他們家曾有三個孩子,一個男孩兩個女孩,都是七零後。

他的長女我沒見過,小時候去他家時,就聽說離開人世了。 三個孩子裡,最出色的就是他的長女,相貌、頭腦、人品都受人稱讚。十八九歲,花一樣的年齡,四里八鄉的好青年陸續有人上門來提親。女兒相中的一個如意郎君,卻沒被父親看上。父親獨自作主,為她另找了一個,但是女兒誓死不從。父親緊緊相逼,女兒竟上吊自殺了。

大女兒的死了並沒有讓他引以為戒,姑父做事還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家裡的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從來聽不進任何意見。面對強勢的丈夫,堂姑只有忍氣吞聲,委屈求全,從來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

我真不知我的姑姑這一輩子是如何走過來的。

姑姑是軟弱的,一輩子屈服在姑父的威嚴下,但是他的兒女,面對霸道野蠻的父親,選擇了以死來反抗,長女已用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沒有想到十多年後,同樣的事情又逼兒子走上了絕路。

看著家中年輕的生命一個個凋零,真讓人寒心哪!

他的兩個孩子走了,親朋好友都不知情。若干年後才聽說:一個是上吊死在家裡,另一個是喝農藥死在自已店裡。他們的後事是如何處理的,身邊的至親是不得知。面對一雙年輕兒女的死,我不知道做為父親的姑父是否有愧疚之心;面對喪子之痛的堂姑,這些年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三個孩子中長女和兒子都走了,剩下老二是頭腦很不清晰,做人做事沒有主見,面對自己的終生大事,任由父親的安排。嫁了一個比自己大許多的又老又窮的駝背男人。對於這樣的婚姻,我不知是否有幸福可言?

悲劇、悲劇,人活著都不能自己去把握命運,人生又有何意義?

他們家悲慘故事,我只知道個大概,具體的細節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進山的路蜿蜒曲折,翻過了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九曲十八彎轉得我暈頭轉向。還好進山的公路還不錯,這利益於新農村建設帶來的變化。現在驅車兩個小時的山程就到了他所在的村莊。房屋散落在村子各個角落,他們的家在到底在哪?我們邊走邊問,在村委會的拐角處,正好有一位頭髮花白,滿臉老年斑,扶著柺杖的大爺。媽媽上前一問,竟然就是我們要找的姑父,當時連媽媽都沒認出來。

在姑父的帶領下,我們跟隨他來到家。

姑姑看到我們的到來,有一些意外。或許做夢都沒有想到我們會突然到訪。又驚又喜,連忙找凳子,找茶杯,去燒水。幾十年沒見,姑姑還能喚起我們的名字,實屬難得。

到處看看,小時候來過記憶一點點喚醒。房子還是從前的那棟老房子,只是廳堂和過道堆滿了柴火,顯得擁擠雜亂,房間也亂七八糟的堆放許多沒用的雜物。我們前前後後,探望了一下,可謂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我們一同來了七八人,廳堂擠不下,只有站在屋外說話。這個時候又恰好午飯時刻,兩位長輩問我們吃過飯沒有。看到如此的情形,我們只能用善意的謊言說,在鎮裡用過餐了,遠道而來就是專程來看望你們的。

幾十年沒有見面了,老人年紀大了,走路都打顫,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都是一個問題。通過他們的談話得知,他們那個女兒也有五六十歲了,嫁得很遠,家裡有一個兒子上高一,在縣城讀重點高中,學習成績不錯。女兒家的生活貧困,一家三口吃低保,也沒有能力來照顧兩位老人。女兒家離得又遠,兩位老人家裡有個什麼情況,遠水解不了近渴呀?兩個老人早已喪失勞動能力,每個月只能靠220元的低保度,沒有其它經濟來源。隨著年齡增長,往後的日子會更苦。

誰能解救他們呢?農村養老的出路在哪裡呢?

我們除了買點營養品,拿點生活費給他們外,又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

深山裡的老人

從聊天中得知老人有進養老院的想法。

我們來一趟也不容易,如果能從根本幫他們解決日後一些的問題,當然是好事。當天我們就陪同他一起去找了村支書和村主任,還到鎮上的養老院去實地看了看。經過了解得知,要進養老院首先老人要有強烈的意願,其次還得符合進養老院的條件。滿足這兩個條件,還得有人願意替兩位跑腿辦此事。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後面需要來回的折騰,辦好此事也非一朝一夕。

進一步溝通後得知,他有一個女兒,不具備進養老院的資格。如果個人及家屬要求進養老院,首先要去爭取指標,每個月還要交些生活費。去了養老院後,個人的財產,如田地、山林等要交回集體。當然有特殊情況也可以保留。

聽說每個月要向養老院交少量的生活費,她的女兒女婿就不願意了。更擔心的是田地山林充分,他們開始反對老人去養老院。

不願意撫養老人,也不想出錢,但想要家產,我很明白他們的心思。一個月拿出幾百元來,對於他女兒這樣的家庭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

進不了養老院,兩位老人只能和從前一樣,一如既往地生活著。

對於這一切,我也只能表示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