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能否將東北財經大學和大連醫科大學都合併了?

先說現實需要的必要性:

其一,大連市和遼寧省都需要打造一所有較強實力和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

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常常被稱為是城市的名片。無論是世界上的著名城市,還是中國的著名城市,都有一所或幾所有實力、有名氣、有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如北京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上海的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天津的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南京的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武漢的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廣州的中山大學,杭州的浙江大學,廈門的廈門大學,等等。

大連理工大學能否將東北財經大學和大連醫科大學都合併了?


大連,是東北地區唯一的副省級計劃單列市,也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貿易、港口、工業、旅遊城市,素有“東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稱,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世界經濟論壇夏季達沃斯的常駐舉辦城市。像這樣一座聞名於世的重要城市,竟然沒有一所有實力、有名氣、有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嚴重影響了大連的城市形象和競爭力。同理,遼寧省曾被譽為共和國的長子,東北地區的龍頭老大,也缺少一所有實力、有名氣、有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所以,大連市和遼寧省都需要建設一所有實力、有名氣、有影響力的綜合性大學。如果大連理工大學能夠成功合併東北財經大學與大連醫科大學,將組建一所集人文社科、理科、工科、商科、醫科於一身的學科比較齊全的首屈一指的綜合性大學,以滿足大連市和遼寧省的現實需要。

其二,大連理工大學自身也有迫切需要。

大連理工大學能否將東北財經大學和大連醫科大學都合併了?


當初,中國最有實力最有名氣的四大工學院,包括大連工學院、南京工學院、華中工學院、華南工學院,如今已演變為兩強兩弱。兩強就是通過合併重組做大做強的華中科技大學和東南大學,兩弱就是沒有進行過任何合併的大連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原華中理工大學合併同濟醫科大學成為華中科技大學,不但學校實力大增,而且學校轉型成為一所學科齊全的以理工醫見長的綜合性大學,躋身中國大學十強。東南大學通過合併南京鐵道醫學院,也成功轉型為以理工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學校綜合實力躋身中國大學二十強。反觀大連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錯失了合併重組提升趕超的機會,綜合實力和招生吸引力逐年下滑,已被逐漸擠出了中國大學二十強。大工要想復興,只有通過合併重組實現強強聯合這條外延式發展模式,別無他途。

其三,東北財經大學和大連醫科大學也有現實的迫切需要。

大連理工大學能否將東北財經大學和大連醫科大學都合併了?


東北財經大學原是國家財政部直屬的五大財經院校之一。高校改革改制後,同屬財政部直屬的上財、央財、中財都劃歸了教育部直屬,只有東財錯失良機,既沒有劃歸教育部直屬,也未能躋身211行列,淪落為一所地方省屬院校。如果東財能併入大工,不但可以迴歸為部屬院校,還能搭上985/211的便車,非常有利於學校將來有更好的發展。

大連醫科大學也是一所地方省屬院校,儘管發展的也算不錯,但畢竟外部條件有限,尤其在醫工融合大勢所趨的大背景下,僅憑一己之力很難成為全國性的名校。如果能併入大工,同東財一樣,不但可以成為部屬院校,還能搭上985/211的便車,將給學校的未來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二、再看客觀實現的可能性:

中國大陸工科大學合併醫科大學有過很多成功先例:1998年浙江大學合併了浙江醫科大學、2000年東南大學合併了南京鐵道醫學院、2000年西安交通大學合併了西安醫科大學、2000年華中理工大學合併了同濟醫科大學、2000年中南工業大學合併了湖南醫科大學、2005年上海交通大學合併了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中國工科大學合併財經大學也有過成功先例:2000年西安交通大學合併了陝西財經學院、2000年湖南大學合併了湖南財經學院。

其中對大連理工大學有參考價值的典型成功案例有三個:一是浙江大學在1998年同時合併了同出一門的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二是西安交通大學在2000年同時合併了西安醫科大學和陝西財經學院,三是華中理工大學在2000年同時合併了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科技部幹部管理學院組建更名為華中科技大學,一舉將原來單一的理工科大學打造成為一所集人文社科、理科、工科、商科、醫科於一身的學科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大學。

當年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理工大學能做到的事情,為什麼今天大連理工大學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到,當然還要看具備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條件,最關鍵的還是大連理工大學有沒有這個信心和決心。

三、大學模式之爭。

自從現代大學誕生以來,大學發展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歐美的綜合性大學模式,另一種是蘇俄的專科性大學模式。綜合性大學就是在一所大學裡有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醫學院、法學院、經濟學院、商學院等,而專科性大學就是各種獨立成校的工業大學或工學院、農業大學或農學院、醫科大學或醫學院、政法大學或政法學院、財經大學或商學院等。

這兩種模式誰優誰劣?從理論上說,科技的發展進步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賴於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綜合性大學模式要優於專科性大學模式。

從實踐上說,歐美的科技發展水平明顯高於蘇俄,歐美的綜合性大學模式效果明顯好於蘇俄的專科性大學模式。

中華民國時期,大學模式主要採用的是歐美模式;新中國成立後,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院系大調整之後,中國大陸一邊倒的全面採用了蘇俄模式;1998年,中國大陸提出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又開始向歐美的綜合性大學模式轉變,一度出現了大學合併潮。

四、為什麼要把醫科大學併入綜合性大學或理工科大學?

在歐美髮達國家,很少聽說有什麼“醫科大學”,醫學院絕大多數都放在綜合性大學裡。為什麼要把醫科大學併入綜合性大學或理工科大學?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醫工結合是大勢所趨,醫學的發展需要其他學科的交融。現代醫學已經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隨著科技的進步,一種學科已經不可能單獨發展,合併有利於醫學與其它學科相互融合、交叉發展,從而培育新興學科。第二,醫科大學規模小、學科單一是硬傷,難以列入國家重點發展計劃,較難獲得教育部的撥款,合併以後可以解決這些難題。第三,可以提高生源質量,醫學院校和綜合院校、理工院校合併之後,以綜合院校或理工院校的招牌進行招生,招生吸引力遠比單獨的醫科大學大得多,所以錄取分數也會相應提高,報考熱度也更強。 第四,合併可以增強在醫學界以外的影響力,反過來也增強在醫學界的影響力,合併後可以藉助綜合性大學或理工科大學的招牌,整合社會資源,進行產研合作,例如北大和北醫大合併了之後,就建立了醫療產業園、北大國際醫院之類的項目,這些是合併之前的北醫是不可能完成的。 第五,合併可以拓寬醫科學生的視野,可以享受綜合性大學或理工科大學成熟完善的基礎課教育,可以利用綜合類高校豐富多彩的社團培養興趣發揮特長,可以擴展學生的社交圈和對多種文化的吸收包容,這對將來行醫面對患者的高情商溝通也有潛在幫助,還可以在綜合類高校修輔修課以及雙學位,比如醫學碩士+經濟學學士雙學位,擴展求職工作機會。

五、關於合併後的校名問題

如果東北財經大學、大連醫科大學能成功併入大連理工大學,新校名繼續叫大連理工大學就不太合適了,畢竟財經學科、醫科不屬於理工科。新的綜合性大學可取名為“大連大學”或“大連科技大學”。但大連大學也已經有了,沒有可能了。我看大連科技大學可以,畢竟社科、醫科也是科學。大連科技大學可簡稱為“大科”,與華中科技大學有點類似。

在中國大陸,叫理工大學的不少,但名校不多,除了大連理工、華南理工、北京理工外,其它有名氣的很少;但叫科技大學的卻有不少名校,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為中國科技大學,還有國防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

如果大連理工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醫科大學能組成新的“大連科技大學”,綜合實力、影響力、社會聲譽能得到大幅提升,可以發展成為像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那樣以理工科為主要優勢的綜合性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