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趙伯澐墓出土水晶璧 台州市黃巖區博物館

​前陣子,

一件來自南宋的水晶璧火了。

文物是趙伯澐墓出土水晶璧,

藏於台州市黃巖區博物館,

目前還在首都博物館,

“穿越——浙江歷史文化展”展出。

(搜了下展覽時間,

2019年9月27日至2020年2月16日,

近距離的朋友可以去圍觀。)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不過,肯定有人要問了:

南宋的水晶就罷了,有什麼稀奇?

如果告訴你,這根編織繩,

也!是!南!宋!的!原!配!

你又會怎麼想呢?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這件水晶佩被置於墓主人頭右側入殮,

顯然是他的心愛之物,

墓主人為此還為它專門配根,

長 270 釐米,直徑 0.55 釐米,

帶有精美穗頭的編織繩帶。

精緻的水晶璧再加上精美的編織繩帶,

雖歷經千年,竟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也難怪有網友說:

太穿越了,一不小心被調包了都不好找。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是的,逛博物時,

總有一些文物會讓你生出,

這麼多年,好像什麼都沒變過”的感慨。

同時,被古人的瑰麗想象與精巧技藝震撼。

比如,這件“人字拖”——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左側是遼寧省博物館古畫中的物件,

右側,現代的“人字拖”,

左右一對比,審美高下立判。

原畫長這樣——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元,趙孟頫,紅衣羅漢圖卷,遼寧省博物館藏

元代趙孟頫的《紅衣羅漢圖》,

畫中,菩提樹下,一羅漢穿著紅色袈裟,

盤膝而坐,左手向前平伸,

掌心向上,“說法接引”姿態,

整幅圖設色大膽地使用了紅配綠,

這種現代人覺得“死亡”搭配色系,

居然看起來,整體和諧典雅。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如果放大古畫,

仔細看紅衣羅漢下方那雙人字拖,

既不是黑色不是藍色,

而是與羅漢的袈裟統一的紅色。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加上金黃色耳環,這種良好的穿搭和品味,

恐怕今天的許多直男都學不來。

當然,除了穿越的高顏值“人字拖”,

還有穿越的方向盤——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三星堆的這件太陽輪形青銅器,

應該是“舉世聞名”了吧?

1986年,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

出土了上圖中的這件青銅器。

其因外形似車輪、輪內又有五道“太陽的光芒”,

而被命名為“太陽形器”,也稱“太陽輪”。

真的是怎麼看怎麼像是方向盤啊!

這件文物到底是做什麼用的?

“盾牌說”、“火炬說”、“法器說”、“天文儀器說”……

幾十年來,關於它的猜測和爭論層出不窮。

而四川博物院專家認為:

從埋藏坑其他器物上的太陽紋飾來推斷,

這件器物應該是太陽的抽象寫照,

是古蜀文明太陽崇拜的物證。

emmm……

突然有種越古老越神秘的感嘆,

神秘的三星堆青銅不好理解,

那就來看看清代的這款寶盒: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乾隆款雕漆百什件匣”,

乍一看,沒什麼特色,

不過,放大看一下: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這些小方格和我們現代的收納盒,

蜜!汁!神!似!

不僅如些,細看它的空間設計,

箱中套盒,盒中安屜,屜中分格……

外觀更兼花紋精美繁複,

散發著富貴大氣的皇家風範,

比我們現代的分納盒有創意多了。

不過,若論“創意”得看這件: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上海博物館藏的春秋早期“子仲姜盤”

乍一看,

這盤子和我們並沒有幾毛錢關係、、。

再湊近些,

看見盤裡凸起的小浮雕了嗎?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盤內魚、龜、蛙、水鳥一應俱全。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仔細想想,

盤內的這些小萌物,有沒有似曾相識?

有陣子大熱的3D萌物杯,

是不是和它有些相似?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如果再放大看一下青銅盤的邊緣: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某寶上這種款的水杯是不是像在模仿它: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而更令人驚歎的是,

盤內的每個圓雕動物都可以旋轉。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當水倒入的時候,

魚蛙就彷彿在池塘裡游泳一樣。

是不是創意十足,又很炫酷?

你能相信,這是2000年前的東西,

不能讓人相信的還有這件: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戰國手鉗 圖片源自:動脈影


沒錯,就是它!

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戰國銅手鉗

1979年陝西鳳翔出土,

杭州博物館的戰國水晶杯: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戰國水晶杯 杭州博物館藏

洛陽博物館藏的東周王城出土的齒輪: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三件文物可以組合出道了,

就叫戰國“三件不可能系列”

不可能的不止這三件,

就拿最普通的我們每天刷牙的牙刷來講吧——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牙刷,內蒙赤峰遼國墓葬出土

別以為,刷牙是我們現代人的習慣,

其實,中國人很早就有了刷牙、漱口的習慣:

在古代典籍中有很多記載——

比如,《禮記》:“雞初鳴,鹹盥漱。”

元 郭任《靜思集》:“南州牙刷寄來日,去膩滌煩一金直。”

元 許國故《御藥院方》:

陳希夷刷牙藥……用刷牙子蘸藥(即牙粉)刷上下牙齒,次用溫水漱之……

而唐代敦煌壁畫中,給我展現也刷牙的場景: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唐,敦煌壁畫

刷牙,可不是拿木棒隨便戳戳。

史料表明,古人用的可是植毛牙刷哦,

刷牙則蘸取鹽水、牙藥等清潔牙齒。

植毛牙刷的使用,

在日本名僧道元的《正眼法藏》中也有記載:

餘於大宋國嘉定十六年癸未四月,首次到中國各山寺參觀時,得知……僧侶們除漱口之外,尚用剪成寸餘之馬尾,植於牛角製成的器物之上,用以刷洗牙齒。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唐代牙刷,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傳統文化博物館藏

1985年,成都市博物館考古隊和四川大學博物館,

在成都市指揮街遺址清理唐代灰坑時,

發現了四把骨質牙刷柄。

上圖這把刷頭上有兩排共十二個植毛孔,

這一發現把我國植毛牙刷的發展史,

推進到了中唐,

看著這和如今相差無幾的設計,

還真是不得不感嘆一句: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無窮!

智慧無窮的還有以下這幾件生活用具,

比如這個衣架: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衣架:戰國早期 出土於曾侯乙墓

上圖這個是戰國早期的出土於曾侯乙墓。

不過在那時,

衣架還叫做“桁”或“木施”

鉤子發明之前,衣服是搭在橫杆上的。

周朝實行禮制後,

貴族階層對衣冠十分重視,

回到家宅中,

便會恭敬地脫下,換上便服,

僕人們接過衣服後,整齊掛在這種衣架上。

到清代

衣架已經發展成上圖這副樣式了: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清 花梨木龍首衣架

下面垂直於地面的的豎杆是放長筒靴的

這家居收納小物堪稱簡潔又實用。

除了衣架,被現代人極力追捧的日式極簡風,

是我們宋代早玩剩下的。

下圖這個宋朝的工藝架——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宋 匡幾圖

收起來是個正方體,

打開就是個置物架,

絕對不比某網紅日式風、北歐風品牌差!

除了上面的這些文物,

其實,若論“震驚”、“穿越”,這件很多人不陌生——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青銅卡尺,揚州市博物館藏

是的!

王莽卡尺!

理工科的朋友們在測量一件器物時,

量長度、深度和內外徑,

通常都會用到遊標卡尺。

最具現代測量價值的遊標卡尺,

一般被認為是法國的約尼爾·比爾發明。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

我大中華的工匠就已經用上了,

外形、功能和用法都與之極其相似的青銅卡尺。

而且兩者的工作原理更是幾乎沒有區別!

上圖這件青銅卡尺出土於東漢早期墓葬,

經鑑定系造於王莽新朝時期。

那麼,問題來了:王莽和卡尺,誰更穿越?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還有許多我們以為誕生於“現代文明”的物件

其實都是從古代流傳、演變而來的

像,燙布用的熨斗: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唐張萱《搗練圖》,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食堂裡的餐盤: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越窯方格盒,浙東越窯青瓷博物館

以及,女生們今年很流行的泫雅風頭髮上的小fafa:

太穿越了!你被哪些刷“三觀”的文物震驚過?

敦煌壁畫中的仕女

這不查不知道,一查竟然查出了這麼多“現代感十足”的文物。

你逛博物館時發現過哪些現代感十足的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