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析廠長王思聰,還原一個真實的富二代


最早聽說王思聰這個名字。

還是從一個富二代同學那裡聽來的。

據他所說,王思聰一開始不會玩Dota,是受他啟發玩了幾把之後發現“這個遊戲有意思”,然後下個月, 王思聰花錢買了一湊整個隊伍,好像還拿了冠軍?我記不清了。王思聰天價挖人的小道消息一出來,電競當時就火了。

當牛逼吹到這裡時,飯桌上所有人都在看我。因為說話這人的Dota,是我教出來的。

“原來王思聰的師祖在這兒了....”

“原來中國電競火種是你....”

我差點噴了一桌子。

雖然他那時的話我一個字都不信,甚至讓我懷疑他的酒量。不過幾個損友“電競火種”的外號還是流傳至極,令我煩躁。

後來王思聰網上的言行,也如傳聞般一致。想買啥就買啥,盤活一個產業的任性,很符合我們幻想中的人設。老一輩不承認電競,年輕人又沒有消費能力,sky衝擊wcg三連冠失敗那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在懷疑“電競對我們來說到底是什麼”。

直到這個任性的富二代橫空出世。

不得不承認他有些貢獻。可過分的是,至今還有很多人覺得電競的恩人是王思聰的一個起心動念,而不是在行業最低谷的時候,我們那些仍能技壓群雄世界冠軍。

他成為網紅也不是偶然,他和羅永浩一樣,是時代給了他一把椅子,腿一軟就坐上了。

他為了二百塊錢的桌子和賣家吵翻天,花一萬不忘打差評,在蒼蠅館吃飯讓人給開了瓢,曾經是字幕組的翻譯。

“富二代的生活也和我們這麼相似?”

這時當時人們的感嘆。

漸漸的,這份被顛覆的常識,叫做接地氣。噴明星,噴企業家,懟天懟地得做一些我們都在做的事,叫做個性。(和自己一樣就叫個性?)

其實,我們只是在變相的誇獎自己。

很多時候王思聰的所作所為,是寄託了我們心中的“如果”,如果我們自己是富二代,我們會幹點什麼?我們的微博會怎麼發?

當然不是“感謝社會,感謝國家”等客套話。等我們有了錢,就更要做真實的自己了。我門本來就在懟天懟地,本來就在為了大眾點評打差評,本來就在網上的各種圈子裡瞎混,可在更多的人看來,我們的生活之所這樣,是因為“窮的”,“閒的”。

所以王思聰的粉絲就是想誇自己一句,我們的生活方式沒有問題,是不接地氣的其他富二代有問題。

可其實王思聰之所以這樣,大概率是因為他爸突然極端富有的時候,自己正身在海外,沒有時時刻刻的感知,而不是什麼得天獨厚的教育。

全方位解析廠長王思聰,還原一個真實的富二代

反而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他爹都沒機會教他。至於這一點,全網都領教了。

網絡追捧的他更像個一個有錢版本普通人。就如同我們很多人追求財務自由,而不在意自己成就了哪個行業,只要有錢就行了,這也是因為我們追求的是有錢版本的自己,而不是爭做行業領袖。

當然,我不是指所有人,就像你一開始也不是思聰粉絲。我一直也不是。

財務自由這四個字,英文中最信達雅的翻譯叫“Fuck You Money”,也就是說掙到了一筆可以對老闆說Fuck u的錢。

王思聰當然是財務自由的,其實財務自由更能代表他,而不是“成功者”也不是“守成者”。

他沒有老闆,也不需要看客戶如何看待自己,也不在乎職場朋友社會人兒們是否羨慕自己到處參加什麼展會,所以不需要把自己的朋友圈打造得商務、嚴謹、沒鋒芒。

可我們呢?我們發一個朋友圈要想好久,父母怎麼看,老闆怎麼看,女朋友怎麼看,客戶怎麼看,同行怎麼看,於是我們天天發展會現場,天天轉發寶寶大賽。甚至可能不肯避免得會拍一些“穿著正裝雙手交叉胸前”的金牌講師照片,然後貼得公司公眾號哪都是。

而王思聰不需要。他沒有這些無可奈何,他直接就讓社交媒體回到學生時代,他拿著金鋤頭刨地,真刨出了地氣,接上管子,活成了無數人憧憬的樣子。而我現在只想有朝一日能把我雙手交叉胸前的金牌顧問照片從公眾號裡拿下來。

是的,我們很多時候憧憬的不是金錢本身。而是有了錢之後,不必再被人指指點點的樣子。所以我們談成就的人和談發財的人,遠遠沒有談財務自由的人多。哪怕有所成就與發財,往往和財務自由就是一回事。

因為財務是手段,自由是彼岸。

所以沒什麼人羨慕王思聰的能力,只是羨慕他的錢和他的自由。

然而,我們失去自由的樣子很難看麼?

我想起一個家境還不錯的朋友,最喜歡朋友圈發段子,每次看他的動態我們都笑死過去。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圈子都是這樣人。

後來他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他的老闆讓他發一些類似微商一般的朋友圈。我做了一件錯事,不小心說了一句“原來你也會在朋友圈賣東西。”

他從那天起,一個字也沒有再理我,還換了工作。

後來我從別人那裡打聽才知道,他和我翻臉前,他忍了幾百次嘲笑,他就為了不想要家裡養他,小心翼翼的對待每一份工作,每一份壓力,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而他家在上海有幾套房。

你猜我什麼時候去打聽的呢?

嗯,我第一次走入社會,被迫為公司發朋友圈的時候。

那時我真想抽自己。

失去自由沒那麼難看,不知柴米油鹽貴的人最醜。

再講回王思聰。

王思聰有一次被採訪,我覺得說得特別好。

好就好在,他把今天的自己給噴了。

他說年輕人不要想著動不動創業,尤其是應屆畢業生,不要剛畢業就創業。要出來工作給別人打工,歷練自己。創業通常是對這種歷練的逃避。這不就是說他自己麼?

後來記者又說嗎,為啥你就回國立刻創業?你怎麼不打工?

他說,因為我有錢啊。

如果我有個記事本,記錄我如果有一天發財的時候,我會說些什麼很牛逼的話。

想起來一個記一個,別人公開用過一個再劃掉一個。

那麼王思聰已經導致我本上劃掉80%了。

有誰還記得當年小米雷軍印度發佈會的“are you ok”鬼畜爆紅時,那時候小米在精英階層公知界的認知裡還一直是屌絲山寨的存在。萬達公子、普思投資董事長、網紅王思聰發微博嘲諷蹭熱度(半夜凌晨),然而睡了一覺醒來之後就開始發微博道歉。看似輕描淡寫故作鎮定,實則暗流湧動。憑著敏銳的嗅覺我意識到這背後一定發生了什麼。

全方位解析廠長王思聰,還原一個真實的富二代

全方位解析廠長王思聰,還原一個真實的富二代

巧合的是當時剛好在某條新聞裡看到了14年中國富豪排行榜,雷軍名列第八。我完全被震驚到了。一個做屌絲機的,什麼時候怎麼就成了全國富豪前十?!這可不是某個鄉鎮某個市某個省的富豪前十,而是實實在在的全國前十(那時候我還天真的以為小米雷軍在資產上連魅族黃章都比不上的)。

我是從王公子綠箭俠事件被抓時開始關注他的,一條評論還被贊上了熱門。那是我第一次在屏幕、在鍵盤後面加入到一場網絡狂歡。逐漸瞭解到王公子撕逼無數未嘗敗績。與己無利害關係倒也看得樂呵,那時候還沒有“吃瓜”一詞。

驕傲的王思聰第一次恐怕也是最後一次在微博公開道歉,讓我當時第一次隱約體驗到了對資本的恐懼。

想來資本只會對資本低頭。即使不拼爹,作為普思投資董事長,那時候王公子身價60億左右。手撕自稱豪門范冰冰,不過身價十億;手撕張蘭汪小菲家族,頂多也就與自己一人體量相當。估計那時候王公子跟我一樣誤以為雷軍的資產也就在這個水平(個人猜測,從道歉中的措辭“上一代的企業家“這種描述看得出來王公子對雷軍不甚瞭解,不會誤以為雷軍像黃章一樣只有初中學歷吧),才貿然公開調侃蹭熱度。然而資本畢竟有資本的圈子,肯定有智囊謀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緊急進諫,這才有了火箭道歉。畢竟對待自己的十倍和自己的十分之一,態度和權衡肯定是不一樣的。

不久之後網上有一張某個商務酒會上萬達老王與雷軍碰杯交談的照片。再不久之後或之前,15年最新的富豪排行榜發佈,雷軍已升至第四,身價逼近千億。當時酒會上的那張照片我沒有保存,現在也找不到了,倒是發現了一張去年老王去小米拜訪雷軍談合作時候的握手照片。

全方位解析廠長王思聰,還原一個真實的富二代

他有錢,還能任性。

可有錢、任性和接地氣往往是矛盾的。

不是所有人都像陳睿一樣,作為中年成功人士面對B站創始人,能問出一句“Bilbili是出自炮姐嗎?”這樣的話。因為當一個人很成功,往往就沒有時間真正的走入年輕人的娛樂領域,於是他就會變得離普通人很遙遠,這是我們的刻板印象也是客觀現實。

王思聰就直接跳過那一步,就像一位直接買下戲園子的票友。有時會讓他的冠軍隊員陪他開五人黑,就像是袁四爺請了程蝶衣上樓。他還用100%勝率的職業生涯告訴你,霸王究竟是走七步還是走五步。

所以給了我們他有一百個陳睿的錯覺,好像世界上什麼東西他都能用地氣解決。以為地氣接上了,社會所有裂痕都能接上,真是神奇!所以粉絲們相信他熊貓能幹好,其他娛樂產品也能幹好,跟電競沾邊,跟年輕人的沾邊的都能幹好,誰叫他接地氣的呢!

快得了吧。你以為是接風水龍脈呢?

這社會的基礎明明是我們腳踏實地工作,以及合理的商業邏輯。絕不是什麼上天垂憐一般,低頭扶我們一把的有錢老爺。別看順境時他是有錢老爺,逆境他們就是跑路老賴。你以為你細數他的家產,你能數出來就代表他能按時還錢?他有多少錢和他想還多少錢有關係嗎?社會非給你上一課不可。

當粉絲們褒獎了思聰的“接地氣”,以為偷天換日得抬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恰恰相反,粉絲們看不起自己貧窮拮据,也看不起自己每日勞累的工作,看不起被同齡人拋棄的自己,也看不慣為了生活拋下自由的自己。

你不該看不起自己,也不該看不起那些不接地氣人。

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王思聰對當下的中國一無所知

全方位解析廠長王思聰,還原一個真實的富二代

前段時間王思聰和花千芳在微博上演了互懟大戰,引發網友熱議。起因是草作家花千芳連發三條關於“學習英語無用”的言論,遭到很多網友反對,而作為“娛樂圈政委”的王思聰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吃瓜機會,轉發了原博並配文:“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屌?“誰承想思聰的一番無心言論竟然引火燒身,遭到了眾多網友的吐槽。曾經那些喊著老公的網友此時都噴子附體,整個評論區都是同仇敵愾噴他的聲音。

全方位解析廠長王思聰,還原一個真實的富二代

只怪王思聰身在高處,不知民間疾苦,就像晉惠帝建議鬧饑荒的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一樣,王思聰對當下的中國一無所知。

那些不接地氣的企業家總是怕因為怕說錯話,公共場合總是說的模稜兩可,總是活得沒有個性。他們不敢惹事,不敢點評同行,公眾人物,不敢做自己。這些都不是資本家惡的一部分,更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他們做生意時無法避免的代價,是公眾,是股東,是同行,是政府,是人脈圈子,是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要他們低頭的。

若不是為賺錢,誰不想對討厭的人說一句QNMD。你以為王思聰的性格真的很寶貴嗎?你以為能白手起家賺幾個億的企業家,以這智商和毅力,研究一下微博怎麼罵人會很菜嗎?研究一下怎麼譁眾取寵會能不到位嗎?

非不能也,實不願也。他們經受的壓力,和我們有著相似的方向。當我們的微信裡職場朋友多了,寫句朋友圈怕十個人誤會,他們可能怕一千個人。

明明我們都有這種相似的痛感,卻不能彼此理解,偏要把情商低的孩子捧得老高。理性的想想,你到底寄託在王思聰身上什麼情懷了?是不是因為別人不敢罵,他敢,於是他的行為某種程度上代替了你。那既然如此,王思聰這個網紅,應該是一個工具人。你們捧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他有能力,那麼他倒閉破產也應該是實屬正常。

而且他的敢罵敢噴敢花錢,不是因為真性情,也不是因為這人很有水平。而是因為有那種花著不心疼的錢。這幾乎是廢話,可還有人覺得他出事是倒了個商界神話一樣如喪考妣,這就是太入戲了。

其實王思聰那段採訪還揭示了一個小秘密:

創業對大多數富二代而言是一件商品

我接觸的富二代不多,留學時還是見過一些的。以我有限的經驗來看,富二代幸福感雖然不低,但他們會極力隱藏某些心理缺失。這份缺失大家都能猜到,無非是“兒子不如老子”的壓力及其衍生品。

總而言之:他們很害怕被人說無能。

他們要如何對抗這份壓力呢?我最常看見的方法就是創業,別管經驗不經驗,找家裡要了錢就幹。不需要太成功,維持住就可以。這樣就可以20-30歲的青春年華里,變成特有上進心的形象,同時獲得各種頭銜,如“王總”“王校長”“王老闆”。這樣就可以把“王健林那個兒子”這個稱呼,從所有人的字典裡剔除。

很多對金錢沒啥概念的富二代看來,這是比劃算的買賣,人就這一輩子短短几十年,能和王思聰一樣被人捧個十年,這錢花的就值了。

這個“商業”邏輯,其實對於那些父親沒那麼出名的富二代來說更加友好。直接就當上老總了,想酸你一句“誰誰的兒子”我都不知道怎麼開口。

而且大約在2012-2018年之間,這個現象不僅在富二代身上出現,只要家境允許,都會有一些沒想好乾什麼的人莫名其妙的去創業。

所以創業這個“產品”的本質,就是花錢買一個容器。

把自己的時間,空間,社會定位,裝進這個容器。至於精力和畢生志願用在哪,他不說,誰會知道?他比你有錢,你有什麼資格質疑?你質疑就是屌絲嫉妒大佬!於是更沒人敢提了。

只可惜經濟週期會清算他們,一批又一批潮水沖刷掉他們的底褲。最後獨佔鰲頭的才是真有本事的那位。

他的另一個玩具,就是人設。

思聰當然不止購買了“創業”這一個產品,還有“網紅身份”。

而那身份最直觀的媒介,就是他的微博啦。

“我若和他一樣有錢,就和他說一樣的話,不,比他說的還要犀利!”

不知這是粉絲對他的肯定,還是粉絲自己的妄想。

如今他出了事,微博顯示半年可見,清得一字不見。不知這讓羨慕他自由的人崩潰。有再多錢又如何,玩砸的時候,該不自由還是不自由。有錢就能胡說八道這條路不好走啊。

去年國民老公他爸砸鍋賣鐵還債,今年國民老公成被執行人,緊接著限制消費,接下來如果更糟呢?王家的精神媳婦要跟著一起還債嗎?怕是連白日夢都要被嚇醒。

沒有錢的話,他只是一個普通網民了。發起瘋來懟自家萬達,懟企業家,懟各種潛在朋友和合作者,這人設不像是被商業邏輯雕琢過,更像是你我這樣的老百姓喝多了。當然,大環境比較好的時候,他能掙到錢,那麼我們可以更無恥說這一切是如此合理。可他一旦逆境,可真找不出這麼做哪合理了。如今他一開始欠錢不還,當初他做的事才回歸本來面目.....那些微博就是喝多了發的嘛。

好簡單的人設,好高的維護成本。

玩過這樣的玩具嗎?普通百姓玩得起嗎?

什麼叫“有錢、任性”,任性不是特徵也不是結果,也只是一件商品。

他的創業,人設,甚至任性,都是他購買的商品。

現在的狀態,從微觀上看像是做生意出了什麼叉子,成欠錢不還的老賴。

從宏觀上看是他透支自己去購買任性、創業,人設這些商品,導致他的“消費貸”還不上,最後被強制執行了。

這樣看來和我們這些平頭百姓何其相似。

接不接地氣?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