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仁之端也


何謂仁之端也


《孟子.公孫丑上》中,孟老夫子說了一大段話,來論述什麼是惻隱之心,以及惻隱之心對人類社會的之重要。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不忍人之心”直譯是不忍別人被傷害的心,一般理解為憐憫同情之心。孟子論述道,之所以說人人都有不忍別人受傷害的憐憫之心,就如現在有人看到一個小孩就要掉到井裡,都會有驚恐同情的心情,(多半會伸出手拉一把)。這麼做並不是想借此結交孩子的父母(或求其報恩),不是要在鄉鄰里博取好名聲,也不是因為討厭孩子驚恐的哭鬧聲。


孟子認為惻隱之心是出乎人的天性,並不是那麼崇高,所以他說了一句話,“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如果連惻隱之心都喪失了,那就不是人了。在孟子的眼裡,是否有惻隱之心是人與獸的區別。


孟子還進一步闡述道:“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有惻隱之心,是仁的開端;有醜惡之心,是義的開端;有辭讓之心,是禮的開端;有是非之心,是智的開端。


亞聖把仁的開端、萌芽——惻隱之心放在四心之首,是很有講究的。如果一個人不具有起碼的“仁心”,那麼他所行的義,多半是假的,來沽名釣譽;他所講的禮,也是虛的,是用來掩飾、欺騙別人的;而其所具備的智慧,只會增強其作惡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