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題彙總!!!2013 年全國統一高考語文試卷1

ps:應廣大家長們的請求,小編特意準備了高中學習,高考備考的學習資料(九科資料)

請私信"高中學習資料”免費獲取!

小編會陸續更新全國卷高考真題,可打印。

第 1頁(共 7頁)

2013 年全國統一高考語文試卷(大綱版)

一、(12 分,每小題 3分)

1.(3 分)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女紅.(gōng) 安土重.遷(zhòng) 商埠.(fǔ) 花團錦簇.(cù)

B.蒞.臨(lì) 大放厥.詞(jué) 挾.制(xié) 蔫.頭呆腦(yān)

C.懦.弱(nuò) 年高德劭.(shāo) 兩棲.(qī) 沁.人心脾(qīn)

D.遽.然(jù) 精神抖擻.(sǒu) 坍.陷(tā) 一柱擎.天(qíng)

2.(3 分)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客廳牆上掛著我們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儘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溫馨和美的親情歷歷在目.....

B.為了完成在全國的市場佈局,我們三年前就行動了,特別是在營銷策略的制訂上可謂處心積慮.....

C.沉迷網絡使小明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幸虧父母及時發現,並不斷求全責備....,他才戒掉了網癮.

D.他在晚會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術表演,不僅令無數觀眾驚歎不已,還引發了魔術道具的熱銷.

3.(3 分)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波士頓馬拉松賽的兩聲爆炸,無疑給大型體育比賽的安保工作敲響了警鐘,如何確保賽事安全,

成為組織方必須面對的新難題.

B.對那些刻苦訓練的年輕運動員,即使他們在比賽中偶爾有發揮失常的情況,依然應該受到愛護,

絕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倒.

C.這次大會的志願者服務已經完成了,我們咀嚼、體味這一段經歷,沒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

凡事物中享受奉獻、成長與幸福.

D.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和西班牙,失業率已經超過 20%,主要是由於這兩個國家經濟衰退和實施

大規模財政緊縮政策所導致的.

4.(3 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嶽麓書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

, , , , ,

,特別是各處懸掛的歷代楹聯,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①院落格局中軸對稱、層次遞進

②給人一種莊嚴、幽遠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學、藏書、祭祀於一體

④主體建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於中軸線上

⑤門堂、齋、軒、樓、每一處建築都很古樸

⑥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專祠等排列與兩旁。

A.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⑥④①⑤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②⑥④①⑤

二、(9分,每題 3 分)

5.(9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大多數環境學論著認為,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上升,而全球變暖將

使地球兩極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進而給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但是,荷蘭學者克羅寧博格所

著的《人類尺度:一萬年後的地球》一書中的觀點,似乎可以讓人稍稍緩解一下在氣候變暖問題上

的緊張感。作者的基本觀點是:當下發生的所有氣候變化,從地球的立場出發,都是"正常運作"。

大自然的變化類似與四季交替,只不過是它的時間尺度要長得多。根據作者的描述,大自然"春天"

是在一萬年以前開始的,那時,天氣已開始轉暖,曾經覆蓋了當今人類廣泛活動區域的冰層逐漸在

陽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類祖先的生活方式則開始從漁獵轉向定居農業。到現在,人類已經

處於"夏季,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擔心氣溫上升可能會帶來的危害"。"夏季"終將過去,這也是自然規

律,只不過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長的時間,"秋季"才會來臨。那時海平面將會下降,而今天人們因為

氣溫上升所引發的討論也將隨之結束。

克羅寧博格面對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以及由此造成的極端天氣頻繁、荒漠化加重、物種滅

絕加速等情況,之所以顯得十分淡定,在於他看待這一問題時使用了與眾不同的時間尺度。通常人

們只考慮幾十年或幾百年的事情,並且一直在用這種人類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結果每個人都為現

在的氣候最大值緊張不已。其實,這在克羅寧博格看來只不過是大自然循環中出現的"一絲波紋而

已"。

如果我們超越現階段人類思考問題的尺度,觀察一個漫長的週期,情形也許就不會那麼令人沮喪

了﹣﹣那就是一萬年的時間尺度,為什麼要一萬年的時間尺度?因為人類現在所處的地質時代開始

於一萬年以前;地質學的只是也告訴我們,類似月我們現在所處的溫暖期一般不會超過一萬年;大

約一萬年前爆發的火山目前都處在活動期等等。與地質學應用的時間尺度相比,人類的尺度就不那

麼適用了。這也難怪他要嘲諷因為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而變得異常焦慮的人民,"為什麼要大張

旗鼓地圍著小週期內出現的現象團團轉"?

《人類尺度:一萬年後的地球》這本書的觀點有助於提升人類面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所帶來

的挑戰的勇氣,正像作者所說的那樣:穿著熊皮、拿著石斧的石器時代的人類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

關注公眾號:麥田筆墨,獲取更多資料乾貨。

第 2頁(共 7頁)

生存下來,我們難道無法運用現代高科技去解決海平面上升一米帶來的後果嗎?當然,與此同時我

們也應該意識到,即使人類的活動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們也不能從此以後就不加

節制地區排放溫室氣候,大量地消耗資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經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和人類的生存環

境,所以克羅寧博格也表示,"我們應該節約能源"一保護有限的資源。

(1)下列關於本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這已經成為大多數環境學論著的觀點,

但是克羅寧博格對此並不認同。

B.溫室氣體使全球變暖,並由此造成地球兩極冰川融化的現象,從地球的立場出發,這實際上屬於

大自然的"正常運作"。

C.全球變暖會導致一系列災難性的後果,例如極端天氣頻發、荒漠化加重、物種滅絕加速,這給人

類的生存造成了威脅。

D.面對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克羅寧博格並沒有使用"人類的尺度"來衡量這一問題,所以他顯

得十分淡定。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克羅寧博格對地球的未來做出了預測,並以此為基礎,從地質史上的火山爆發以及氣候變化等自

然進程的角度進行了論證。

B.克羅寧博格認為,如果我們超越現階段人類思考的尺度,從一個漫長的週期來觀察溫室效應的話,

那麼可能就不會如此焦慮了。

C《人類尺度:一萬年後的地球》向二氧化碳排放與氣候變暖二者密切相關的觀點提出了挑戰,為我

們思考氣候的變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D.大量地消耗自然資源會嚴重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所以克羅寧博格也表示"我

們應該節約能源"。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大自然的"春天"降臨之前的遠古時期,氣候異常寒冷,廣大區域都覆蓋著冰層,因此人類的祖

先當時並沒有採取定居農業的生活方式。

B.通常人們只考慮幾十年或幾百年的事情,克羅寧博格卻改變了研究的視野:他不考慮明年,也不

考慮一百年後的事,而是將目光投向了一萬年以後。

C.克羅寧博格採取一萬年的時間尺度來觀察、分析地球氣候變暖的問題,這並不意味著地質學上的

時間尺度都是以一萬年為單位的。

D.石器時代的人類能在冰期中生存下來,與今天我們試圖解決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問題相比,雖然形

式不同,實質都是積極利用知識應對危機的表現。

三、(19分,其中 1-3 每題 3分,第 4 題 10 分)

6.(19 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屬京兆。曾祖元,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為日南、

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遜父子勇壯有權力,威制交土,聞刺史騰遁之當至,分遣二子斷

遏水陸津要。瑗收眾斬遜,州境獲寧。除龍驤將軍。遁之在州十餘年,與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將北

還,林邑王範胡達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圍州城。時遁之去已遠,瑗與第三子玄之悉力固

守,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連捷,故胡達走還林邑。乃以瑗為龍驤將軍、交州刺史。盧循竊據

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義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為州主簿,流民督護,

遷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綱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辭不就。七年,除使持

節、督交州諸軍事、交州刺史。詔書未至,其年春,盧循襲破合浦,徑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

人距循於,禽循長史孫建之。循雖敗,餘黨猶有三千人,皆習練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

三軍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財,以充勸賞。慧度自登高艦,合戰,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

射之。循眾艦俱然,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斬循及父嘏,並循二子,傳首京邑。封慧度龍編縣

侯,食邑千戶。

高祖踐阼,進號輔國將軍。其年,率文武萬人南討林邑,所殺過半,前後被抄略,悉得還本。林

邑乞降,輸生口、大象、金銀、古貝等,乃釋之。慧度布衣蔬食,儉約質素,能彈琴,頗好《莊》、

《老》.禁斷淫祀,崇修學校。歲荒民飢,則以私祿賑給。為政纖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霑洽,

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少帝景平元年,卒,時年五十。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於是

B.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 遏:禁絕

C.與林邑累.相攻伐 累:屢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 曠:空缺

(2)以下各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軍政才幹的一組是

①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

②竊據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於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

關注公眾號:麥田筆墨,獲取更多資料乾貨。

第 3頁(共 7頁)

⑤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斷淫祀,崇修學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瑗處事果決而有計謀。他擔任太守時兩次平頂騷亂,先是斬殺作亂的九真太守李遜,境內得到

安寧;繼而與玄之擊退來犯的胡達,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為人謙遜而顧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舉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當盧循來犯,

雖然任命他的詔書未到達,他還是率眾抗敵。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諳熟戰略。與盧循決戰前,為激勵將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財產作為獎勵;交戰

時他又巧用火攻燒燬敵方一應戰艦,大獲全勝。

D.杜慧度生活儉樸,治事有方。平日裡他布衣蔬食,只管彈彈琴,讀讀《莊》《老》.而為政卻細緻

綿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饑荒,常以私人薪俸賑濟災民。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

②由是威惠霑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

四、(13 分)

7.(8 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客從

杜甫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隱字

②,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久③,以俟公家須。 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傳說中的人魚,相傳它們流出的眼淚能變為珍珠。②佛教傳說,

有些珠子中隱隱有字。③:指儲藏物品的小竹箱。

(1)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故事,請簡述這個故事。

答:

(2)從全詩看,"珠中有隱字"、珍珠"化為血"各有什麼寓意?

答: 。

8.(5 分)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第一小題計

分)

(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定乎內外之分, ,斯已矣。 (《莊子•逍遙遊》)

,望帝春心託杜鵑。 ,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不畏浮雲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飛來峰》)

(2)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 (《孟子•公孫丑下》)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屈原《離騷》)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五、(22分)

9.(22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冬天搬來曼哈頓,與林肯中心幾乎接鄰,聽歌劇,看芭蕾,自是方便,卻也難得去購票。

開窗,就可望見林肯中心露天劇場之一的貝殼形演奏臺,那裡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場演出。

廢了室內的自備音響,樂得享受那大貝殼中傳來的精神海鮮。節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換的:銅管樂、

搖滾樂、歌劇清唱、重奏,還有時髦得名稱也來不及定妥又變了花樣的什麼音樂。我躺著聽,邊吃

邊喝聽,比羅馬貴族還愜意。但夏季沒過完,我已經非常厭惡那大貝殼中發出來的聲音了:不想"古

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腸百轉地惹人膩煩;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節奏亂撞耳膜。不花錢

買票,就這樣受罰了。所以每當雷聲起,電光閃,陣雨沛然而下,我開心,看你們還演奏不。

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時候一到,關緊窗子。如果還是隱隱傳來,便開動自己的音響與

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著這樣心態的當兒,就也聽不進自選的音樂。可見行事必得出自真心,

強求是不會快樂的。

某夜晚,燈下寫信,那大貝殼裡的頻率叉發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關緊的,別無良

策,管自己繼續寫吧……樂器不多,鼓、圓號、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寫吧……

寫不下去了﹣﹣鼓聲,單是鼓聲,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漸漸消失,突然又起翻騰,恣

肆癲狂,破石驚天,戛然而止。再從極慢極慢的節奏開始,一程一程,穩穩地進展……終於加快……

又回覆嚴峻的持續,不徐不疾,永遠這樣敲下去,永遠這樣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減慢,不求

升強降弱,唯一的節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的變化,變化太難辨識,卻使聽覺出奇地

敏感,出奇的敏感的絕望者才能感覺到它。之後鼓聲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強……後又加快升強,

漸快,更快,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擊鼓,但機械的鼓聲絕不會有這"人"味,是

人在擊鼓,是個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調性、音色,各種記譜符號。這鼓聲引醒的因素,它們一

直沉睡著,淤積著,荒蕪著,原始而古老。在尚無管樂、絃樂、聲樂伴隨時,這些因素出現於打擊

關注公眾號:麥田筆墨,獲取更多資料乾貨。

第 4頁(共 7頁)

樂,在漫長的遺棄廢置後,被今晚的鼓聲所引醒,顯得陌生新鮮。這非音樂的鼓聲使我回到古老的

蠻荒狀態,更接近宇宙的本質。這鼓聲接近於無聲,最後放佛只剩下鼓手一個人,而這人必定是遒

強美貌、粗獷與秀麗渾然一體的無年齡的人﹣﹣真奇怪,單單鼓聲就可以這樣順遂地把一切慾望擊

退,把一切觀念敲碎,不容旁驁,不可方物,把它們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樣分裂飛揚在宇宙中……

我撲向窗口,猛開窗子,鼓聲已經在圓號和低音提琴的撫慰中作激戰後的喘息,低音提琴為英雄

拭汗,圓號捧上了桂冠,鼓聲也就息去﹣﹣我心裡發急,鼓掌呀!為什麼不鼓掌,湧上去,把鼓手

抬起來,拋向空中,摔死也活該,誰叫他擊得這樣好啊!

我激動過分,聽眾是在劇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見那鼓手,只聽得他在揚聲致謝……掌聲不停……

但鼓聲不起,他一再致謝,終於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貝殼也轉為暗藍,人影幢幢,無疑是散場。

我懊喪地伏在窗口,開窗太遲,沒有全部聽清楚,還能到什麼地方去聽他擊鼓,冒著大雨我也步行而

去的。

我不能荏弱得像個被遺棄的人。

又不是從來沒有聽見過鼓聲,我是向來注意各種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國的……然而這個鼓

手怎麼啦,單憑一隻鼓就使人迷亂得如此可憐!我承認他是個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1)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

①我不能荏弱得像個被遺棄的人。

②我承認他是個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2)文章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描寫鼓聲?請簡要分析。

答:

(3)林肯中心的鼓聲喚起了"我"的哪些感性?請簡要分析。

(4)對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現出哪些情感變化?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答: 。

六、(15 分)

10.(5 分)下面是某雜誌編輯部收到的一封讀者來信的部分內容,有五處用詞不當,請指出並更改,

要求修改後語言得體,語意連貫。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長期以來一直自費訂閱貴刊。我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內容豐富、知識性強

之外,也有一點就是它格調高雅。因為貴刊今年第 I 期刊載的《菸酒與健康》一丈不僅與你們一貫

的風格明顯不合,況且還有一些科學性錯誤,讓我大感意外。

11.(4 分)把下面這個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教練在賽後分析會上對我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對自己在這次比賽中由於驕傲自

大、輕視對手導致的嚴重失誤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並作出了堅決改正錯誤,爭取在下一次比賽中

取得好成績的保證。

答: 。

12.(6 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一句話,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

平和猶如綠葉,春天襯萬紫千紅卻無妒意,秋天託累累碩果而不張揚。

七、(60分)

13.(6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小於 800字的文章。

4月 29 日,尚先生把手機落在出租車上。他繼後撥打那部手機,對方接聽後立即掛斷。他又發短

信表示,願意出 2000 元"買"回手機。一小時後,尚先生收到回覆,說要歸還手機。後面才知道,

撿到手機的人是一位年輕人。尚先生要酬謝他,但對方交還手機後就轉身離去了。

當天晚上,記者聯繫到那位年輕人,年輕人說:"我本來無意歸還,但看到手機裡的照片和信息,

發現機主剛剛給蘆山地震災區匯去一大筆捐款,很受感動。我不能見利忘義,不能用貪心對待愛心。

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樣多一些真誠和友善。"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問題,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

作,不得抄襲。

關注公眾號:麥田筆墨,獲取更多資料乾貨。

第 5頁(共 7頁)

2013年全國統一高考語文試卷(大綱版)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1.【答案】C

【解析】A.商埠的"埠"應讀 bù;

B.蔫頭耷腦的"蔫"應讀 niān;

C.正確;

D.坍陷的"坍"應讀 tān;

2.【答案】D

【解析】A.歷歷在目: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只能用於

具體的事物,不能用於抽象的情感。

B.處心積慮: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形容蓄謀已久。貶義詞。此處不合語境。可改為"煞費苦心",形容

費盡心思。

C.求全責備:對人或對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是指苛責別人。貶義詞。用在此處不

合感情色彩。

D.出神入化: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3.【答案】A

【解析】A.表述正確;

B.搭配不當、成分殘缺,"受到愛護"搭配不當,可改為"受到保護","即使"缺少與之呼應的關聯詞,

在"依然"前面加上"也";

C.結構混亂,可改為"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務中奉獻、成長的幸福感";

D.句式雜糅,刪去"所導致的"。

4.【答案】C

【解析】通讀語段,排序的六個句子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書院的格局①④⑤⑥,整個書院給人的感

受②,書院的功能③.根據句末"特別是各處懸掛的歷代楹聯,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也是講書

院給人的感受,而且其中也有一個詞"特別是",由此可見,在它的前面應該也是講書院給人的感受,

因而六句中第②句應該排在最後,排除 A、B、D,所以選 C.排列後的句子的結構是從"書院的功

能"到"書院的格局"再到"書院給人的感受"。介紹書院格局時,先介紹總體格局①,然後有主體到

部分,專說講堂、齋舍、專祠⑥,最後再整體概述他們的特點⑤.通讀排列後的句子,符合語感和

句子的內部邏輯關係。

5.(1)【答案】B

6.【解析】(1)根據文意,溫室氣體使全球變暖並由此造成兩級冰川融化並非既成事實,在當下只是

一種趨勢,一種可能,B 選項將未然說成已然.

(2)【答案】A

"從地質史上的火山爆發以及氣候變化等自然進程的角度進行了論證"的,並不是克羅寧博格,而是文

本作者自己根據克羅寧博格的觀點所做的闡釋.

(3)【答案】B

B 項錯在"他不考慮明年,也不考慮一百年後的事"的表述過於絕對,根據文本最後一段開頭幾【句的

文意,可知克羅寧博格也很關心人類眼下的事情,主張人類應該而且可以運用已有的現代高科技知識

去解決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後果.

7.(1)【答案】B

【解析】B 項中的"遏"在這裡應釋為"阻止、阻攔".

(2)【答案】B

【解析】②說的是杜瑗殺了佔據廣州的盧循所派遣的使者,屬於立場問題;③說的是滕遜之;⑤說的

是盧循戰敗被殺,以上三句均與表現杜瑗、杜慧度父子的軍政才幹無關.故選 B

(3)【答案】D

【解析】D 項錯在"只管彈彈琴"的表述.根據文意,原文只是說杜慧度"能彈琴",備選項顯然故意曲

解.

(4)【答案】①六月庚子這天,盧循清晨到達南津,命令三軍攻入城中才能吃飯.

②從此聲威惠澤及於全境,邪惡偷盜之事不再發生,以至於城門夜不關閉,路不拾遺.

【解析】①要點:"造"譯為"到達";"入城"譯為"攻入城";"乃"譯為"才"

②要點:"沾"譯為"到,及"、"奸盜"詞性活用: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譯為"邪惡偷盜的事";"乃至"譯為

"以至於".

【參考譯文】

杜慧度,交阯人.原籍本屬京兆.曾祖父杜元,擔任寧浦太守,於是移居交阯.父親杜瑗,字道言,

官居州府,任日南、九德、交阯太守.起先,九真太守李遜父子勇武威嚴,有權力,威震交阯地區,

聽說刺史滕遜之要來,分別派遣兩個兒子截斷水陸要道,不讓他上任.杜瑗聚集兵眾,殺了李遜,交

阯境內獲得了安寧.授龍驤將軍.滕遜之在交阯十多年,與林邑多次相互攻伐.滕遜之即將北還京都,

林邑王範胡達攻破日南、九真、九真三郡,於是包圍州城.這時滕避之離去已經很遠,杜瑗與第三個

兒子杜玄之盡力固守城池,多設權謀計策,數次交戰,大敗敵軍.範胡達逃回林邑.於是朝廷任杜瑗

為龍驤將軍、交阯刺史.盧循佔據廣州,派遣使者來修好,杜瑗將使者殺了.義熙六年,杜瑗八十四

關注公眾號:麥田筆墨,獲取更多資料乾貨。

第 6頁(共 7頁)

歲逝世.

杜慧度是杜瑗的第五個兒子.起初任州主簿,流民督護,遷任九真太守.杜瑗逝世,州府的主管

和輔佐官員認為交阯與敵境相鄰,不宜曠廢職務,共同推舉杜慧度執掌州府事務,他推辭不去任職.

義熙七年,授使持節、督交州諸軍事、廣武將軍、交州刺史.任職詔書還未送到,就在這年春天,

盧循攻佔了合浦,直向交州進軍.杜慧度於是率領文武官員與軍隊六千人抵抗盧循,交戰時生擒盧

循的長史孫建之.盧循雖然失敗,但還有餘黨三千多人,都習兵練武,熟習軍事. 六月庚子,盧

循清晨出兵到南津,命令三軍攻進城才能吃飯.杜慧度全數拿出宗族的私人財物,用來充當獎勵犒

賞的費用.杜慧度親自登上大型戰船指揮.當兩軍相遇時,他施放火箭和雉尾火炬,步軍在兩岸夾

射,盧循各船都燃燒起來,一下子就潰散了,盧遁本人也中箭投水而死.杜慧度斬了盧遁和他的父

親盧嘏,並且斬殺了他的兩個兒子,傳送首級到京都.朝廷封杜慧度為龍編縣侯,食邑一千戶.

高祖登基,杜慧度進號為輔國將軍.這一年,他率領文武官兵一萬人南下討伐林邑,被消滅的敵

人超過半數,前後被搶掠的財物,都奪了回來.林邑乞求投降,送上牲畜、大象、金銀、古貝等,

於是被釋放.杜慧度穿布衣,吃素菜,生活節儉,簡單樸素,會彈琴,很喜愛《莊子》《老子》.禁

止不合禮制的祭祀,修建學校,每當災荒年歲百姓飢餓.就用自己的俸祿來救濟.處理政事細緻周

密,就好像管理家庭一樣,因此他恩威皆重,奸盜的事不再發生,甚至於城門在夜間不必關閉,路

不拾遣.少帝景平元年逝世,時年五十歲.

8.(1)【答案】有客人從南海來,送我珍珠;珍珠裡隱約有字,想辨認卻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

藏在竹箱裡,等候官家來徵求;但日後打開箱子一看,珍珠卻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現在再也

沒有什麼可以應付官家的征斂了.

【解析】表述故事內容,首先要細讀詩歌,理解每一句的內容,然後將所有句子的內容合併在一起,要

注意句意的連貫;

(2)【答案】"珠中有隱字",寓意為百姓心中有難言的隱痛.珍珠"化為血",寓意為官家征斂的實為

平民百姓的血汗.

【解析】根據註釋是"有些珠子中隱隱有字",其實這裡隱含的是"百姓心中有難言的隱痛",而被官家

征斂的珍珠化成了血,暗示珍珠是老百姓的血汗,也就是說官家征斂的實為平民百姓的血汗.

【參考譯文】

有客人從南海來,送我珍珠;珍珠裡隱約有字,想辨認卻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裡,等

候官家來徵求;但日後打開箱子一看,珍珠卻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現在再也麼有什麼可以應

付官家的征斂了.

8.【解答】(1)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辨乎榮辱之境 (重點字:沮、辨)

莊生曉夢迷蝴蝶 滄海月明珠有淚 (重點字:曉、滄)

只緣身在最高層 (重點字:緣)

(2)親戚畔之 天下順之 (重點字:畔)

亂花漸欲迷人眼 (重點字:欲)

9.(1)【答案】①現場鼓手的演奏結束了,我因不能再次聽到鼓聲和聽眾一起瘋狂而失落;②受到鼓

聲的鼓舞,我希望能過上一種新鮮有力的生活.(每答出一點給 1分.意思答對即可.)

①鼓聲讓我相信,這個鼓手近於自然的,因而也是幸福的;②作為聽眾,我被鼓手的鼓聲吸引,卻不

能分享他擊鼓時的愉悅,這讓我感到有些遺憾.(每答出一點給 1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必須考慮它在文章中出現的位置,如本題句子為語段中內涵豐富、表達技

巧多樣的句子.關鍵要找準它的"管轄範圍",應從全文整體聯繫中去理解文章語句豐富的內涵,搜

取相關內容,或概括,或摘錄,或整合,尋求正確答案.研讀原文可知(1)表達了因不能再次聽

到鼓聲而失落的心情;(2)蘊含了聽到鼓聲,收到激勵,希望過新鮮有力生活願望.

(2)【答案】①用排比的手法,表現鼓聲的節奏和聲音由緩轉急、不斷強化的過程;②用誇張的手

法,表現鼓手技藝的高超,極大地渲染鼓聲非凡的感染力;③用對比的手法,表現"我"的感情激動

和失落的變化,以此突出對"我"的影響.(每答出一點給 2 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修辭手法是常考的一種題型,必須熟練掌握各自的用法.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

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增強氣勢,感染力,生動形象.誇張的作用是用言過其實的方

法,突出事物的本質,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想.誇張能引起讀者豐富的

想象和強烈共鳴.在文學中,誇張是運用想象與變形,誇大事物的某些特徵,寫出不尋常之語.對比

是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並舉出來,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方式.對

比的作用在於同時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例如: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3)【答案】①鼓聲打破了"我"所習慣的管絃樂和聲樂的表現方法,讓"我"重新感受到打擊樂的原始

魅力;②鼓聲喚醒了"我"精神中一直沉睡著、淤積著和荒蕪著的因素,讓"我"認識到它們的陌生和

新鮮;③鼓聲打破了慾望和觀念的束縛,讓"我"體會到重回自然的自由和幸福,表達了"我"尋求精

神動力的願望.(每答出一點給 2分. 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這與閱讀中篩選與整合是有一定的關聯的.文章的內容,可以是指

某詞某概念的意思,也可以是語句的含義,也可以是語段的結構內容或全文結構內容的理解分析或概括,

也可以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閱讀原文可知,對"鼓聲"的認識包括幾點:打破了"我"所習慣的樂

器的樂音,喚醒了"我"精神中沉睡著的因素,打破了觀念束縛,讓"我"體會到幸福.

(4)【答案】①初來曼哈頓,"我"對能夠免費享受林肯中心豐富多樣的音樂而感到舒心愜意;②不久,

"我"對從林肯中心傳出的、不合意願卻又不得不聽的音樂感到痛苦和厭惡;③最後,"我"被林肯中

關注公眾號:麥田筆墨,獲取更多資料乾貨。

第 7頁(共 7頁)

心的鼓聲所吸引,震撼,甚至為之瘋狂.(每答出一點給 2 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對林肯中心的演出,分析"我"表現出的情感變化,實際上考查了文章結構和情感層次的理解.閱

讀全文可知,可分為三個層次即①初來曼哈頓,免費享受音樂而感到舒心;②不久,感到痛苦和厭惡;

③最後,"我"被鼓聲吸引且頗感震撼,留戀難忘.

10.【解答】(1)"一位"改成"一個",這兩個詞通常來說,都是一個人.但是一位一般來形容有內涵,道

德深的人.

(2)"先生"改成"醫生"或其他職業性稱呼,因為"先生"一般是對別人的一張尊稱.

(3)"也有一點"改成"還有一點","也"一般表示一種並列關係,"還"表示一種遞進關係.

(4)"因為"改成"不過","因為"表示因果關係,"不過"表示轉折關係.

(5)"況且"改成"而且","況且"表示帶有反問語氣的遞進關係."而且"跟"不僅"、"不但"等組成關聯

詞語,表示遞進關係.根據語境,改成"而且".

11.【解答】我在這次比賽中出現了嚴重失誤,賽後分析會上,教練對我比賽中的表現進行了深入剖

析,我進一步認識到失誤的原因在於我驕傲自大,輕視對手,並保證堅持改正錯誤,爭取在下一次

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12.【答案】從容猶如松柏,冬天點綴皚皚雪山卻不爭寵,夏天展現蒼翠欲滴卻不奪目.

【解析】本題示例以"平和"為話題,寫了一個比喻句,再用"春天"與"秋天"對比,寫出各自的特點,

從而突出"平和"的內涵與作用.可就近聯想話題,如"淡泊""從容""寧靜"等.

13.【解答】愛的最高境界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樣說:"這是最美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糕的年代。"耄耋老翁省吃儉用,資助

了一個個瀕臨失學的兒童,讓孩子成長為有用之才,愛心照亮了孩子的前程﹔善良村婦好心收留了

流浪的少女,用最好的食品招待,卻被少女洗劫一空,愛心撞到了"惡"心。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這

是最好的愛,也是最差的愛。

據報載,尚先生把手機掉落在出租車上,隨後打手機,但對方接通後又掛掉了,尚先生又發了短信過

去,表示願意花 2000 元"買"回手機,一個小時後收到了回覆,對方願意歸還手機。雙方見面後,

尚先生髮現撿拾手機的是位年輕人,尚先生要酬謝對方,年輕人交還手機後,轉身匆匆走了。當天

晚上,記者聯繫到了這位年輕人,他這樣說:我本無意歸還手機,但看到手機上的照片和信息,得

知機主剛剛給蘆山災區捐了一大筆款,很感動。我不能見利忘義,不能用貪心對待愛心,我也要像

尚先生一樣,多一份愛心。

從這起事件看,拾金不昧,物歸原主,愛心最終戰勝了貪心,傳遞了人間的正能量。假若沒有這條捐

款信息,那麼撿拾手機的年輕人還會歸還手機嗎?其談話已明確表示,他是不會歸還手機的。恰好

是這份捐款短信觸動了年輕人,其貪心被尚先生的愛心所感化,主動歸還了手機,也沒有要報酬,

年輕人見賢思齊。尚先生的這種善舉傳遞出了一種無聲的大愛。

尚先生當時捐款也許是他內心的一種自覺行為,同胞受難,自己有責。說不定他一直就這樣默默做好

事,有人落水,會縱身跳下救起﹔有人暈倒,會毫不猶豫扶起﹔有人乞討,會慷慨解囊相助…這些

對尚先生來說已是舉手之勞,習以為常的了。尚先生信奉"多行善事,莫問前程",他奉獻愛心是不

講條件,不圖索取回報,自己給災區捐款救助,與手機丟失沒有任何因果關係,但手機失而復得卻

是緣於他捐款的這一善舉。

現實生活中,奉獻愛心的大有人在,結果褒貶不一,被人讚頌,或被人誤解。轉型時期雜七雜八的東

西會衝擊人們的美好心靈,但無論如何人間傳遞的還是正能量,揚善懲惡!

冰心說:有愛,就有一切。愛,讓心靈湧起溫馨﹔愛,讓人間流動春風﹔愛,讓世界變得和諧美好。

這也許就是愛的最高境界﹣﹣遍灑愛心,不求回報。

【點評】從尚先生的角度選立意:

1.好人有好報,付出與回報。 2.失而復得。

從年輕人的角度立意:

1.榜樣的力量。 2.善良是攻打貪心的利器。 3.利與義。 4.戰勝心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