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工業園區的“內外兼修”之路

龍湖工業園區的“內外兼修”之路

3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汕頭龍湖工業園區獲批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現行的省級高新區政策。這也是粵東地區首個縣區級的省級高新區。

記者瞭解到,此次獲批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還有廣州天河智慧城、廣東乳源經濟開發區、廣東廉江經濟開發區、廣東肇慶工業園區、廣州白雲(英德)產業轉移工業園。

以縣區級工業園區的身份獲批省級高新區,汕頭龍湖工業園區憑什麼?記者觀察發現,它憑藉的是主動破局擴園增效的“快思維”,是產業協同聯動、多點開花格局的“早謀劃”,是優化環境內外兼修的“再發力”,也是想盡辦法當好企業“店小二”的“優服務”。

龙湖工业园区的“内外兼修”之路

可以預見,省級高新區的落戶,將進一步釋放龍湖疊加發展勢能,推動龍湖加快制度創新、集聚發展要素,在更活、更優、更美、更強的高質量發展路上接續奔跑。

產業集聚發展效應明顯

龍湖工業園區包括萬吉、珠津、龍盛、龍新、龍東和物流城北片區等片區。經過20多年發展,園區已成為汕頭市北岸“一帶三片”中部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龍湖區經濟、產業和科技發展的核心區。對於龍湖區來說,它是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增長極,也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載體。

在產業方面,龍湖工業園區已形成電子信息、印刷包裝、機械裝備、化工醫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高新技術集聚發展效應和產業特色均較為明顯。

例如,以智能輸配電設備為特色的機械裝備製造業優勢突出,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汕頭龍湖輸配電設備特色產業基地”;以關鍵電子元器件和智能電子產品為特色的新型高端電子信息產業,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光機電產業基地”;以營養保健產品和現代中藥為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和以服飾珠寶為特色的總部經濟。

此外,電子商務、研發設計、文化創意、科技孵化等具有現代新興產業特色的各個板塊,也在龍湖區蓬勃發展,呈現明顯的集群效應。

龙湖工业园区的“内外兼修”之路

目前,園區集聚了超聲電子、南洋電纜、眾業達電氣、仙樂健康、正超電氣、龍湖科技、潮宏基等技術領先、成長性高、帶動作用強的優勢企業。280家園區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96家、高新技術企業74家,上市企業13家,現已建成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企業研發平臺39個,科技企業孵化器5個,創新發展實力不斷增強。

2019年,園區規上工業產值約293億元,同比增長9.4%。

創新創業環境賦能園區發展

在龍湖工業園區辦主任劉銳沛看來,龍湖工業園區根植汕頭經濟特區,有著先行先試的特區優勢。也正是因為這一天然的基因,龍湖始終在創新道路上邁步前進。近年來,龍湖區更是將創新驅動戰略作為核心發展戰略,通過搭建平臺、聚集要素、整合資源,以及創新驅動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等,逐漸營造起日益濃厚的創新氛圍。而這一舉措,不僅優化了龍湖工業園區的發展環境,也為龍湖工業經濟發展賦能。

但事實上,龍湖工業園區也曾遇到發展瓶頸。由於龍湖區是中心城區,隨著城市功能不斷更新變化,工業園區原有發展環境及園區功能也逐漸發生變化,不可避免存在用地緊張、利用低效、住宅圍園等難題。

對此,龍湖區想盡辦法,努力推動“小園”擴容增效、“舊區”升級轉型,在開拓老園區的同時謀劃新空間,並積極引導園區企業進行二次開發,盤活土地資源,挖掘園區內部潛力。

目前,園區存量與徵地組卷報批用地為1000多畝,為企業增資擴產、投資興業留下了發展空間。在歷次開展的省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中,龍湖工業園區土地集約得分均名列前茅。

在優化園區投資環境上,龍湖區同樣下了功夫:投入2億元改造提升園區基礎設施,打造獨具特色的“園區之美”。在萬吉工業區,投資300多萬元,採用先進技術建設視頻監控系統,並與建成的“平安龍湖”視頻監控網對接,項目已於2019年9月底驗收並開通使用,為園區安全保駕護航。

內外兼修,才能“軟硬兼備”。從交通上看,園區各片區之間均有城市主幹道相連,交通便捷;高鐵汕頭站落戶龍湖,與各片區亦相距不遠。當下,龍湖正緊抓350高鐵汕頭站的規劃建設,科學打造高鐵站綜合樞紐中央商務區,構築“內暢通”“外聯繫”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可以說,龍湖區的區位優勢,也為龍湖工業園區創建省級高新區“加分”。

加快“擴園提質增效”構建“兩區五園”

據瞭解,此次獲批的省級高新區面積為245.49公頃,範圍涵蓋萬吉、龍盛、珠津三個工業片區,約佔整個園區面積的2/3。

“獲批為省級高新區後,我們將加快擴園、提質、增效步伐,爭取將整個龍湖工業園區納入高新區範圍,為園區企業提供足夠的產業發展空間。”劉銳沛說。

構建“兩區五園”創新發展格局,正是“擴園、提質、增效”的其中一步棋。其中“兩區”指的是核心區和拓展區:已獲批的萬吉、龍盛和珠津三個片區,將作為核心區,打造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區;目前仍未納入的珠津工業區發展方向區、龍新工業區發展方向區、粵東物流新城、龍東新興產業園面積合共約935.77公頃,將作為拓展區,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和產業承載腹地。

“五園”,則是每個片區將進一步承載的功能:

——萬吉工業區重點以延伸產業鏈為突破口,促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互動發展;

——珠津工業區建設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園區,配套建設電子商務物流園和珠津工業區南擴高新技術產業園;

——龍新工業區打造以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動創新資源與產業發展無縫對接;

——龍盛工業區依託質量檢測中心、科技孵化基地、電動汽車研發中心等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基地,打造科技服務集聚區;

——龍東新興產業集聚區重點建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服務外包產業基地。

依託省級高新區,龍湖將著力打造“4+1”產業發展體系。其中的“4”,即是現代輸配電、醫藥大健康、現代機械裝備、高端電子信息四個百億產業集群的培育,“1”則是指現代服務業產業發展。

據劉銳沛介紹,龍湖區將著手製定出臺各類專項政策推動園區創新發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全園區建設和發展動態跟蹤機制,推動高新區各項工作高效有序地開展。“我們將努力當好‘店小二’,做實做細各方面服務工作,特別是利用這個契機為園區爭取市級經濟管理權限,讓企業不出園區就可完成項目申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