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古驛濃郁的風土人情


雞鳴古驛濃郁的風土人情

馬飲洋河春水肥,雞鳴山驛曉霞飛。漢皇宣府餘歌管,遼後花園滿翠微。紅草溝邊朝會獵,鴛鴦濼上暮開圍。愁來不飲燕姬酒,清淚將同露溼衣。這首出自明代屈大均的七絕《題雞鳴驛》,描寫的就是當今被稱作為世界郵驛博物館的雞鳴驛及周遭的佈局環境與悠久的人文歷史故事。

你若站在洋河一端,引頸北望。一座四四方方的古城,就像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叟,倍經滄桑,滿目瘡痍,歷經戰火洗禮,依然屹立在雞鳴山下。那活脫脫就是人類的生活史、變遷史、文化史、戰爭史、繁衍史。。。。。。

雞鳴晴嵐、雞鳴曉月、雞鳴銜日,是雞鳴驛的三大奇觀!每逢春天的四月十三,雞鳴山上的永寧寺上院與雞鳴驛驛城裡的永寧寺下院同時打開廟門,廣納香客,舉辦盛大的廟會。屆時清晨,若站在雞鳴山頂向雞鳴驛城瞭望,就會看到山中如煙如幕的淡藍色嵐氣,影影綽綽、浩浩渺渺,把雞鳴驛城籠罩的就像羞怯的新嫁娘一樣!山脈緩緩延伸,驛城就像遊戲當中的古城堡神神秘秘,藏匿在山腳之下。這就是名震華夏的古保安州八大景之一“雞鳴晴嵐”!

郎朗清秋,天高氣爽,四周綠色蔥蔥,山巒幽幽。如若此時登臨寬度都能跑馬的磚城之上,漫步於萬家燈火之時,清晰可辨的街道,明亮如晝的明窗,溫馨嫋嫋的炊煙,淳樸歡愉地笑聲,此情此景不由得叫人心潮澎湃、熱淚泉湧!伸頸仰望深邃的天空,青藍之上,一輪明月懸掛於冥冥之中。那月光皎潔佈於四野,星辰灼灼散落著光華。此時,一首感慨萬分的情詩已在心頭!待到拂曉來臨,東方見亮之際,西邊的月亮就像出浴少女一般,灑脫而清幽,高傲而孤芳,這就是著名的“雞鳴曉月”!

鴻雁陣陣,人北望,話淒涼。平沙落雁,官道慢慢。瘦石嶙峋,如血殘陽。冬天的雞鳴驛風光總叫人傷心感懷,感嘆懷古!如若朔風泠泠,孤雁盤桓,燕雪輕輕,那麼遠山,城樓;大樹,飛簷銀裝素裹,潔白一片,就像是夢遊到了廣寒宮裡,幽幽冥冥,如夢如幻的痴迷。入得仙境,肯定會沉淪於此,一定不會有人再回到現實當中的!

雞鳴古驛濃郁的風土人情

清晨,頂著朔朔的西伯利亞寒流,戴上毛茸茸的狗皮防寒帽,手提自制的劃冰車,背背修長的滑冰鏨子,站在城西的高崗之上。一輪紅日蓬勃而出,熱情而奔放,朝霞映紅半邊天際!當你向西城門樓揮手致意的時候,一輪旭日正好鑲嵌於城門洞內,耀眼奪目!面對這樣的情景,心情是舒朗萬分的!殊不知這正是千古奇觀“雞鳴銜日”!

臘月臨門去趕古驛城的集市!雞鳴驛的集市一年就立三個日子的:臘月十六、臘月二十一、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六俗稱“討吃集”!意思就是說境況不好的家庭才趕得這最後的一個集市。

雞鳴驛城始建在明代永樂年間,自打增添了郵驛功能後,逐漸形成了輻射周圍64個自然村的龐大集市。大街連著南官道,道邊設有侯家大店,專供來往的馬隊,駱駝隊歇腳休息。

一進驛城東門左首便是馬家、韓家兩家車馬店,不管是到漠北的京兆人士,還是從大境門外來的蠻野馱夫都可以歇腳住宿。這邊拐角有一間韓記豆腐坊,非常出名,瘦驢拉石磨,白白的豆漿,蒸氣瀠瀠的濾雜布,高懸於房梁之上,鍋臺放著一屜一屜的成品豆腐,在十里八村那可是響噹噹的名號,那銷路自不在話下!

廟元街首,對門的韓家都是祖傳的畫匠,專做牆圍、影壁、棺槨、寺廟的畫工,一些紙表糊描的活計更自不在話下。宣府以東地區整個被其壟斷了,那生意規模可想而知!

最讓人痴迷的是要數官黑廊驛城署對面的韓記糊匠“苦造造”了!這個作坊以作“風虢嚕”“猴上杆”“萬花筒”“撥浪鼓”“五彩泥人”最為出名。其中的“風虢嚕”是用一隻二尺長的高粱秸稈為主幹,上端用高粱秸稈的外壁扯成“篾子”,折一個。然後扎城輻條,糊上五彩紙,固定在秸稈主幹上,以固定的軸心做一個輪子。迎風一甩,五彩輪子就會飛快的轉動。不光顏色鮮豔奪目,叫人最傾心當屬耳邊響起的“虢嚕,虢嚕”的聲音了。

當年驛城童年的歡聲笑語就是伴隨著這愉快的聲音度過的。“猴上杆”就更神奇了:先用泥捏一個小泥人,點上眼睛鼻子,像一個真的人一樣。兩支臂膀,而條腿連在身體軀幹上,手臂抓住一個橫杆,經過人為的操作 ,小泥人就會做各種翻轉動作。作為好奇尚異的小朋友們會睜大兩眼,裂開小嘴巴笑個不停。

雞鳴古驛濃郁的風土人情

臘月趕大集,人最多的時候,擺攤設點就會到官黑廊附近。在這兒擺攤兒的都是買棧條的,竹蓆的,荊條籮筐的,高粱杆笤帚的,柳編笊籬,柳編笸籮,蓍草刷牆刷,山木洗鍋刷,還有山窪裡刨出的“白土子”(刷牆用的天然礦物質塗料)。騾馬牲口市在土特產市東側緊挨著,小豬、小羊、雞鴨鵝、大到騾馬牛驢、有時還會有罕見的駱駝。他們交易的方式與京城不同,只要你相中目標,就要和賣戶還價。先不談錢,買賣雙方面對面各自伸直右臂,上下甩動,眼睛互相凝視著對方,眼睛的後面是睿智、堅定,深不可測而且不可動搖,就像內蒙古人掐架的半面動作。然後早已甩到襖袖子裡的手,相互握緊,揉捏還價。對方時而緊促眉頭,時而怒目橫漲,時而搖頭晃腦,時而定睛沉思。最終握手言和,微笑示意,那就證明買賣成交了!

隋家巷、郭家巷這邊是農具的交易場所。買山西方鍁的、洋撬頭子的、鍁槓钁把的、薅鋜板的、木質簍具的等等。

賀家大院往西到大影壁這段區域就成了集市的主要地段了。買布匹的,買山貨的,買茶葉的,買書畫的,買調料的,買五穀雜糧的,買楊柳青年畫的,買菸花炮竹的,買糖人冰糖葫蘆的,買紀灶糖的,買幹大餅子的,買服裝鞋帽的。。。。。。

基本上生活必需品,年禮年貨都會集中在這塊兒上市的。

大街道兩旁,古代驛城有錢人,都有自己的買賣店鋪的。郭記茶葉鋪、合成油鋪、畢醋鋪、萬和店、德勝棧、永豐當、太和當、人和當、恆昌當、恆定號、萬勝號、祥和號、李記藥鋪、趙記正骨等均是鋪戶。商賈一條街,張垣“鳳凰城”,名不虛傳。

可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民國三年(1913年),北洋政府決定撤消全國驛站,使得雞鳴山驛歷時五百多年的古驛城歷史從此宣告終結,驛城逐漸衰變為村落。這些曾經繁花似錦的買賣鋪戶逐漸失去往日的輝煌。街道兩旁的店面,已經被青磚砌牆,紅泥抹去。但是,經過仔細辨認,還會在漏痕斑駁的牆體上尋見蛛絲馬跡。經過幾個朝代的更迭,幾次山東山西移民的大遷徙,再加上南北幾個強悍民族的紛爭融合,雞鳴驛終究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在不盡的感嘆中,張中行老先生的一首五律是這樣寫得:雞鳴尤古驛,雉堞映黃沙。緬懷今街市,應存舊酒家。朔風驚旅夢,枯木宿寒鴉。悵惘雙衰鬢,徵輶送歲華。

好在歷經中國經濟大變革的今天,雞鳴古驛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一些歷史遺蹟還依稀可辨,舊的格局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國家又把雞鳴驛納入了歷史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世界教科文組織把雞鳴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國家拿出相當大的資金進行搶救性修繕,恢復性工程大見成效。城牆補缺,牆體修復,魁星閣、玉皇閣再復建如初。城裡面的古建築,古廟宇又重新粉漆重現。

為紀念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熱心人在雞鳴驛城北置放了綠皮蒸汽機火車頭;好心人建起了雞鳴驛歷史博物館;《大決戰》、《血戰臺兒莊》等劇組來拍攝電影,讓雞鳴驛出了名,如今成為旅遊影視城——

現在,重新審視雞鳴驛古城,她已經舊貌換新顏!一個嶄新的、充滿生機的雞鳴驛正從燕山腳下款款地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康海鳴\\文)

雞鳴古驛濃郁的風土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