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科普一下這是怎麼形成的嗎?

阿吉


這個很好解釋,就是光線被部分遮擋和折射導致的效果。

太陽下山以後,光輝還會直線的射向天空,如果沒有遮擋,我們就看不到這些光芒。但由於有云霧或山巒等物體遮擋,而且天上有塵埃和水汽存在,沒被遮擋住的光線就會呈射線狀射向天空,而水汽會把光線折射出彩色來。

太陽光的本質是電磁波譜,其中有一小部分波段是可見光。

太陽可見光看起來是白色的,其實是一種複色光,這些複色光都有不同的波長和折射率,當它們通過具有一定幾何外形的透明或半透明介質時,就會發生色散現象,投影出連續或者不連續的彩色光帶。

我們如果用三稜鏡做太陽光色散實驗,白色的太陽光通過三稜鏡的折射,就會形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彩色。

這些顏色的光譜呈順次連續分佈,波長覆蓋約380~760nm之間的可見光區。

其中紅色波長最長,在620~760nm之間,因此紅色穿透力最強,早晨和傍晚陽光穿過的大氣厚度大距離長,紅色穿過來的更多,所以我們朝霞晚霞看到的基本都是紅色,初升和落山時的太陽也呈現紅色。

陽光通過水汽塵埃等折射,就會發生色散,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顏色。水汽小顆粒晶瑩剔透,能夠起到三稜鏡的作用,因此在一些特別的時候,如半晴半雨或者大壩洩水濺起的水霧上面,在陽光照射下會出現彩虹,非常漂亮。

如果有興趣,大家也可以自己製作彩虹,就是含一口水,在陽光下使勁噴出,在水霧中,我們就能夠看到彩虹。

因此,陽光從雲霧中射出,或在特別的條件下出現彩虹或紅霞,有時候還會出現海市蜃樓的奇幻景色,這些都是光的不同折射現象,是一種自然現象。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所發文章均屬原創,請尊重作者版權,感謝理解支持與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