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三體中的“水滴”其實很多很多

我們先來了解一個概念---水滴是什麼?

現實中,三體中的“水滴”其實很多很多

水滴是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中提到的三體人制造的由強相互作用力材料(SIM)所製成的宇宙探測器,因為其形狀與水滴相似所以被人類稱之為水滴,會反射幾乎全部的電磁波,表面絕對光滑,溫度處於絕對零度,全部由被強互作用力緊密鎖死的質子與中子構成,無堅不摧。


在末日之戰中,僅一個水滴就摧毀了人類太空武裝力量1998艘戰艦,並且封鎖了太陽的電波放大功能。


水滴的強互作用力外殼由水滴內部的發生器控制,由一層只有一個原子厚的強相互作用力材料組成,所以水滴的質量只有差不多一輛卡車一樣重,而不是和小型中子星一樣。在“藍色空間”號摧毀了水滴的內部發生器後,帶正電的原子核迅速離散,原子恢復正常運動,變成和原來水滴等重的類金屬合金(或類金屬合金的化合物)。

現實中,三體中的“水滴”其實很多很多

現實中,三體中的“水滴”其實很多很多

我們再來了解一個概念,光為何越遠越弱?


概念上說:就是光遠了,就分散了,就弱了。

而且,這個強弱還是可以很容易計算的。學過高斯定律、安培定律、引力公式的人就很容易理解這個概念。假設一個光源發出的總能量為 S ,那麼怎麼表達在 r 米之外的光的強度呢,這很容易,只需

在每個 r 距離的地方畫一個點,(連起來就是一個球體)。每點距離一樣,所受的光也是一樣的,所以以總能量,應該平均分配到每一個點,每點所收到的光就等於總能量除於這個面積。

球體面積: 4πr^2 總能量: S 光在一點強度: I

光I在r距離強度: I = S/(4πr^2)

可見,r距離越大,S越小。也就是,光越遠,光越分散,強度越弱。

現實中,三體中的“水滴”其實很多很多

這就是天文學中測量距離的標準燭光法。


由以上2個概念(注意兩個概念中黑色加粗部分),我們有沒有得到一些思路?


我們知道,在射擊比賽中,射擊手微弱的偏差會造成遠處靶上巨大的偏移,這個偏移與靶的距離成正比,試想一下,我們假如這個距離是137億光年?我們向周圍射擊,以保證這個137億光年半徑的球面均勻佈滿彈孔,那射擊源的表面需要絕對的緻密光滑,猶如“水滴”的強力表面。

現實中,三體中的“水滴”其實很多很多

現在,我們把這個射擊源換成光源,光源發出的光,將會均勻分佈在半徑137億年的的球面上(不考慮能否觀測到如此微弱的光)。

那是不是就是說明,每個我們日常見到光源都是表面絕對光滑的“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