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明妃傳》播出的時候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朱祁鎮朱祁鈺戴的腰帶像個呼啦圈?難不成京劇裡的人物腰間戴的"呼啦圈"在歷史上卻有其物?還有些人在看明代繪畫時,也會有同樣的疑問。

其實,在明代歷史上,文官和皇帝的腰帶確實在大多數時候都是"呼啦圈"狀的——它的主要作用不在於系衣服,它更多的是一種象徵品、裝飾物,代表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明朝的皮帶,形似呼啦圈,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明代文官的皮帶像個呼啦圈?因為腰帶上的裝飾品實在太多了,系不起來

明朝文官的腰帶,一般被稱為"革帶",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這裡統一稱為"腰帶"。

明朝的腰帶和其他朝代都有點區別——其他朝代的腰帶,主要作用是束腰,系把腰間的衣服給紮起來,這就有點類似於我們當代人系皮帶。

而明朝的腰帶,一般都是"束而不繫",也就是說,只是把腰間的衣服圍起來,但是卻不紮緊。我們從許多明代文官的繪畫中都可以看出其腰帶的這一特色: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明朝文官畫像,注意腰間的革帶

不僅僅是文官,包括明代的皇帝,其實也使用這種類似於呼啦圈的大腰帶。這種腰帶明顯比腰更寬,一般官員會雙手將腰帶提起,將腰帶正面置於腹上。

我們從《徐顯卿宦跡圖》裡就可以看到,不僅是文武百官和皇帝身邊的宦官,包括明神宗本人,腰間的玉帶也是這種束帶。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萬曆皇帝腰上戴的腰帶也很寬大

那明朝的腰帶為什麼和其他朝代有所區別呢?因為明朝腰帶上的裝飾品實在太多了。原因很複雜,不過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這種腰帶之所以會這麼設計,與明代文官的腰帶制度有關。

根據史書記載,明代革帶由四部分構成,分別是:

三臺、圓桃、排方、鉈尾(魚尾)。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明朝革帶組成部分

這些東西從制度上規定得非常死。比如"三臺",就必須是三個部分組成;"圓桃"一共有四個,一個野不能缺;排方的長度和數量,也都是按照明代的衣冠制度來確定的,不會因為某人的腰粗腰細就隨意改變大小和數量。

文官的品級不同,腰帶的裝飾品(比如有玉製腰帶、金制腰帶,還有象牙等製成的腰帶)不同,但它的組成部分是一樣的。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文物還原的明代革帶

所以,不管怎麼說,當把這些東西都拼湊在一起,用皮革或其他材料做成腰帶時,就明顯要比腰更大。

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明代的皇帝和文武大臣們都在腰間掛著一個"呼啦圈"。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徐顯卿宦跡圖》中出現的腰帶都是一個“呼啦圈”

腰帶發展到明代,講究"束而不繫",更多的是一種象徵

所以,從明代文官腰帶的部件上來看,我們基本上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東西,完全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嘛,一點實用性也沒有。

確實大多數沒多大實用性。

清初文人葉夢得就曾經記載過明代的腰帶:

腰帶用革為質,外裹青綾,上綴犀玉、花青、金銀不等,正面方片一兩,傍有小輔二條,左右又各列三圓片,此帶之前面也。向後各有插尾,見於袖後,後面連綴七方片以足之,帶寬而圓,束不著腰,圓領兩脅,各有細鈕貫帶於巾而懸之,取其嚴重整飭而已。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明代文官畫像

葉夢得就說這種腰帶"帶寬而圓,束不著腰",而且上面裹了"犀玉、花青、金銀"等值錢的裝飾品。從中咱們就能看出,其中的奢華程度、象徵意義,其實是遠高於實用性的。

而在明朝之前的朝代,腰帶的主要作用是束腰。

比如秦始皇陵中兵馬俑的腰帶,和現代人的腰帶沒有本質區別,它的作用就是束腰: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兵馬俑戴的皮帶與現代人的皮帶幾乎無異

唐宋時期的腰帶,比較流行的款式叫做"蹀躞"。"蹀躞"現在認為是來自於少數民族,後來被隋唐時期的漢人使用,一時間蔚為大觀,風靡全國。

蹀躞一來束腰很方便,二來也適合在腰上掛東西(少數民族習慣在腰上掛東西)。

在唐代名畫《明皇幸蜀圖》中,人們腰間戴的就是蹀躞。在《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裡,蹀躞幾乎出現在任何場景。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蹀躞

那明朝有實用一點的腰帶嗎?也有,這種腰帶叫做"大帶"。

這種系在革帶裡邊並且兩側拖到腿邊的布帶,就被稱為"大帶"。這種腰帶是要實用一些的。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明代文官的進賢冠服,腰間兩條長帶為“大帶”

當然了,我這裡說的是大多數情況下文官的腰帶是如此。也有部分場合,或者在搭配上圖的這種進賢冠服時,文官們的腰帶是會窄一點點的,樣式上有的也會稍有區別。

韓國的古裝劇都對此有所還原,但中國很少有電視劇還原明代腰帶

如果你是韓劇迷,你就會發現在韓劇之中,不論是朝鮮國王,還是世子,亦或是文官們,他們的腰間戴的腰帶,實際上就是剛才我所講的"束帶"。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韓國古裝劇中的革帶還原度很高

而我們中國拍的明代古裝劇,除了《明妃傳》之外,幾乎沒有出現過這種"束而不繫"的革帶。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明妃傳》中首次出現了“呼啦圈”

更多出現的是《大明風華》中的這種腰帶。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大多數時候中國古裝劇用的都是這種腰帶

這就導致很多人在第一次見到《明妃傳》中"束而不繫"的腰帶時,都覺得很陌生。

所以有人說:哈哈哈哈,這種腰帶怎麼這麼奇怪?還有人說:不對吧,這種腰帶是不是抄襲韓劇裡面的?也有人說:導演是不是搞錯了,這種腰帶我從來就沒見過!

反思:古裝劇應該多還原歷史,否則觀眾反而把對的當成錯的

因此,很多時候,電視劇如果把這種"細枝末節"的東西搞對了,或者稍微體現一下,這對提升老百姓的傳統文化修養是有幫助的。

很多人不懂歷史與文化,他們沒見過這種東西,要麼就說你要錯了,要麼就說你抄的。

黃軒《明妃傳》中戴的呼啦圈狀腰帶還原歷史?基本還原,國劇少見

明代文官畫像

這不能完全怪他們,中國古裝劇長期對此"漠視",導致大多數人從來沒見過這些東西。甚至在歷史書上,他們也很難接觸到這些知識。

所以,除了教育,顯然導演們也要對此負一部分責任的(但說實話,導演們又何嘗懂呢?)不管怎麼說,在未來,希望更多的古裝劇可以還原傳統服飾。長此以往,人們耳濡目染,就學會了分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