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這個自信,讓我們付出巨大的代價

一八四〇年六月,47艘船艦、4000士兵在英國海軍少將懿律的率領下,逼進廣東珠江口,鴉片戰爭打響,中國人的近代史自此揭開帷幕。

戰爭爆發後,清軍一路潰敗。從虎門、靜海、廈門、定海,一直到鎮江,屢戰屢敗。詭異的是,遠在北京的道光帝卻不斷地收到封疆大吏們送來的好消息,捷報頻傳,龍顏大悅。

李鴻章的這個自信,讓我們付出巨大的代價

鴉片戰爭打響


真相給人以力量,愚昧給人以更大的力量。參與這場戰爭的絕大多數人,都在極力維持著大清的自尊心,誰都不敢去捅破這個巨大的肥皂泡。先吹牛,再說謊,然後想盡各種辦法自圓其說。

一直到最後,簽訂了《南京條約》,都給人家割地賠款了,皇帝仍然認為,這場戰爭是英國人在向大清皇帝訴說委屈,燒了他們的鴉片,不給他們通商,他們不得已才動用驚動天聽的手段。之所以自欺欺人,是因為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皇帝的面子高於一切!

鴉片戰爭爆發後不久,東鄰日本同樣遇到了類似的麻煩。1853年,美國准將佩裡率4艘軍艦駛入東京灣,打破了日本的閉關鎖國,史稱黑船事件。德川幕府不戰而降,接受了美國人的條件,簽訂條約,開國通商。

隨後,西方國家蜂擁而入,日本人軟弱的一塌糊塗,沒有做任何抵抗,主政的幕府將軍自認積弱,即使抵抗,必然會與清朝一樣慘敗,於是直接認慫投降。日本陸續與英俄法荷等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

李鴻章的這個自信,讓我們付出巨大的代價

黑船事件

西方人進入日本後的種種刺激,直接催生了後來的明治維新,而滿清王朝與德川幕府不一樣,滿清是一個自信的朝廷,把臉面看的重於泰山,對於自身的積重難返、百病纏身絕無知曉。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旅歐歸來發表《脫亞論》。他呼籲說:“我國不可狐疑,與其坐等鄰邦之進,退而與之共同復興東亞,不如脫離其行伍,而與西洋各文明國家共進退。”《脫亞論》簡單點說,就是見風使舵,亞洲不行了,我們要轉向歐洲,跟歐洲混才有前途。

同一時期,李鴻章訪問歐美回來,在給總理衙門的公文裡說“大清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大清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意思是說,我們制度比他們先進,只是技術不行,學好技術就可以了。

福澤諭吉在歐美看到的是先進的文明,李鴻章看到的是先進的武器,並且洋洋自得於“大清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同樣面對西洋文明,日本選擇積極擁抱,滿清欲拒還迎,半遮半掩,搞出一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半吊子自信來。

在李鴻章的自信指引下,大清展開了洋務運動,後來的事兒我們都知道。甲午戰爭日本打敗大清獲得鉅額賠款,割佔臺灣,一戰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十年後, 1904年在東北地區戰勝沙俄,一舉殲滅沙俄三大艦隊。洋務運動敗了,明治維新成了。

李鴻章的這個自信,讓我們付出巨大的代價

甲午戰爭日本打敗大清獲得鉅額賠款

為了李鴻章這個自信,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讀歷史常常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發出“原來如此”的感嘆。那場歷時兩年的戰爭,夷人戰船遊弋在海外,美法俄荷漸次來華。這些歷史,大清子民們已經不記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