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48條”全文發佈,政策解讀看這裡!

一、編制背景和意義

(一)編制背景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中央和省有關部署,按照《中共廣州市委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若干措施〉的實施意見》,在抓好疫情防控中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努力把疫情影響降至最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奮力爭取疫情防控和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高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市發展改革委在廣泛開展企業調研的基礎上,牽頭起草了《關於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二)編制意義

《若干措施》立足近期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幫助企業復工復產補產、項目復工開工趕工,推動經濟儘快迴歸正常循環,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大、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渡難關、提信心。同時著眼全年及未來發展,從供需兩端入手,加力擴內需穩外需,進一步鞏固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強勁發展勢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和城市治理體系,率先塑造全方位、立體式、一體化的引智引技引資新高地,確保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若干措施》堅持“三個導向”:

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咬定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不放鬆,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千方百計擴大有效需求,多措並舉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持之以恆優化營商環境,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二是堅持企業導向。聚焦解決短期企業在融資、租金、用工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以及長期對營商環境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及時出硬招、實招,確保政策跑在受困企業前面。

三是堅持項目導向。扭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狠抓“5個一批”,推動一批在建項目加快復工、一批新項目儘快開工、一批前期項目提前動工、一批條件成熟的“十四五”規劃項目提前開工、謀劃儲備一批新的重大項目,確保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進度走,通過項目建設帶動各類生產要素有序、有力、有效流動起來。

二、主要內容

(一)全力保障物資供給。加大對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獎勵支持力度,協助企業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使企業安心投入生產。建立防控物資境外採購快速通道,提高採購效率。優化完善生產、採購、收儲、調配全流程一體化的物資保障鏈,同時做好生活物資保供穩價,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物資保障。

(二)有序有力推動企業全面復工復產。著力解決好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疫情防控、要素保障等實際問題,建立服務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指揮信息平臺,幫助企業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強化國有企業在關鍵時期責任擔當,在率先復工復產、加強短板領域投資、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穩定生產等方面持續加力。

(三)全方位加大企業幫扶力度。為緩解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造成的巨大壓力,通過“七減、五緩、三免、兩補、兩返”等多個方面為企業紓困減負,用真金白銀實實在在幫助企業。如實施住房公積金階段性支持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最長延期3個月繳納稅款;對符合條件企業免徵3個月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建立市應急轉貸機制和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推動金融機構敢貸願貸能貸;對符合條件企業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

(四)加大項目建設和補短板投資力度。從抓動工、抓保障、抓前期、抓謀劃等四個方面,提出給予“攻城拔寨”重點項目業主單位10天貸款貼息、新出讓土地可在簽訂出讓合同時約定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價款等政策措施,確保計劃新開工的重點項目7月底前全部開工。加大引智引技引資力度,在個人所得稅優惠、交通便利等方面給予更大支持。

(五)促進消費擴容提質。針對疫情期間市民自駕通勤的需求,加快推進落實2019年6月明確的新增10萬個中小客車指標額度工作,並視情況研究推出新增指標;對二手車置換、購買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提振汽車消費。統籌安排專項經費扶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文化旅遊重點企業、園區發展,大力發展商貿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六)切實穩定對外貿易。對參加展會及經貿活動的符合條件企業給予最高50%的資金補助,每家企業參加同一活動最高資助10萬元。加大對出口信用保險的補貼力度,減低外貿企業經營風險。簡化外貿進出口環節,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

(七)狠抓重點產業發展。圍繞穩鏈、補鏈、強鏈,大力實施《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加快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加大工業技改支持,推動工業企業加快生產。進一步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支持力度,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兼顧經濟發展和應急保障需要,加強物流和供應鏈體系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安排4000萬元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對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最高2000萬元信貸支持,安排專項資金引導孵化器業主單位減免租金,大力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把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列入“抗疫復工”重點支持單位,提高農業保障能力。

(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標準,聚焦解決疫情對企業審批、企業信用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加快建立完善信用承諾制度和開辦企業快速服務機制,在全市範圍內為新開辦企業免費刻制4枚印章,推動實現符合條件項目辦理建築許可“零成本”,同時在獲得用電用水用氣、不動產登記、招投標等方面進一步簡化流程,全面推行“不見面審批”。對“四新”經濟形態實施包容監管,推動新經濟健康發展。

(九)構建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治理體系。進一步補短板、強優勢,提出了建設醫療衛生高地、健全物資儲備機制、完善應急生產體系、加強智慧城市建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等五大舉措,切實提升綜合城市功能。

(十)組織實施。對政策落地實施提出明確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