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導讀

六七世紀是中原大地由分裂走向隋唐大一統的時期,而在同期的北方草原則出現了眾多少數民族政權,這其中就有著強盛一時的突厥汗國。從西魏開始立國,直到唐高宗時期西突厥滅國,突厥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也持續了整整一個多世紀。

在一個多世紀的歲月中,突厥的對手也從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王朝直至大唐帝國。在不斷的對抗中,突厥自身也經歷了從強盛到分裂,直至東西突厥相繼覆滅的歷程。突厥汗國的興衰史,也是與中原王朝的恩怨史。

一、突厥汗國崛起於西魏北周年間,分裂於隋朝初年

突厥汗國是我國境內歷史較悠久的古老民族。其祖先為平涼雜胡,屬於匈族的另一支,姓阿史那氏。西元五世紀前是一個遊牧於準噶爾盆地以北(今葉尼塞河上游一帶),以狼為圖騰的部落,長期處在落後狀態之中,“無文字,刻木力契”;“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他們“善騎射,性殘忍”,崇尚武功,“重戰死而恥病終”,部落內部也“賤老貴壯”。後來移居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的北山(今柏格多山),學會鍛冶技術。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突厥騎兵


五世紀初,突厥臣附於柔然,被迫遷居金山(今阿爾泰山)南麓,淪為柔然的鐵奴。六世紀初,首領土門率部眾擊敗鐵勒諸部,收其眾五萬餘戶,逐步歸於統一,並與中原地區的西魏開始通商,互通使節。因受中原漢族先進封建經濟文化的影響,勢力逐漸強盛起來。西魏廢帝元年( 552 年)突厥首領土門發兵擊破柔然,以漠北為中心,建立突厥汗國,自稱“伊利可汗”。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鼎盛時期的突厥汗國版圖


553 年,土門卒,其子科羅立,不久又死。舍其子攝圖而立俟斤,號稱木杆可汗。木杆可汗在位時,國勢強盛,擊滅柔然,西破呀咕,東走契丹及奚,北並契骨。其地轄境東自渤海(今遼河上游渤海一帶)以西,西至西海(今裡海),長萬里浦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五、六千里,成為“威服塞外諸國”的強大汗國,與中原諸國相抗衡。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木杆可汗


當時中國正是南北朝時期,而北方的北齊、北周為爭中原政權,紛與木杵可汗通好結姻親,木杵常對部人說:“我在南兩兒孝順,何患貧也。”軍事力量上的迅速膨脹,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落後形成巨大的反差,驅使突厥統治者利用中原王朝長期分裂戰亂的局面,將鐵蹄踏向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的中原農業地區,不斷髮動掠奪性的戰爭。他們正是通過對中原農耕民族的掠奪和對中國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的控制而日益富強。565 年北周武帝卑躬屈膝的求娶了突厥的公主,每年送給突厥十萬段絲綢。北齊則傾府庫之財極力討好突厥人,使突厥不站在敵國北周一邊。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突厥與北周北齊的對峙局面


北周武帝太建十三年( 581 年)突厥貴族上層集團為爭奪繼承權發生內訌。突厥他缽可汗病死後,突厥汗國境內出現了五可汗並立的混亂局面,這種兄弟叔侄間的家族鬥爭,是突厥衰落的主因。突厥各部落相互攻擊,且各遣使來隋請和,要求締結姻親以壯聲勢,隋文帝深諳其隙,乃行離間設法翦除突厥的長期威脅。581~583 年的大風雪造成草原上的饑荒,更加劇部族間的爭奪與分裂,沙缽略可汗雖然爭位成功,但隋文帝詔發大軍出塞,擊破突厥;這是南北朝以來的中原王朝的反攻,導致突厥汗國的正式分裂 。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隋文帝發兵突厥,造成突厥分裂


開皇三年( 583 年)突厥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由達頭,大邏便、貪汗和地勒察可汗各率其部,佔有阿爾泰山以西的地區,成立了西突厥汗國。以繼承佗缽可汗位的攝圖即伊利可汗率奠部、佔有阿爾泰山以東地區,為東突厥。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583年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突厥

二、東突厥趁隋末亂世一度崛起,自恃助唐立國有功,得寸進尺,終被太宗所滅

在隋文帝即位皇帝后,他一改原北周、北齊的做法,採取“節之以札,不為虛費”的政策,除去以往之弊,清邊制勝。是時東、西突厥之間,及各自內部的紛爭繼續不斷,隋文帝也繼續以公主和親、禮賜厚薄的方式進行離間,效果也繼續擴大。595 年,東突厥都藍可汗聯合了西突厥的達頭可汗,掩襲突利可汗,大敗之,殺盡突利的兄弟子侄。突利隨隋將長孫晟來降,隋文帝處之於朔州並妻以公主,在長孫晟的籌議下,文帝將突利(封為啟民可汗)徙五原一帶畜牧,並招徠部族,為隋朝看邊。601 年,隋軍和啟民可汗聯軍出擊達頭(都藍已死),達頭敗逃磧北,再南奔而死於吐谷渾,突厥大亂,鐵勒、僕骨等十餘部皆降附啟民可汗。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突利可汗(又稱啟民可汗)


隋煬帝當政時,東突厥再度強大起來,對隋朝北方邊境中部構成了嚴重威脅。隋煬帝對突厥寇邊早有準備,

一面採取修築長城,讓其子侄住隋都接受“教育”,准許公主和親與廢舊封號,允許其部落定居.定期在指定地區互市貿易等方法遏制突厥。另一方面隋煬帝依靠朝臣中邊境政策專家裴矩的建議,利用遠交近攻的策略,離間、挑撥相互間關係,破壞突厥部落間的合作,消滅其力量

大業十年( 615 年),隋煬帝發動對高句麗的第四次軍事行動,突厥始畢可汗得到消息,親率騎步兵數十萬向隋煬帝突襲。隋煬帝一行退入雁門(今山西代縣),被突厥團團圍住。突厥軍發起攻擊,百道攻城,將隋軍困在這座孤立的城池中。這時,城內有兵民 15 萬餘人,糧食僅夠二十餘日,情勢十分危急。隋煬帝接受納言,一面下詔勤王,一面派密使去向義成公主求救,公主以“北邊有急”勸諫始畢可汗罷兵。這時,東都及諸郡的援軍也趕至雁門附近的北忻口(今山西忻縣),始畢可汗解圍而去,隋煬帝才脫離危險。此後,突厥始畢可汗拒絕朝貢,雙方關係緊張陷於對恃階段。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隋煬帝的雁門之變


隋朝末年,隋煬帝昏庸殘暴,糜費無度,濫徵徭役,天災人禍交困、社會矛盾空前激化。各地人民紛紛起義,割據勢力雄霸一方,隋王朝處在土崩瓦解狀態。始畢可汗趁機擴充勢力,征服鄰近諸國,肆意劫掠隋朝北方地區。同時支持北方割據勢力,如薛舉、劉武周、梁師都、王世充等,擴大內地的分裂局面,藉以坐收漁利。北方的一些割據武裝也向突厥借兵,加強自己在內地爭雄的實力。

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反抗隋朝,曾向突厥稱臣納貢。李淵親自寫信,卑辭厚札,並派人出使突厥見始畢可汗,希望能和親;始畢復以“苟唐公自為天子,我當不避暑,以兵馬助之。”遂派人帶領五百騎兵、二千軍馬,協同李淵攻打隋朝關中,幫助李淵即帝位。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李淵形象


唐朝建立後,始畢可汗自恃有功,更加驕縱,派到長安來的使者大多也都橫行不法。因為中原尚未平定,李淵對突厥只好儘量優待寬容。武德二年( 619 年)春,始畢可汗親自出馬,率兵渡河至夏州,與梁師都部會合,打算到中原內地劫掠,不巧,始畢可汗中途病亡,被迫退兵。始畢的弟弟處羅繼位,他沿襲了始畢可汗分裂中原的政策,派人將隋煬帝的蕭皇后及孫子楊政道接入突厥,企圖在恢復隋王朝的名義下實行分裂陰謀。據統計,自武德三年至武德九年的七年時間,突厥侵擾中原達十餘次,掠奪人口達八萬餘。在突厥長期的騷擾下,李唐王朝初期邊州幾無寧歲,生產遭到極大破壞,人民生活顛沛流離。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始畢可汗


在突厥十餘次的入寇中,有二次均為李世民輕騎退敵。武德七年(624 年)頡利可汗與其侄突利可汗聯合入侵,當時唐毫無準備,李世民輕縱反間於突利之間,因而退敵。武德九年( 626 年)突厥再次寇原州,京師大震,高祖即禪位太宗李世民,太宗旋即率六騎詣渭水,隔河責頡利可汗之敗盟,並斬白馬與頡利盟於便橋之上,頡利疑有伏兵,又退。太宗二次的輕騎退敵,均因國內準備未足,及至突厥退兵,遂整軍經武,作好準備。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渭水之盟


貞觀二年( 628 年)突厥大發兵救梁師都,唐將柴紹大破之於朔方,降服梁師都。貞觀三年( 629 年),太宗以頡利曾請和,又援梁師都,更寇河西,乃命李靖統領精兵十餘萬討伐頡利。是時頡利與突利不和,突利降唐,貞觀四年( 630 年)李靖率精騎三千擊破頡利於定襄,生擒頡利送往京師長安,而降者十餘萬口,置於幽州至靈州的邊塞地區,東突厥遂亡。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唐滅東突厥之戰


三、西突厥佔據西域故地,劫掠商旅,終被高宗所滅,突厥故地盡歸大唐

西突厥始沮力伊利可汗的弟弟葉護室點密, 562 年自立為可汗,建庭於鷹沙川(今新疆庫車西北裕勒都浙河)。到他的兒子達頭可汗時,與東突厥分離。西突厥以新疆西部的伊黎河流域為中心,活動於東起阿爾泰山以西,西至裡海.西南至興都庫什山一帶,擁兵自重,雄霸西域。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西突厥


隋末唐初,西突厥的射匱可汗征服了準噶爾盆地的薛延陀族,勢力更為強大,擁有騎兵數十萬人,西域諸國均向他稱臣納稅,成為當時唐朝西北邊境上的勁敵。西突厥不僅繼續侵擾唐朝邊境,尤為嚴重的是阻撓伊吾、龜茲、康居等擁護唐中央政府的西域地方政權和唐廷順利往來,同時,西突厥更與東羅馬連和,而屢壓波斯,截掠西亞來唐經商的商人和貨物,中斷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影響了西方各國同唐王朝的友好往來。

為了鞏固西北邊境,促進中西交流,鞏固多民族的統一,唐朝面對西突厥的強大兵力,在沙漠地帶作戰,用兵十分慎重。唐太宗制定了廣泛結盟.實行遠交近攻,步步進逼,孤立突厥上層貴族的策略,在擊敗吐谷渾,征服高昌,平定龜茲後,開始對西突厥用兵。當唐王朝初建時,統葉護可汗在石國(中亞塔什干)北部的千泉建立了政權,當時西域和中亞一帶的小國都成為它的屬國或受其支配的勢力範圍。

貞觀二年( 628 年),西突厥統葉護可汗被莫賀咄殺死,奠賀咄自立為可汗,統葉護的兒子也自立可汗,因而發生內亂。兩可汗之間相互攻擊殘殺,連年不息。西突厥分裂為彎失畢和都陸兩個部落。唐太宗十分巧妙地利用“以夷制夷”的政策,保持著西夾厥內部的不和讓他們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實行有效的管理。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安西和北庭都護府


貞觀四年( 630 年),西突厥肆葉護出兵擊敗莫賀咄,莫賀咄逃往金山,被泥孰設殺死,諸部共同推舉肆葉護為大可汗。肆葉護生性多猜疑狠毒,聽信讒言,又猜忌泥孰設,打算陰謀圖之,泥孰設投奔了焉音。後西突厥內亂,肆葉護逃奔康居後死,國人迎立泥孰設為可汗,即阿史那彌射可汗。他迫於當時西域的客觀形勢,派遣使者向唐朝表示內附,願意取消可汗的稱號。唐太宗接受了阿史那彌射的要求,仍冊封為西突厥可汗,賜給旗鼓和大量財物,在政治上表示支持。

貞觀十二年( 638 年)西突厥分裂為南北兩庭,沙缽羅葉護治南庭,乙毗咄陸統北庭 。貞觀十五年( 641 年), 乙毗咄陸可汗對此不滿,很快入侵了高昌、伊吾、焉音、龜茲等地,西域諸國多降之。不久,又聯合石國攻殺沙缽羅葉護。西突厥汗國再度統一後,乙毗咄陸可汗拘留唐使者,多次入侵唐朝的邊境伊州等地,大肆侵暴西域諸國,結果被安西都護府的郭孝格出兵擊敗。貞觀十六年( 642 年),西突厥內部幾個部落不滿乙毗咄陸虜獲康居財物不分給其他部落,紛紛憤怨,派使者到長安,請求另立一個可汗作為他們的統治者,唐太宗抓住這個機會,冊立了乙毗射匱新可汗,乙毗咄陸可汗失去了所屬大部分部落的支持,被迫向西敗走,逃入吐火羅。

貞觀二十年( 646 年),乙毗射匱可汗遣貢使到唐朝請婚,加強他和唐王朝的關係。太宗默許了他的要求,條件是割讓塔里木中的龜茲、於間、疏勒、朱俱波、蔥領作為聘禮。到 649 年初期,安西都護府的治所從高昌移至龜茲。從此,唐王朝控制了塔里木和伊塞克湖周圍地區。

至高宗時,以安西都護己鞏固,乃對西突厥作積極之進攻。永徽二年( 651 年),瑤池都督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招集離散諸部,廬帳漸盛。當他聽說唐太宗死去的消息後,發兵攻取西、庭兩州,擊敗乙毗射匱可汗,合併其眾,自稱為沙沐羅可汗,諸部前來投奔,擁兵數十萬人。六月,沙缽羅侵擾庭州,殺掠數千人。唐高宗派遣大將軍梁建方、契苾何力為弓月道行軍總管。率秦、成、歧、雍府兵三萬餘人及回紇騎兵五萬人前去追擊。梁建方,契苾何力大敗西突厥軍於牢山,斬處月首領朱邪孤注,勝利凱旋。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阿史那賀魯


高宗顯慶二年(657 年),唐庭又派程知節、蘇定方率大軍分南北兩路夾擊征討,與突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追奔三十餘里,斬獲數萬人。並趁天下大雪,晝夜兼行,直奔沙缽羅的牙帳。蘇定方乘其不備,縱兵襲擊,俘獲幾萬人,盡收其所據之地。沙缽羅可汗大敗西逃,被石國(中亞塔什干)人伊沮擒獲送至唐朝,至此西突厥滅亡。唐庭分西突厥地置濛池都護府,管理五男失畢部眾,轄區範圍是碎什湖以西到鹹海一帶。置昆陵都護府,管理五咄陸部落,轄區範圍是巴爾咯什湖以東至新疆準噶爾盆地及伊黎河流域一帶。

草原霸主的興衰——突厥如何在與中原王朝的對抗中從強盛走向衰亡

蘇定方攻滅西突厥之戰

結束語

東西突厥相繼滅亡後,唐朝控制了天山南北廣大地區,取代東、西突厥在亞洲內陸的霸權。這對於開發和鞏固隋唐的西北邊疆,恢復中斷多年的絲綢之路,促進唐與西域、中亞地區貿易,加強唐與西方各國的往來,密切中央與地方、內地與邊境的聯繫,都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