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如何讓你的心理電量保持長待機狀態

疫情時期,如何讓你的心理電量保持長待機狀態


疫情時期,各種信息滿天飛,不斷有謠言傳出,有專業科普號闢謠,線下抗擊病毒專業人員連軸轉,線上造假打假也是忙得不亦樂乎。


關鍵時期,最能檢驗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最能照見一個人的心理穩定性。


來看看你的心理電量剩下多少。


疫情時期,如何讓你的心理電量保持長待機狀態


個體的心理健康有一個重要的指標,那就是內在感受與客觀現實的一致性。


疫情時期,大部分人都會感覺到擔心、害怕、緊張、焦慮。

各種感受看起來很相似,但程度並不一樣。


害怕指的是對於現實的發生(事物)產生的感受,當這些事物可控,害怕就會下降到安全的水平。


比如,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或者暴露於高風險地區(醫院),害怕程度會增高,害怕讓當事人處於一種“戰鬥和逃跑”的狀態,幫助當事人應對當前的情景,這種情況下,人們會提高警惕,做好足夠的防護,保護自己。

這是正常的反應。


處於低風險的環境,比如在家裡,家裡沒有疫區過來的人員,家裡人員的情況均良好,卻很擔心,萬一家人或者自己中招了怎麼辦?


害怕的特點是指向於當下,焦慮的特點是指向於未來,害怕是當下的危險解除情緒恢復正常,焦慮是不顧現實對於還沒發生的事情憂心忡忡,整天緊張萬分,如臨大敵。


這就是內在感受與現實不符,緊張程度高於現實(可能性)。


疫情時期,如何讓你的心理電量保持長待機狀態


這種情況已經屬於:電量不足,待機時間短,要及時充電。


惶惶不可終日,感覺世界末日要來臨般,坐立不安,焦慮緊張,失眠煩躁,身體出現一些症狀,如渾身痠疼,頭暈眼花,總想咳嗽,覺得自己的體溫升高。


意識到自己出現這些情況並嘗試很多方式幫助自己都無法緩解,無法控制自己停下來,不停地刷各種負面消息,選擇性地相信那些最糟糕的信息,哪怕有人安慰自己事情沒那麼嚴重,只要做好個人防護就沒有問題,仍然不能消除這種緊張感。


有這些情況可以嘗試藉助公益心理諮詢。目前,許多地區都開通與疫情相關的心理幫助。


當你受到疫情影響需要心理支持,比如孤單、難過、恐懼、擔憂、焦慮……暴飲暴食、入睡困難、人際衝突等,請及時藉助多方資源幫助自己。


疫情時期,如何讓你的心理電量保持長待機狀態


二、正常電量,可以使用較長時間,電量減少及時充電即可。


這類型的人也會擔心,但這些感受很快就消散,迴歸理性。

他們對信息加以分辨,聽從權威專家的信息,做到不添亂,不慌亂。


他們不會因為過度擔心大門緊閉,會做好個人防護,保持正常的生活安排,比如,他們會出門採購必須的食品,進行必須的有限度的行動。


從電量不足到電量充足,高低起伏,發現自己的狀況不好,及時調整,就能恢復到正常水平。


非常時期,許多人的情緒像過山車一般地翻騰。


心境長時間大幅度的起伏,會給身體帶來壓力。應對方式是感覺悲傷時哭出來,最好給自己騰出時間與空間,安靜地呆一會,聽聽音樂,在家做徒手健身項目,跳有氧操,幫助自己調整與恢復。


建議每天都適當地安排自我調節的內容與時間,而不是等到實在受不了了才臨時抱佛腳。


疫情時期,如何讓你的心理電量保持長待機狀態


三、滿格電量,自給自足,能動用各種有形或無形的資源充滿。


分辨得出來哪些信息一看就是造假謠傳,不會傳播或者自己多方求證,還會給身邊的人鼓勵打氣。


有部分人投入到實際的支持行動中。前赴一線,或者當心理輔導志願者。這些,都要求當事人有較強的抗壓能力,不容易被負面情緒淹沒。


疫情時期,如何讓你的心理電量保持長待機狀態


最後,有這些行為的,不是電量多少的問題,而是智商量不足的問題。

1、搶雙黃連者。

2、處死家中寵物者。

3、陰謀論者。認同、傳播此次病毒傳播是某國陰謀。


不得不說的是,有好多人展現出其創造天賦。

導演、安排居家旅遊團;

在家打乒乓球、羽毛球;在家釣魚;

每天變著花樣利用有限資源做各種菜式;

充分發揮個人創造性,深宅的日子不寂寞。


願疫情早日結束!


疫情時期,如何讓你的心理電量保持長待機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