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懂得靜養才能更有健康活力

《道德經》有云:“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靜乃生命之始,亦為生命之終,靜對生命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靜曰覆命,若是從一日中生命運動的循環往復來講,生命運動趨於疲乏時,及時靜下來的休養,就能令生命再次充滿活力,進入下一階段的旺盛生命運動中。由此而論,靜可謂生命的活力之源。

夏天,是主‘動’的季節,大有‘生命不息,運動不止’之意味。但縱觀自然界之生命,雖於夏季運動不止,但於運動中也是很注重靜養的。比如,大家出門即看到的植物,它們在夏季最熱的時間段12:00~14:00時,也都是調節至相對靜養的狀態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會降低,進入‘午睡’狀態。這大概也就是自然界植物對“靜曰覆命”的一種詮釋吧。

夏天,懂得靜養才能更有健康活力

那人呢,夏天為了更好的保持自己的健康活力,科學的“靜養”,就成了大家不可規避的一個健康話題。

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物極必反’,比如,一日中,在最熱的這個時間段,之後,氣溫就要慢慢下降了,而且一般在此時,大家可以看到自然界的一切都好像處於一個靜止的狀態,炎炎烈日下,動物都靜靜的臥倒在蔭涼處,植物也是蔫蔫的靜止不動。因此,‘物極必反’(每日的子午之時)的這個時間段就是大家要選擇“靜養”的時間點。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講到的有一個重要觀念,講的也就是要人要跟隨自然的節律來調節自己的生活起居。夏天的晚上,氣溫漸降,陽氣開始內藏,人身也與之相應,陽氣漸漸進入身體之內。人若能以此時(夏日晚上九點之後)作為“靜養”的又一個時間點,則對身體健康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其實,夏天人體“靜養”的方式相對也比較簡單,無非就是睡眠、冥想、接地氣。

夏天,懂得靜養才能更有健康活力

一、睡眠

《黃帝內經》中講,夏天睡眠的安排是“夜臥早起”。夜臥,應該以不超過子時為原則。早起,則宜於6:00左右起床為佳。

夏天睡眠,其他季節也如此,當然夏天更講究,“睡覺,要睡子午覺”。因為夏天是白天長,夜晚短,白天的工作量也大,因此,中午午時時刻的午睡,對於整個下午人體的健康活力是極其重要的。午睡,一般不宜超過1.5小時,以能進入深度睡眠為度。晚上的睡眠,則不宜超過子時才入眠,否則,子時過後人體可能會越來越精神,至第二日白天再現疲勞感。將對人體健康大不利。

二、冥想

冥想,大家可以理解為‘收心、斂神、靜坐’。特別是現代人,經過一天的勞作後,身體疲勞,大腦裡接收的信息量也很多。如果不象電腦一樣,定時的來一個清理的話,人體的疲勞感是很難消除的。

夏天,每日晚上9:00~10:00的時間段裡,抽出15分鐘左右的時間,找個相對僻靜的地方,自己在那裡進行冥想,或者就集中意念,在這15分鐘的時間裡,守住只讓自己有一個念頭出現,比如念阿彌陀佛,整個15分鐘阿彌陀佛不間斷。或者也可以進行聽呼吸,靜靜的坐在那裡,觀察、聽自己呼吸的氣息長短、聲音的輕重……

夏天,懂得靜養才能更有健康活力

三、接地氣

以前的人,有夏日在一個空氣流通的地方納涼的習慣。晚上九點左右開始,靜靜的坐在凳子上,兩腳放在地上與地面接觸,讓輕風吹拂著身體,漸漸的,人就越來越靜,身心也顯得平和、安穩起來。

現在的人,也有這個條件的,每天晚飯後散完步回來,大約九點之後,然後就可以在小區的小花園裡,或者附近的公園裡,坐在石凳上,雙腳接觸地面,一次坐上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即可。

也可以在接地氣的靜坐同時,配合以冥想,此時可能“靜養”的效果更好。

夏日“靜養”,這些動作看起來都很簡單,但卻貴在堅持,如果一個夏季都能這樣每日好好的“靜養”,那大家的整個夏天將過得精神飽滿、活力無限,健康質量也一定會越來越高。

畢竟,懂得靜,靜養得當,白天的運動才能更成分,陽氣的長養才會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