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書法?看行家怎麼說。

如何欣賞一幅書法作品,這不僅關係到一個人能否領會書法藝術的美妙,同時也是其藝術修養的體現。如果不是書法從業人員或書法愛好者,相信大多數人看到一幅作品,只能籠統地覺得這字很好,卻不知道好在哪裡。今天的這篇文章旨在為大家提供賞析一幅書法作品的具體方法。

未入門:感覺不到一幅書法作品的美。這並不奇怪,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上寫字課,一個同學就分不清寫字教材上的印刷體(當時是印在田字格中的楷體)和老師字帖上的字體的區別,他認為是一樣的。主要的原因是受到的關於書法的薰陶太少。嚴格說起來,這並不能算是欣賞書法的一種境界,因為根本就沒有欣賞。

如何欣賞書法?看行家怎麼說。


如何欣賞書法?看行家怎麼說。

入門:能夠感覺到一幅書法作品的美,但說不出好在哪裡。這應該是生活中大多數人的層次,看到比較主流的作品能夠有美的享受,覺得這字不錯,但是如果要問好在哪裡,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就是感覺挺不錯的”,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這主要是缺乏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的思路或者技巧。判斷自己是否入門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看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如果覺得賞心悅目,那麼恭喜你,至少入門了。

如何欣賞書法?看行家怎麼說。


如何欣賞書法?看行家怎麼說。

不懂書法如何欣賞書法作品?

1.書法美的表現形式

書法美的表現,不外有“實”與“虛”兩個方面。“實”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筆、結構、章法等內容;“虛”的方面是無形的,包括神采、氣韻、意境等內容。兩方面互相依存,相互為用,共同表現出書法作品的審美價值。

如何欣賞書法?看行家怎麼說。


如何欣賞書法?看行家怎麼說。

2.有型之美

用筆、結構和章法,都是可見的形體。用筆有遲急、起伏、曲折之分,筆鋒有正側、藏露之別,筆畫形態有方有圓,還要講求筆力與筆勢;結構有奇正、疏密、違和等法理;章法有賓主、虛實、避就、氣脈連貫和行列形式等表現方法。三者之間既區別又相輔相成。

3.無形之美

神采、氣韻、意境,都是無形之物,他須要通過有形的用筆,結構與章法加以表現。神采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古人評論書法,早有“神采為上,形質次之”的說法,但同時又指出“規矩既失,神則無存”。神采美只有通過形質美才能表現出來。氣韻是書法藝術的生命,是形與神之間的橋樑,是表達情性的介質.書法家掌握了熟練技巧,運氣達於毫端,以氣行筆,點畫之間氣脈相通,氣韻和神采才表現出來。意境也是書法藝術的內在美,包含意境、情調、書法品評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他與書法創作取反方想向的運動。

4.有形與無形的融匯

書法創作是集點畫以成字。組字而成篇,從而表現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書法品評的第一視覺印象常常是書作的神采、氣韻、再審視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結字,用筆、有書作的意向,而聯想到生活中種種事物,作者的創作環境和思想活動,從而領會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書法品評的過程,是觀賞者的“美的再創造”過程。

當我們在欣賞書法的時候,欣賞的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去欣賞一幅書法作品,主要是缺乏具體的思路,或者說不知道欣賞一幅作品時應該欣賞什麼。任何一幅書法作品都可以從三個層次去賞析,即筆畫、結字和章法。

第一個層次是看筆畫。筆畫是指構成單個字的橫豎撇捺點這些最基本的元素,我們練字的時候老師有時會說,你這個字這一筆寫的很好就是這個意思。不同書體之間,筆畫的特徵不同,如篆書和楷書筆畫規整勻停,而行書草書的筆畫則富於變化,如何去領會筆畫的線條、形狀和態勢,甚至寫出神來之筆,關鍵還是在於多看多想多練。

如何欣賞書法?看行家怎麼說。


第二個層次是看間架結構,術語稱“結字”,就是指字的點劃安排與形式佈置。與其他文字不同,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我們在小學老師就會講,哪個字是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左中右、上中下、全包圍、半包圍等等。不同結構的字應該結字方法也不近相同,但要做到結構合理,應該達到前面提到的結字的十條標準,即:平正安穩、向背分明、主次有序、重心穩定、修短適度、疏密勻停、爭讓得體、映帶照應、參差有致、虛實互成。

如何欣賞書法?看行家怎麼說。


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第三個層次是看章法。章法包括佈局,字與字之間的變化,行距,留白,落款以及鈐印等。如果說前面看筆畫和間架結構是以單個的字為整體的話,那麼看章法應該上升到整幅作品的層面來。只有這樣,才能看清楚作者如何根據字數來安排行數,如何安排不同形態的字來使得作品富於變化,以及如何通過落款來控制留白等一系列問題。

如何欣賞書法?看行家怎麼說。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致,需要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由於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又使書法欣賞在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一般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觀全局,對其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局部欣賞完畢後,再退立遠處統觀全局,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藝術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是否協調一致,作品何處精采、何處尚有不足,從宏觀和微觀充分地進行賞析。

2、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

書法作品作為創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作過程,採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後(語言、時間)順序,想象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也就是摹擬作者的創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情感變化等。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

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徵,進一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

(圖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