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幾乎不吃羊肉?

365知識角


前幾年的時候,我在日本待過一段時間,所以對於日本人為什麼愛吃牛肉,而不喜歡吃羊肉的現象,我還是知道一點的,其實說起來也簡單,也就是下面幾種原因

第一種原因:羊肉處理問題

我在日本出差的時候,也吃過一次日本羊肉的,但也就那一次了,因為日本羊肉的做法,我實在是吃不慣的,就連請客的日本供應商,也沒吃多少的,主要是日本羊肉的做法和國內的羊肉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國內在做羊肉的時候,不僅要把羊肉反覆的處理乾淨,力求把羊肉的羶味做到最小,而且在烹飪羊肉的時候,對於羊肉的口感也是很講究的,基本做好的羊肉,多是多滋多味的,好吃的很


但日本那邊做的羊肉,就和我們國內的完全兩樣了,首先在處理羊肉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的講究了,而且在烹飪羊肉的時候,放的調料也是少的很,導致做好的羊肉,還是有很大的羶味

而放的那點調料,根本蓋不住羊羶味的,而且做好的羊肉,味道也淡的很,所以我是吃不慣日本羊肉的,就連我那日本供應商,也沒吃多少就不吃了,估計還是看我點的菜,要是不吃的話,感覺有點過意不去的樣子,才勉強吃了幾塊


第二個原因:養羊的少,羊肉貴

日本由於地裡環境的原因,導致沒有多少的地方可以用來發展養殖業了,而為數不多的養殖基地,也被用來養殖各種和牛了,因此羊這種動物,在日本可以說是少的很了,更不要說是用來做菜了

在日本那邊,想要吃到羊肉的話,只有到地廣人稀的地方才可以吃到的,在日本各大市區裡面,是見不到販賣羊肉的,就算見到了,那價格也比牛肉高上不少的,但在美味可口的牛肉麵前,大部分的日本人,多會選擇牛肉的


七哥美食記


我之前在日本留學4年,期間在大阪兩年,東京兩年,的確從來沒有遇到過賣羊肉的店,以及幾乎所有的餐館的菜單裡都沒有羊肉菜品。


但是牛肉的菜品確是很常見,比如松屋、吉野家等等的連鎖店都有牛肉套餐。他們的神戶牛肉也非常出名,據說神戶牛肉的牛是一邊聽著音樂一邊生長的(也可能只是他們的一種營銷手段)。


我曾經也問過日本人這個問題,“你們連生魚都吃,為什麼不吃羊肉呢”,對方都會笑著回答“因為受不了羊肉的腥味”。其實,日本人都不是很喜歡這種羶味很重的食物,他們更偏向於喜歡鮮的東西,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會那麼喜歡吃生魚片,生的東西。


查閱他們的主流資料後,最主要原因是:日本地狹人稠沒有遼闊的大草原無法提供大量羊肉。中國的內蒙古,新疆那邊羊肉店特別多就是因為附近一是少數民族習俗,二是周圍有大量草場放養羊只。比如中國的上海就是假羊肉特別多,最重要願意上海周圍沒有大量草場無法提供大量羊只。日本沒有多餘土地來養羊,那麼日本的羊就特別少,很多日本人也就吃不了羊。日本的牛肉雖然神戶牛肉很有名,但是日本主要的牛肉產地在北海道,日本將近百分之八十的牛肉產自北海道。為啥日本政府不進口羊肉?主要原因是這又不是像大米是必備物資,日本政府希望很多東西國產化,比如糧食不足只進口麵粉,不進口大米造成日本大米自給率基本百分之百。民眾沒辦法大不了不吃。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輕鬆美食


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幾乎不吃羊肉?這個問題要從2個方面來看:食材來源、當地人的習慣。

首先是食材來源,日本土地少

日本的土地面積不適合養羊。羊群是家畜中對飼養空間要求最高的,日本土地面積小,沒辦法提供大片草原來餵養羊。在日本,凡是能用來開墾草場的地方,全都種上稻米或是其他農作物,不可能為了養羊而放棄稻米(沒有足夠的大米,百姓會餓死,不吃羊還可以吃牛肉魚肉豬肉甚至馬肉嘛,孰輕孰重很明顯)。

然後是當地人的習慣

這裡的習慣指:文化禮儀和飲食習慣。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對禮儀非常苛刻、對公共場所的環境非常在意的國家,而濃烈刺鼻的味道會影響到其他人。若是生活中有人在周圍吃羊肉,聞到那股腥羶味,也會被日本人嫌棄的。

在烹飪習慣上,日本人不喜歡用大量香料來調味,講究少油少鹽的清淡飲食,羊肉這種有著濃烈氣味的食材自然被日本人排斥,不僅日本人自己不吃羊肉,別人吃了也要收拾乾淨才能見人,不然會被周圍人嫌棄。

但日本人也並不是所有人都不吃羊肉,在北海道地區,就有一道著名的羊肉料理,被稱為ジンギスカン(成吉思汗),也就是當年成吉思汗帶過去的烤盤羊肉。這種火鍋是用綿羊肉做成,羊肉油脂豐富,烤出來的羊油流下來煎熟蔬菜,味道相當不錯。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點贊、收藏、評論,並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

讓我們一起分享美食的樂趣吧!

【懶喵食記】,分享懶人美食、高顏值烘焙的美食筆記本。


懶喵食記


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不吃羊肉?

其實主要就是日本人很少吃羊肉跟阿拉伯人不吃豬肉是一個道理。阿拉伯人因為宗教信仰不吃,而日本則因為土地氣候原因所致。

阿拉伯人不吃豬肉因為阿拉伯人生活的土地普遍乾旱少雨,養豬會破壞寶貴的水資源,另外,其宗教信仰也不允許吃豬肉,中國的陝西陝北地區黃土高原普遍養羊不養豬也是這個道理。

在日本雖然也有羊肉,但是很少很少,東京,大阪是基本沒有羊肉店的,日本的羊肉主要在北海道的札幌,青森這些地廣人稀的城市,所以其實不是日本人並不吃羊肉,只是當地土地資源有限,只能優先將草場,牧場供給養牛使用。



小峰的日常


這個問題,還是讓我們愛羊人士來回答吧!



首先,羊是靈性動物,智商相當於的人三、四歲。

古話說,羊有跪乳之恩。羊,它代表著孝順;吃羊,則有違孝道。我們知道,儒家重孝,日本是一個受傳統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所以他們就不吃羊了!

其次,羊對人類做出了很多貢獻。

羊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在所有動物的奶中,羊奶最接近人類的母乳,它挽救了很多孩子的生命。世界上第一個克隆出來的動物,就是多利羊,它對現代基因科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羊對人類社會貢獻很大,吃羊就是忘恩負義,日本人是一個懂感恩的民族,他們不吃羊很正常。


第三:寵物羊是伴侶動物。

雖然現在養羊做寵物的還不多,可養羊的很多優點,比如長得呆萌可愛、飼養成本低、溫順不愛叫、不會咬人,也沒有狂犬病……在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把它當寵物養的!

日本人愛護動物,從不傷害羊,他們是有愛心的民族!



第四:不只是日本人不吃羊,其他文明國家也不吃!

你聽說過西方國家裡的人吃牛排的,聽到過他們國家吃羊的嗎?很少聽到吧!

他們認為羊對於人類,只有服從,從不傷害,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對他們來說,吃羊是一種很野蠻、很血腥的行為……
……


羊羊那麼可愛,日本人為什麼有人要吃它呢?

保護羊羊,人人有責!

吃羊有罪,人人聲討!


鮮麥棒兒


日本人不吃羊肉,有著歷史的根源。分三個階段介紹:

第一個階段,日本在彌生時期(公元前300-公元304年)之前,基本和我們概念裡的原始社會差不多,沒有規模農作物種植,沒有養殖,物質生活很差。在這600年時間裡,中國和朝鮮移民帶去了水稻和牛羊,日本才開始農耕文化。

第二個階段,我國五代十國時期的梁武帝(公元502-549年),賜封了一個朝鮮鄰國的國王,叫百濟聖王(公元523-554年)。這人和日本比較來得,後來國破的王族都逃到日本,日本豪族大內氏就是他的後裔。百濟聖王在日本欽明天皇13年10月(公元552年),給大和朝廷送去佛家三寶,佛教正式入駐日本。

這下好了,全日本從天皇到百姓,都信佛教了,不殺生,不吃肉。而且還有天皇的三令五申,完全繼承了梁武帝的衣缽。即便在此之前,日本也不吃羊肉,因為需要羊毛做衣裳。牛耕田,馬馱貨,狗守夜,雞晨報,都不允許吃。

第三個階段,明治維新開葷吃肉。到了1872年,明治天皇帶頭開葷,喝牛奶,吃牛肉。這個時候,日本人才算過上正常生活,有酒喝,有肉吃。只是開禁時關注在牛肉,所以這一百多年,他們的牛肉生產很厲害,養殖出了世界最好的牛肉,但是羊肉依然不怎麼吃。我在頭條號(2019.8.19日)寫有一篇文章,探討的就是日本吃肉的歷史(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25745599641043469/?app=news_article×tamp=1566437417&req_id=201908220930170100220620491490C0A&group_id=6725745599641043469)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裡面說的比較完整。


普濟


日本是一個非常喜歡吃肉的國家,在他們的餐桌上隨處可見的豬肉和牛肉,然而羊肉確實吃的比較少。

名族養殖習慣問題

首先日本是個島國,和遊牧名族沒有沾上半點邊,日本本地養豬養牛有很久的歷史,而羊一直不太待見。

羊太耗費草原資源

而且羊和牛在吃草方面也有很大區別,羊在吃草的時候可能會連根拔起,由於日本面積小,且草原資源本來就少,草不能得到很快補給,也會影響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日本的羊肉少,自然價格就比較貴!

羊對於農耕沒有太多作用,養殖少!

日本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它們主要以捕獵和種田為生,那個時期他們認為牛就可以耕地,馬可以馱重物,而羊則沒有太大用處,所以就逐漸被淘汰了!

沒掌握去羶的烹飪方法

由於羊肉本身具有很重的羶味,而日本人又非常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並不會進行過多的處理,所以做出來的羊肉會有一股羶味,使用起來就沒有那麼可口了,日本人也不太喜歡吃。

你看中國的內蒙區域,那邊的很多羔羊吃著草原沙蔥,本身就羶味很少,而且根本不用擔心草場等養殖問題,而且羊肉經過加工處理之後更是美味可口。


哈岡巴岡


羊肉是肉類中的珍品,以極其鮮美、鮮嫩的滋味讓很多人為之著迷,以至於中文“鮮”這個字有一半都是“羊”來組成的。中國的美食文化十分豐富多彩,但在世界範圍內來看,日本的飲食也是有著很高的知名度的,但好像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日本人是比較少吃羊肉的,甚至幾乎就沒怎麼見到過他們吃羊肉,就連一些美食節目中也是如此。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幾乎不吃羊肉?】

說起牛肉的話,哪怕是不喜歡吃牛肉的人可能也聽說過“神戶牛肉”,全世界最為昂貴、美味的牛肉之一。可說起日本的羊肉,大家好像就都沒有什麼印象了,所以可能因此覺得日本人是不吃羊肉的,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日本人其實也是吃羊肉的,比如在日本北海道地區就有一種叫做“ジンギスカン”的鄉土料理,中文意思就是“成吉思汗”烤肉。這個烤肉的名字起源已經語焉不詳、難以刨根究底了,它的形式稍微有一點像老北京的炙子烤肉,都是在一個鐵鑄烤盤上面烤的,只不過“成吉思汗”烤肉的烤盤是凸起來的。但確實羊肉在日本並不算盛行,所以幾乎這個烤肉吃法在日本的一些地方已經快成為了羊肉料理的代名詞了。

【為什麼日本人吃羊肉,但是吃的很少呢?是太貴了?還是不好吃?】

首先“羊肉太貴、吃不起羊肉”的這個原因佔比應該很小,畢竟日本是亞洲少有的發達國家之一,在2018年日本人均年收入是40845美元,這只是人均收入,不是家庭收入。而我們上面說到的那個羊肉烤肉料理,大約也就是人均消費30美金上下,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不起”這個可能性的因素並不高。

那麼更有可能性的就是“羊肉不好吃”這個因素了,這並不是說字面意義上的“羊肉不好吃”,更多的是環境決定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導致他們覺得羊肉不好吃,或者說他們不擅長將羊肉做的好吃。

日本的土地面積很小,各種資源也比較有限,人口稠密導致土地更是尤為緊張。雖然我沒有養過羊,但是也知道有些羊吃草可是連根拔的,所以大量飼養羊群對於生態環境是有很大威脅的。如果說在很久以前養牛還能耕種的話,那相比之下羊的綜合飼養價值確實要低很多,所以出於各種條件的限制,日本地區自古就沒多少羊,人們也就少有機會吃羊肉,自然也就沒有這個飲食習慣、烹飪技術。我們很多不方便飼養羊的地方,一樣也有不少人不太適應吃羊肉,這都是一樣的邏輯。

一個地區的人們喜歡吃什麼、口味偏好什麼,很大程度是由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地理環境和物產來決定的。從以往的整個飲食文化的形成來說,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先吃習慣了,才會覺得一個東西好吃,並不是因為一個東西好吃,才學著去適應吃它。當然現在我們這個信息和物質交流極其便利的時代是不一樣的,我們沒有了以前的那麼多禁錮,全球的飲食文化也在急速交融。

其實日本人吃牛肉也不是很多,他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還是各種魚類、海鮮之類的,畢竟這算是海島國家的一個天然優勢。其次日本這個國家本身吃肉的時間也還不足300年,比如日本的天武天皇、德川綱吉等都推行了很嚴格的“禁肉令”,在長達千年的時間裡最初還可以吃魚,後來連魚都不讓吃了。有推測這也是到了江戶川時代,日本男人平均身高只有1.55米的一個主要原因,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才得以改善,但是也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讓民眾接受吃肉。

所以綜上所述,日本人並非不吃羊肉,只不過自古代起是沒有這個條件吃,相應的也就沒有這個飲食習慣和烹飪技巧,那麼自然後輩的人慢慢的也就從“沒條件吃”變為“吃不習慣”了。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在日本雖然也有羊肉,但是很少很少,東京,大阪是基本沒有羊肉店的,日本的羊肉主要在北海道的札幌,青森這些地廣人稀的城市,所以其實不是日本人並不吃羊肉,只是當地土地資源有限,只能優先將草場,牧場供給養牛使用。


用戶5561047674273


一堆沒養過牛羊的人在這兒扯東扯西的,真是可笑...互聯網時代給你帶來最大的財富可能就是胡說八道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