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師招聘考試:美術學科 天津畫家姜毅然之師承

自姜毅然學畫之初,所受諸家影響頗深,成人後外出求學,積極參加各類藝術團體活動,又有遊歷祖國山河之經歷,喜歡與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樂於跟別人交流,廣交朋友,常聚賢德,一生良師頗多,好友無數,與當時文藝界一些賢明之士亦師亦友,善於虛心跟他們探討藝術,也樂於耐心指導別人,常跟好友相聚切磋畫藝。這裡人員數量多不能一一道來,本文選張兆祥代表性人物加以敘述。

學張兆祥花卉、雙勾填彩、沒骨。

根據《天津書畫三百年》一書中《獨佔人間第一香——羅朝漢 孫夢仙》一文記載,姜毅然在世時常常與作者提到,他“畫畫學的是張龢庵”。

張龢庵(1852—1908),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晚清畫家張兆祥,龢庵為其字。被學者及書畫家譽為清末“葉花卉之宗匠”,同治、光緒“津門畫家四子”之一。善畫花鳥,其筆下的花鳥形神兼備,尤其愛菊花,設色研雅,備極工緻,尤其是折枝花最為優美,秀麗、生動,兼具文人畫風格。宣統三年(1911)出版《百花詩菚譜》,序言裡有張祖翼稱讚他說“張龢庵先生精六法,尤工折枝花卉,海內鑑賞家莫不許為南田後身。”1983年9月其部分作品被收集成冊出版為《張穌庵畫譜》。

張兆祥的繪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也將西方各流派的繪畫的技巧及方法融入進來,中西合璧,使兩者融會貫通。師從天津畫家孟繡邨,學習其寫生訣竅,深受老師器重。根據《天津書畫家小記》中記載,陸文鬱評價張兆祥“重寫生,行筆點色,全本天真”。這裡我們可以直觀地瞭解到張兆祥重視寫生的習慣,這對姜毅然的影響也具有積極的意義。張中年以後,又重新學習眾家之法,汲取百家之長,學習鄒小山、惲壽平、陸叔平等大家技藝,整合傳統,開拓創新,畫風逐漸成熟。張兆祥除了善畫花卉、翎毛外 ,兼通照相技術,並將照相技術運用在中國繪畫中,是多才型畫家。張兆祥學習惲壽平的沒骨畫法,頗能神肖,又同時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對後人書畫的有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