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兄弟做皇帝,大哥昏庸,二哥懦弱,只有五弟成了明君

自秦始皇嬴政稱“皇帝”以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正統王朝一共有494位皇帝,產出太少,就算加上割據政權、少數民族和農民起義的領袖,中國的皇帝也才1000多位。可見,皇帝這個職業不是那麼好混上的。

不過,總有些人很幸運。中國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出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奇觀。這件事發生在鼎鼎有名的唐朝。他們分別是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和唐武宗李炎。哥仨合計在位時間僅僅22年,卻幹出了不一樣的成績。

唐朝三兄弟做皇帝,大哥昏庸,二哥懦弱,只有五弟成了明君

老大唐敬宗李湛,史書上對他的評價是奢侈荒淫。登基以後,李湛繼承了父親唐穆宗的昏庸傳統,把享樂作為頭等大事。在遊樂方面,他近乎瘋狂。李湛特別痴迷打馬球,他有一次在宮中舉行了一場體育盛會,項目包括馬球、摔跤、雜技、搏擊等,獎品豐厚,宮人禁軍都踴躍參加,盛況空前。

李湛還發明瞭一種風流箭,用紙做箭頭,抹上香粉。需要臨幸宮中妃嬪時,把她們聚在一起,箭射到妃嬪身上,不會有疼痛感,會散發濃烈的香味,被射中之人才會得到寵幸。

李湛做了兩年皇帝,其荒唐行為,惹得天怒人怨,朝綱敗壞。這樣的人,怎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唐朝沒在李湛手裡亡掉,實屬萬幸。一天晚上,李湛打完夜狐,興致未減,邀集二十幾個宦官一起喝酒,酒醉之後被早已對他懷恨在心的宦官殺害,年僅18歲。

唐朝三兄弟做皇帝,大哥昏庸,二哥懦弱,只有五弟成了明君

唐敬宗死後,他的二弟李昂被擁立為帝,即唐文宗。唐文宗登基初期,能夠勵精圖治。比起父兄,唐文宗的德行要好得多。他不近女色,仁慈寬厚,為政勤奮,奉行節儉,一改前朝的奢靡之氣,唐朝在他的治理下有復興之象。

當時的唐朝,黨爭激烈,宦官專權。唐文宗一心想剷除宦官勢力,掌握真正的權力。公元835年,唐文宗實施了他一生中最冒險的行動,這一行動史稱”甘露之變“。李昂與大臣秘密謀劃誅除宦官,為對方所察覺。行動失敗後,宦官們惱羞成怒,許多參與奪權的大臣被誅殺,唐文宗也被宦官囚禁。

事變之後,唐文宗心灰意冷。眼見宦官專權,尤其是在繼承人的選定上面都不能依照自己的心意,他悲憤莫名,整日飲酒賦詩,於公元840年帶著滿腔的不甘憂鬱離世。

唐朝三兄弟做皇帝,大哥昏庸,二哥懦弱,只有五弟成了明君

接著繼位的是五弟李炎,就是唐武宗。武宗與兩位兄長相比,好遊樂卻懂得節制,知人善任卻不迂腐,為人沉著冷靜,這才是一個明君應該具備的品質。

唐武宗在位期間,重用被梁啟超譽為古今六大政治家之一的名相李德裕,中書省的職能得以發揮,削弱了宦官的權力。特別是大宦官仇士良,在武宗即位之後不久,被逼辭官,皇權重新回到了武宗的手中。

掌握權力後,武宗依靠李德裕,革除了一系列的弊政,在打擊藩鎮割據,反擊回鶻入侵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武宗朝時,發生了著名的滅佛事件,歷史上有“三武一宗”四次滅佛事件,唐武宗就佔了一次。滅佛使唐朝的賦稅增加,加強了中央集權,客觀來說有一定的積極性。

唐朝三兄弟做皇帝,大哥昏庸,二哥懦弱,只有五弟成了明君

武宗一朝,政治清明,經濟復甦,國力強盛,對外強勢,是唐朝後期的一個治世,後世稱為“會昌中興”。遺憾的是,武宗在位七年就去世了。王夫之曾說“武宗不夭,德裕不竄,唐其可以復興乎!”這是對唐武宗非常中肯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