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趙構昏庸無能,為什麼沒有人推翻他?

林縣強


趙構昏庸無能?怎麼可能重建南宋並且國祚長達152年(1127-1279年)?因此,評論歷史切不可拿傳統的明君昏君簡單判斷,不能用道德問題簡單評價。

我們歷史上得到的趙構的印象,一個是莫須有罪名殺岳飛,二是不想北伐,直把杭州當汴州。因此,自然得出趙構昏庸無能的評價。其實,歷史不是這樣的。趙構的上臺,是因為適應了當時官僚政治的需要。

為什麼沒有人推翻趙構?

趙構可以建立南宋,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因為血緣近。

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二是因為軍閥賊寇勢力還沒有形成規模。

因為靖康之變類似於金國對宋朝的斬首行動,中央政府迅速崩盤。當時大宋二十多個路(類似現在的省)三四百個州(類似現在的市),他們並沒有軍閥化,也沒有實現自治;各種義軍也好,賊寇也好,因為出現時間比較短,所以都是烏合之眾,並沒有整合成強大的軍政集團。

在這種背景下,任何一個軍政長官、義軍首腦,所以能代表的股權,都是非常有限的。因為類似的原因,敢試圖通過擁戴皇帝而獲得利益的人,是非常罕見的。敢試圖控制皇帝的人,也是非常罕見的。

在這種背景下,就算趙構也被金國活捉了。也會有人提名一個新皇帝的,而這個新皇帝一旦獲得一些軍政長官的支持,馬上就會變成無可爭議的皇帝。

因為當時的大宋帝國,股權極為分散,一個人只要擁有百分三到五,甚至百分二到三的股權,就可以左右局勢。

說得具體點,當時只要有幾個軍政長官聯合推出一個皇帝,而這個皇帝從法統上沒有太大爭議,就會獲得大家一致通過。

因為在當時背景下,認為自己可以通過控制皇帝獲利的人,那都是非常罕見的,甚至是異想天開的。因為,在那種股權分散的政治格局中,任何一個具體的軍政長官,只要他有理性,就知道,他絕不具備這種能力的。

三是高度成熟的官僚政治有效壓制了軍閥割據。

因為北宋的官僚政治高度成熟,所以在一個縣裡、市城、省裡,都也是軍事、行政、司法、經濟幾個系統並立,幾大主管相互制約。文官系統、士紳集團是由眾多互相制約的、分散的力量構成,這樣無非形成強大的豪門勢力,自身也很難對所屬地區進行整合形成挑戰皇權的力量。

更主要的是,基於文官系統、士紳集團的利益,他們必須得弄出一個強勢的皇帝、強勢的中央政府才能保障他們的利益。如果豪門、軍閥、流寇勢力太過強大,他們就會迅速控制各地的文官系統、鄉紳集團;或是把各地文官系統、鄉紳集團打得粉碎。如果是這樣,各地的賦稅,都會在豪門、軍閥、流寇手裡就截流了。這樣一來,皇帝代表的中央政府,就算依然高高在上,也沒有什麼資源可以調動了。如果這樣,趙構就算當了皇帝,也和漢獻帝、南明皇帝沒有任何差別。

因此,基於龐大的文官系統、士紳集團的利益,他們可以給趙構籌集天文數字的經濟支持,張浚在四川對酒徵稅,一年就收入690萬緡。要知道,這只是對酒徵收的稅,糧、鹽、茶的稅呢?還可以讓趙構在普遍地區擁有足夠的權威,壓制軍人勢力,避免出現軍閥割據現象。在這種背景下,一個軍頭想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只能與趙構合作,甚至只能接受趙構的領導。所以許多手持槍桿子的大哥,雖然也試圖成佛成祖、或是割據一方,但終究因為無法打破龐大的、強大的文官系統,終於以失敗告終。

因此,我們現在評價趙構是不是昏庸無能就很簡單了,以殺岳飛為例,是為了壓制軍頭,避免出現軍閥割據不聽中央政府指揮,至於所謂的北伐,不是不想,是不能,看一下那些所謂的北伐取得的成果,有多少是吹噓放大的?放嘴炮容易,大義凜然,慷慨激昂,可是北伐最終取決於軍事實力!第一次宋金和談,金國把中原地區重新割讓給南宋,可是南宋也不敢派兵駐守!因為南宋的軍隊相比於金國的騎兵,實在是毫無勝算,結果最終仍然被金國重新佔領。南宋的主戰派主和派都是輪流上崗,皇帝居中駕馭,主戰派北伐失敗,主和派上臺,休養生息之後,主戰派重新上臺,然後繼續失敗,主和派繼續上臺……和談是戰爭的結果,因為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又怎麼能拿的到呢?主站派北伐失敗了,和談又能怎樣一個結局?如果岳飛北伐能夠取得勝利,又何須用秦檜來進行和談呢?


公子天行健


南宋趙狗當皇帝的時候,金兵入侵,皇帝是個高危職業,他沒有生育能力,就是讓打仗嚇的,張邦昌當皇帝嚇哭過多少回,別人都不想當皇帝,死的快,時期太亂,人太慫。


留順248


談到宋高宗趙構,史學界對他評價普遍不高,說他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顧父兄死活,另外他指使秦檜害死岳飛,成了他一生的汙點。但是,除了陷害岳飛一事及傾向和談(其實這兩個還是一回事),大家還能明確指出他的什麼罪行?

你可以在道德品質上對其做出質疑和否定,但是恐怕不能在治國能力上對他做出質疑和否定。

倉皇南渡,幾乎是白手起家,趙構經歷了無數政治上的險境,一度被金人追到了海上,還在劉苗兵變中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和生育能力(被嚇陽瘻),在其執政生涯後期又經歷了完顏亮的大規模入侵。但趙構都挺過來了,讓他和他的趙氏帝國在南方延續了一百多年。雖然他的作為並不光明磊落,甚至有些下作無恥,包括南宋建立初期不惜顏面的向女真人求和,為議和莫須有的殺害為南宋立下大功的岳飛,但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來講,他所做的一切都有明確的政治目的——作為一個實力相對弱小者,就是力保南方政權,保持南北宋金對峙,無論戰,還是和。現實主義和審時度勢是趙構的標籤和招牌,其實最為難得的是他在采石之戰後主動退位提前退休,並將江山還給了太祖一脈。成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太上皇(20年)





不當王爺好多年


出這種題目者連昏庸的資格都不具備,因為你沒有權利經歷!

我們看看韓世忠的墓誌銘來了解一下韓世忠眼中的趙構,而不是站在井底之蛙角度看趙構!

《韓世忠墓誌銘》裡面有講到岳飛的問題。其文字是這樣的:”中興之烈,公為第一,主上英武,所以駕馭諸將。雖隆名顯號,極其尊榮,而干戈鐡鉞,亦未嘗有所私貸,故嶽飛範瓊皆以䟦扈賜死。惟公進而許國,杖一劔戡除大憝,為社稷之臣,退釋兵柄,以功名富貴,始終一品,為公師。持三鎮戎節,累封大國,進爵稱王,賜號揚武翊運功臣,食邑一萬三千七百戶,寔封五千九百戶,澤流子孫,功書竹帛,追配前哲,可謂賢也。“

此段說明:

一、趙構英武,能駕馭將相!

二、韓世忠為國家棟梁之臣,中興數將之首!

三、岳飛稱不上社稷之臣,干戈鐡鉞,有所私貸。

四、岳飛與範瓊以飛揚跋扈遭到賜死。 是岳飛之死的真正原因!!!

趙構作為中興之主是在座絕大部分沒有權利經歷者望不到項背的。

對於一個已然滅亡需要重建的國家需要皇帝務實,需要皇帝牛鬼蛇神都要用,需要做一個箍桶匠,承認文臣武將的差異,量才使用,所謂高手用其長,人是沒有完人的。趙構是一個權術高手,下面的文臣武將既做事情,同時又有矛盾,才是趙構所需要的,因為每一個人都痴迷權利,同時他們的權利都需要趙構背書,都需要趙構確認。趙構也就利用他們互相牽制,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需要趙構的背書,讓他們各自發揮自己的才能為延續宋出力。至於趙構為文臣武將綁架,是傀儡,是言過其實的。當然,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所做的事情不等於都讓趙構舒服,趙構只能抓大放小,把握住大方向,延續宋。對其他不合己意的,雖瞭然於胸,也不計較。

是人都有侷限性,史學家都有侷限性,如果沒有權利經歷,有些結論會膚淺。比如,趙構是傀儡,言過其實。秦檜作為權臣,能臣,肯定有欺上瞞下的事實,不過趙構需要利用秦檜之長,只要不觸及趙構的底線,趙構有足夠的胸懷予以容忍,因為讓人做事,也得讓人有積極性做事,滿足他的某種需要。

秦檜的孫子原定為狀元,趙構閱卷後欽點他人為狀元,對於秦檜而言是很沒面子的事情,也是看秦檜在趙構心目中的地位及在南宋朝廷的權威。趙構本可以不干預,卻偏偏干預,是明確告訴秦檜,你要收斂,你的權利需要我確認,恩威並施才是權術高手。

我們來看看民國大師怎麼說!

民國大師呂思勉及民國著名史學家陳龔祿對趙構及岳飛的評價得出與大眾完全不同的結論,北京大學教授鄧廣銘經過實地考察,也得出朱仙鎮大捷為虛假虛假歷史。

陳恭祿(1900-1966),中國著名歷史學家。

陳恭祿1944年出版的《中國通史》,評價宋高宗:高宗備受艱苦,崇尚節儉,享受遠不及大將。聽政至勤,幼年曾受良好之教育,愛好書字,大政之決定常為慎重考慮之結果,唯以祖宗之法為精審詳備,不欲有所變更。其收大將兵權,恢復舊制,為其一例。高宗深謀遠慮,過於其後諸帝。

趙構是一個很有能力,有嚴格自律,有嚴格紀律的能人。

比如高宗禪位,歷史上有幾個皇帝強壯之年讓出至高無上的權利的,他的胸懷超過絕大部分人的胸懷,他的胸懷深不可測,不是鼠目寸光之輩可以洞察的,是他讓宋得以延續一百五十多年。

至於有人說他方便逃跑,只不過這類人連井底之蛙都不如,偉人的想法也是你能理解萬一的?

紹興四年,傀儡皇帝劉豫在金兵的支持下進犯江南。宰相趙鼎決計請宋高宗御駕親征,魏矼主動請求從徵。當時劉光世、韓世忠、張俊三位大將勢均力敵、各懷私隙、不肯協作。經做工作,趙構御駕親征,大獲全勝。


聽雨喜雨


不要說趙構無能 在我國曆史上南宋是罕見的王朝 在宋時我國社會制度那是相對比較完善的 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不錯的。那時的科技 文化 教育 都很發達 特別是教育 在各地設好多學堂 這是別的王朝不多見的,再南宋是沒有農民起義的。所以說整體來說 南宋時期雖然外交 軍事方面。不行 但是人民生活水平還是不錯的 。大家都有個家 有口飯吃 誰會玩命造反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