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憋屈的三國名將,軍階最高卻被當偏將使用,從未得到劉備信任

馬超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劉備麾下的“五虎上將”之一,在正史中和關羽、張飛、黃忠、趙雲並列同一傳記,位次僅在諸葛亮之後。他生前封侯拜將位極人臣,死後恩受追諡,極盡哀榮。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無限風光的背後其實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馬超。

一、顯赫的馬超

表面上看,馬超歸順劉備後,受到了超規格的待遇。第一,高官厚爵堪比元勳。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馬超被任命為左將軍,並得到了假節的權力,和關羽、張飛平起平坐。章武元年,劉備稱帝,馬超晉升驃騎將軍、涼州牧、封斄鄉侯。按漢代官制,武官品級從高至低依次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而蜀漢初期大將軍一職空缺,馬超就成為了事實上級別最高的將領,元老人物張飛也屈居其下,只被授予了低一級的車騎將軍。

將軍,不常置。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後漢書·志二十四·百官一》

最憋屈的三國名將,軍階最高卻被當偏將使用,從未得到劉備信任


第二,死後獲諡極盡哀榮。古代統治者為了明示尊卑、維護等級秩序,同時也為了籠絡和激勵官僚階層為其效命,對功勳卓著的官員死後賜以諡號以示褒獎,使其能夠名垂青史。但是,漢朝官員諡號制度非常嚴格,“爵非列侯,則皆沒其高行,不加之諡”。官員若想獲得諡號,先決條件是生前必須要有封爵,但是即使有了封爵,也很難獲得諡號,終東漢一朝,獲得諡號的官員才僅有47人。蜀漢政權自詡延續漢室正統,也繼承了漢朝諡法制度。章武二年,馬超病死,被朝廷追諡為威侯,這在當時是一項極為難得的榮耀,引來時人豔羨和讚歎。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趙)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最憋屈的三國名將,軍階最高卻被當偏將使用,從未得到劉備信任


第三,攀龍附鳳結親皇室。古代貴族婚姻大多是政治婚姻,統治集團內部往往通過聯姻的方式加強同盟關係,以穩固統治基礎,皇室往往也以此為手段對臣下進行籠絡。但是,能夠與皇室聯姻的只有極少部分親貴,後主劉禪的兩任皇后都是從張飛的女兒中選取的,就連“虎女不嫁犬子”的關羽也沒有享受到和劉備結親的待遇。但馬超又得到了這個榮耀——“超女配安平王理。”他的女兒嫁給了劉備次子劉理,因此成為了蜀漢的皇親國戚。

二、不得志的馬超

與表面無限風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超在蜀漢集團事實上只是一個邊緣化的人物,並未受到劉備的信任,也從來沒有得到過重用,反而受到打壓和防範,只能處處小心唯求自保。

最憋屈的三國名將,軍階最高卻被當偏將使用,從未得到劉備信任


第一,有職無權懷才不遇。判斷一個將領是否受到重用,不在於他的級別高不高,而是在於他的職位重不重要,手中有沒有兵權。蜀漢初期幾個重要的防區中,荊州處於四戰之地,面臨東吳和曹魏雙重壓力,戰略地位最為重要,劉備選擇了最為倚重的關羽鎮守。另一個要地漢中是防禦曹魏的緩衝區,也是進攻曹魏的重要跳板,其戰略地位不亞於荊州,不是大將難以鎮守:“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而馬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不僅有勇有謀,而且長期在西北地區對曹魏作戰,擁有深厚的人脈資源和群眾基礎,對曹魏也極具威懾力。因此,無論從資歷、能力還是聲望來說,馬超都是鎮守漢中最合適的人選。但是,在這一重要人事安排上,劉備直接棄用了最合適的馬超,破格使用了名氣資歷要小得多的魏延:“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馬超唯一一次都督軍政,是在剛歸順劉備不久奉命“督臨沮”,所督管的區域也不過是關羽管轄下的荊州臨沮地區,而且不久就調離了。可見,劉備給馬超安排職務時是有相當保留的。

最憋屈的三國名將,軍階最高卻被當偏將使用,從未得到劉備信任


馬超的職權不符在漢中之戰中顯露無遺。建安二十二年,漢中之戰開始,按照劉備的部署,馬超劃歸張飛指揮,和吳蘭、雷銅一起隨張飛屯兵下辯,阻擊曹軍從關中向漢中派來的援兵。從軍事能力和名氣來說,馬超和張飛旗鼓相當,按照當時品級來看,馬超是平西將軍,高於張飛的徵虜將軍,讓低級將領指揮高級將領,劉備這一安排明顯是對馬超的抑制。在隨後的作戰過程中,劉備又將張飛所部一分為二,吳蘭、雷銅二將堅守下辯,張飛馬超北上虛張聲勢,揚言切斷曹軍後路,企圖遲滯曹軍的進攻。但是這個計策被曹休識破,曹軍迅速南下擊破了吳蘭所部,迫使張飛後撤,導致劉備在漢中之戰第一階段失利。馬超在漢中之戰中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沒有單獨指揮作戰的權力,也沒有發揮出一個大將應該有的作用,反而處處受到限制,充當了一個偏將的角色。可以說,劉備在對馬超的使用上也是相當謹慎的。

最憋屈的三國名將,軍階最高卻被當偏將使用,從未得到劉備信任


第二,謹小慎微處境維艱。馬超曾經是威震一方的諸侯,在形勢所逼的情況下不得已才投靠的劉備,因此很難得到信任,這一點馬超心知肚明,因此他“羈旅歸國,常懷危懼”,時時謹言慎行如履薄冰,生怕說錯一句話,走錯一步路。這一點,在彭羕“謀反”一案上得到很好的體現。

羕聞當遠出,私情不悅,往詣馬超。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複道邪!”又謂超曰:“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於是收羕付有司。

最憋屈的三國名將,軍階最高卻被當偏將使用,從未得到劉備信任


彭羕從劉備身邊的貼身幕僚被外放到邊遠地區做太守,心裡不痛快,前來找好朋友發發牢騷吐吐槽,原本沒什麼大不了,但在馬超聽來,卻是有可能引火燒身的大逆不道之言。於是,馬超採取“默然不答”,不作任何表態,及時和彭羕保持距離、劃清界限,事後馬上一字不露地向劉備揭發,表明自己的立場。這種出賣好友以求自保的行徑雖然有失君子之道,但也恰恰反映了馬超受到猜忌之深、只求自保周全的險惡處境。

三、劉備為何不信任馬超

眾所周知,劉備手下諸將,除關張是創業元老之外,其餘包括黃忠、趙雲、魏延在內,都是中途從別處跳槽而來的,劉備對他們都能做到信任有加,因材錄用,為何單單對馬超嚴加防範呢?很多人把原因歸結為馬超一方面人品有問題,勇而不仁、強而不義,不愛其親;另一方面能力強悍,難以駕馭。我認為固然有這兩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馬超的政治野心始終讓劉備心存芥蒂。

最憋屈的三國名將,軍階最高卻被當偏將使用,從未得到劉備信任


和其他將領不同,馬超的起點很高,曾經是和劉備平起平坐的一方諸侯。在東漢末年那個“拳頭硬的是老大”、“有槍便是草頭王”的割據時期,但凡有點實力的軍閥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肯輕易臣服於人,即使短暫臣服了,也不過是一種蟄伏而已。劉備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善於蟄伏的人,他臣服過公孫瓚、陶謙、曹操、呂布、袁紹、劉表,主公換了一個又一個,惟一不變的就是圖謀天下的雄心。正因為如此,劉備對軍閥的心理有著深刻的認知,他寧肯相信馬超來降是短暫蟄伏,也不會相信馬超是真心歸順。

事實上,馬超確實也不是個輕易稱臣的人。曹操初任漢相之時,便想以高官厚祿為誘餌,以和平方式兼併馬氏父子,但是馬超很乾脆地拒絕了:“初,曹公為丞相,闢騰長子超,不就。”很快,曹操又以漢獻帝的名義給馬超任命:“詔拜徐州刺史,後拜諫議大夫”,同樣沒被接受。在馬超看來,在曹操手下當鳳尾,遠不如在西涼當雞頭有前途,況且,他的視野也遠不是西涼這一點地盤。和其他軍閥一樣,馬超也想把事業做大做強,對外擴張的首個目標就是沃野千里的益州,想以聯合的名義兼併這塊地盤:

“初,韓遂與馬騰作亂關中,數與璋父焉交通信,至騰子超復與璋相聞,有連蜀之意。”

但是,馬超的野心被劉璋的手下王商識破了:

商謂璋曰:“超勇而不仁,見得不思義,不可以為唇齒。老子曰:‘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今之益部,士美民豐,寶物所出,斯乃狡夫所欲傾覆,超等所以西望也。若引而近之,則由養虎,將自遺患矣。”璋從其言,乃拒絕之。——《益州耆舊傳》

最憋屈的三國名將,軍階最高卻被當偏將使用,從未得到劉備信任


圖蜀計劃的胎死腹中,讓馬超把注意力轉向了東邊。建安十六年,馬超聯合西涼十部軍閥在潼關和曹操展開了激戰,失敗後又逃到漢中,寄居張魯門下。在漢中,馬超壯志未已,希望能夠藉助張魯的力量收復失地,以圖東山再起,無奈又是無功而返,引起了張魯部下的忌恨,不得已轉而投靠劉備。這樣一個胸懷大志而且曾對自己地盤垂涎三尺的英雄人物,在劉備眼中無疑是一隻蟄伏待機的猛虎,一旦時機來臨,便會重新嘯聚山林。

儘管馬超收起了自己的尖牙利爪,在劉備面前做一隻恭順的小貓,但英雄一世識人無數的劉備不會對他毫不設防。劉備以高官厚爵優待馬超,是想借助這隻猛虎的餘威,讓它為自己看家護院,震懾圖謀不軌的鄰居。壓制和防範馬超,不給他任何實權,是給這頭猛虎套上重重枷鎖,不給它反傷主人或是重新迴歸山林的機會,這種馭人的手段,可謂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