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斷意連”,孫過庭在草書《書譜》中,如何巧妙處理?

雲霄情歌-smile


孫過庭自己在《書譜》中說到:“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

大意就是:每逢觀看書法作品中懸針垂露般的奇異筆法,雷聲滾滾、高峰墜石般的奇特結構,鴻雁翱翔、野獸駭竄的姿勢,鸞鳳飛舞、龍蛇驚走的動態,陡絕的河岸、傾禿山峰的氣勢,面臨險境、憑據枯木般的形狀,有的像亂雲一樣厚重,有的像蟬翼一樣輕巧。行筆如泉水噴注,頓筆如泰山安然。筆畫纖巧像新月岀現在天空,結構疏密像群星分佈在銀河。

這種神奇奧妙同大自然一樣變化萬千,不是人力的運作所能夠達成的。確實可以說是智慧與技巧的巧妙結合,得心應手,心與手和諧通暢。用筆不可盲目,下筆必定要有緣由:一畫之中,有起有伏,變化微妙;一點之內,衄鋒挫鋒,區別分明。

筆斷意連,就是筆畫之間雖然沒有實際連接在一塊,但是筆勢之間仍然是連通的,跟我們現在所說的“呼應銜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表現在筆法上,就是筆離紙之後,筆在空中並沒有停歇,在空中蓄勢,順勢又落紙寫下一筆。如《書譜》中的以下諸字:

提畫和接下來的短豎之間

三個點畫之間相互呼應

最後兩筆,一筆迴帶,然後筆在空中劃過,之後入紙寫曲平捺。

以上三例都是單字內,筆畫與筆畫之間的呼應。

若從用筆輕重的角度看,往往就是筆離紙前,筆毫鋪開,是按的,然後毛筆在空中,筆鋒離紙,這是提的動作,之後毛筆再順勢入紙,這又是按的用筆了。再如《書譜》中的這幾個字:

以上三例,就是字與字之間筆斷意連的例子了。


書法談


“筆斷意連",是書法書寫中常用的一種書寫技法,在楷書行書草書最為普遍存在的現象。孫過庭在《書譜》裡把“筆斷意連”視為順其自然地書寫技法,但在書法遵循的規律和書法法度之內範疇,符合用筆之道之內,比如:乃字,宗字,善字,橫字等,都是筆斷意連之意。











李行子


清代劉熙載說:“草書尤重筋節,若筆無轉換,一直滯下,則筋節亡矣。雖氣脈雅尚綿亙,然總須使前筆有結,後筆有起,明續暗斷,斯非浪作。”就是說,看起來筆筆連續,卻又是筆筆斷開,這樣才不是草率的作品。

孫過庭的草書流暢婉轉中極富變化,他臨摹“二王”的字體,但是又加入了自己的體會創新,他筆法起筆乾淨利索,可以說筆端或輕如蟬翼,或重若崩雲,剛中顯柔,柔中寓剛,飛動輕繼,意趣盎然。《書譜》的確是學習草書的好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