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讀科普雜誌」雍正:第一個禁用象牙製品的皇帝


「一起讀科普雜誌」雍正:第一個禁用象牙製品的皇帝

從2017年12月3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商業性象牙加工銷售活動,境內任何市場、店鋪和攤位買賣象牙及其製品,都屬於違法行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這意味著中國把對大象的保護力度提升到了最高級別。其實在歷史上,有一位帝王曾經禁止過象牙製品的交易和使用。

象牙工藝品素以紋質細膩,色澤潔白,雕刻玲瓏,編織精巧著稱,極具收藏和觀賞價值,歷來備受人們追捧。

中國的象牙製作歷史十分悠久,新石器時期就有了象牙雕刻。早在秦代,就有象牙雕工藝的記載了。據《淮南子》載:“秦始皇統一嶺南,其目的之一又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到了晉代,在廣州甚至出現了象牙編織的精湛工藝,據《晉書》記載:“車永為廣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細簟。”可見當時的廣州工匠也已掌握了牙雕技藝。

唐宋時期,象牙雕刻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工藝都很精緻。到了明代,象牙雕刻已出現新的風格,其與竹雕、木雕一樣成了文人雅士書房几案不可缺少的陳設和物什。明代早期牙雕製品以龍紋、荷蓮紋、蟠螭紋等紋飾居多,至中晚期則以梅、蘭、竹、菊及松石人物圖案紋飾居多,古樸典雅。

清代是中國牙雕的鼎盛時期,傳承了明代的風格,在宮中專設牙雕作坊,有江南和廣東兩大流派。作品種類繁多,小到扇骨、香薰、花插、筆筒,大至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巨型龍舟、連幅圍屏等。清代中期陸續形成了相對集中的中心生產地,主要以蘇州、廣州、北京為代表,各自形成了地方牙雕的風格。蘇州牙雕典雅醇厚,文化氣息濃厚;北京牙雕古樸典雅,帶官宦氣質;而廣州牙雕精細工整,玲瓏剔透,富有裝飾性,在當時的中國牙雕藝壇上獨領風騷。

廣州象牙大多來自東南亞,廣州象牙雕刻與牙絲編制工藝憑藉進口象牙的方便條件得到發展。在廣州牙雕的豐富品種中,以象牙扇、象牙球、象牙燈、象牙龍船為典型特色。它們集中反映了廣州牙雕的特點,因而特別受到民眾和官員的喜好和收藏,尤其是精美的象牙製品被清代廣東官員作為貢品大批進貢給朝廷。

據《宮中進單》所記可以窺見一斑:雍正九年(1731)五月初一日廣東巡撫鄂彌達進象牙面扇5柄;同年四月二十一日廣東總督郝玉麟進象牙扇4柄;雍正十年(1732)二月二十八日廣東巡撫鄂彌達進牙扇5柄;雍正十一年(1733)二月二十七日廣東巡撫楊永斌進象牙葵扇50柄、鶴頂牙扇5柄;同年二月二十八日廣東總督鄂彌達進牙扇5柄,牙牌掌扇50柄,牙香囊100枚;雍正十二年(1734)二月二十七日廣東巡撫楊永斌進牙扇5柄、牙席2副、牙枕4個、牙座褥4副;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廣東海關監督毛克明進象牙席2床;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二十四日廣東巡撫楊永斌進象牙扇5柄;同年閏四月十九日廣東巡撫楊永斌又進象牙扇5柄。

這些記載,表明雍正時期廣東官員進貢朝廷有象牙雕刻和牙絲編綴兩種。牙絲編綴在清代廣州象牙工藝中堪稱一絕。它首先將碩大而堅硬的象牙劈成篾子,再編綴成席、枕、座褥等涼爽宜人的夏季用品,以及編綴大小龜背紋或線紋等牙絲工藝品,因而特別昂貴。其用料貴、耗料大、工程複雜、勞民傷財的程度令人震驚,因而激起民憤,人們紛紛予以譴責和抵制。對此,雍正帝曾降旨嚴禁廣州編制牙席,乾隆朝繼之,牙席編制遂絕。

在大清官修編年體史料長編《清實錄》中,就記載了雍正皇帝禁用象牙製品的事情:雍正看到各地特別是廣東進貢到宮裡的象牙製品日盛,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在雍正十二年(1734)四月諭旨大學士等:

朕與一切器具,但取樸素實用,不尚華麗工巧,屢降諭旨甚明。從前廣東曾進象牙席,朕甚不取,以為不過偶然之進獻,未降諭旨切戒,今者獻者日多,大非朕意。夫以象牙編織為器,或如團扇之類,具體尚小。今製為座席,則取材甚多,倍費人工,開奢靡之端矣。等傳諭廣東督撫,若廣東工匠為此,則禁其勿得再製。若從海洋而來,從此屏棄勿買,則製造之風,自然止息矣。

這道諭旨表達了雍正以儉樸為美、愛惜民力的帝王胸懷,同時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禁止象牙製品的禁令。

文章摘選自《文史博覽》2019.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