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當我們從松山戰役遺址開往惠通橋方向時,正是下午陽光高照時間,松山一側山峰遮住了光線,而怒江東岸崇山峻嶺卻是明媚燦爛。怒江隱藏在山腳 下,逶迤群山擋著了視野,身臨其境時才會感覺它的巍峨和險要。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在松山頂峰東向遠眺,就是深不見底的怒江峽谷,從北向南蜿蜒而來,又漸漸消逝在蒼茫的遠方。對面群山間沿直插到江中的之字形長坡盤旋而下的那條細絲,就是滇緬公路。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它在東岸走完長達40公里的兩個之字形大彎後,下到看不見的峽谷底部的惠通橋,過江以後又要再次蜿蜒盤山爬上西岸山脈的最高處,向西邊的龍陵、芒市、遮放、瑞麗延伸,最後出了國門,進入緬甸。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惠通橋位於施甸縣與龍陵縣分界的怒江上,其地東有形如刀削的等子大山頭,西有聳入雲天的臘猛松山。高山峽谷之間,江灘險惡,素有“天塹”之稱。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在中國版圖上有著千萬座橋樑,但沒有哪一座像滇緬公路上的惠通橋舉世矚目;它是拯救中國民族的生命線和英雄橋,曾為中華民族立下蓋世功勳!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當我們沿著橫斷山脈舊時的滇緬公路彈石路順勢而下,來到怒江邊,這座被譽為“抗日功勳橋”的惠通橋,映入了我們的眼簾。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惠通橋我們終於來了!曾經,你在我心目中充滿了神秘和敬畏;如果不知道抗戰歷史,不瞭解滇緬路,即便走過路過也不屑一顧。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惠通橋由華僑梁金山先生捐助修繕,於1935年建成,將怒江東西兩岸天塹變通途。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利用惠通橋連接地勢險峻的怒江抗戰重地保山和龍陵,是見證中國遠征軍血戰滇緬印的“抗日功勳橋”。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歷史上曾經遐邇聞名的惠通橋,當年它是聯接怒江兩岸的唯一通道。它倚懸崖修築,呈東北—西南走向,以兩條巨大的鋼纜懸吊而成。歷史記載,先後有過六次修建此橋。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惠通橋,始建於明朝末年,初為鐵鏈索橋。民國二十五年,新加坡華僑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資,將舊橋改建為新式柔型鋼索大吊橋。至一九七七年新建鋼骨水泥大橋落成通車,吊橋開始廢棄不用。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現在惠通橋是一座鋼索吊橋。吊橋全長二百零五米,跨徑一百九十米,由十七根巨型德國鋼纜飛架而成,最大負重七噸。橋板早已拆除,無法通行,只剩下讓人參觀和憑弔的功能。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1942年,日寇進犯滇西,為阻擋日寇進犯,守橋國軍將橋樑炸斷,將日寇阻擋於河對岸,為保證西南後方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我軍沿江布放,敵、我兩軍隔江對峙三年,日寇始終未能渡過怒江。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現在雖已閒置不用,但鋼筋混凝土橋塔仍矗立兩岸橋頭,粗大的鋼纜和上百根吊杆仍高懸江空,凝鑄著厚重的歷史氣息,使人心生瞻吊之情。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40多年前在它下游修建的一座名為“紅旗橋”的公路橋代替了惠通橋,如今橫跨怒江的大橋一座比一座壯觀,而從緬甸到昆明的必經路已被90年代修建的曼海大橋所代替了。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今天,怒江上的惠通橋依然昂首挺立。老橋悲歌,新橋壯曲,如江水不息,悠悠常流。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惠通橋是—這座見證了中華民族抵禦外敵,捍衛民族存亡戰功赫赫的橋,已載入了“二戰”反侵略史冊,威嚴莊重,永遠彪炳在怒江驚濤上,讓世人永遠銘記!

天塹之稱的怒江上,有座鋼索大吊橋惠通橋,它是抗戰勝利的功勳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