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與商業保險的區別與聯繫

一、區別

社保與商業保險的區別與聯繫


社保

我們今天說一說,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你會發現,許多人找工作的時候,就特別關注公司給不給提供四險一金。為什麼關注這個呢?這就證明每個人都需要保險,都在乎保險,都想要很多保險。四險一金簡單地說,包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女性還有生育保險,一金就是公積金。客觀地說,社會保險就是單位給我們員工上的保險,都很重要,其實這也是我們自己買的保險。

因為我們知道,繳費,首先個人工資中要扣一部分,單位要替我們交一部分。其實所謂的單位替我們交一部分,也是我們自己的勞動所得,單位沒有把工資全部發給我們,就留了一部分給我們交社會保險,這樣理解,其實都是我們自己買的保險。但社會保險的原則是“低保障,廣覆蓋,人人都有份,誰也吃不好,保而不包”。也就是說,社會保險是一種社會統籌,是一種公益性質的安排,就是我們社會互助的一種形式。

社會保險每個人的繳費會不一樣,但我們享受的待遇不會有巨大的差異,因為醫療部分每年每個地區報銷都有個限額。然後養老部分,退休之後我們領取個人賬戶部分是有區別,但統籌賬戶每個地區都是一樣的,不管你原來繳費有多大的區別。打個比方,就好像蓋樓,社會保險就是地基,國家、集體給我們一起打好了,是我們的一種互助,但我們自己要蓋一層樓,二層樓,還是三層樓,是蓋普通住宅,還是蓋別墅,這就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

社保與商業保險的區別與聯繫


商業保險

而商業保險就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規劃。在社會公共基礎的前提下,如何來提高生活品質的一個必要選擇。過去我們行業的說法,說“社會保險是基礎,商業保險是補充”,現在看來,這個說法很不準確,其實“社會保險是基礎,商業保險是支柱”,這兩個加一起才能撐起我們人生的大廈,我們才會更好地去奮鬥、去創造自己美好的未來。

社保與商業保險的區別與聯繫


二者關係

舉個例子說,如果一個人生病了,社會保險給報銷了一定比例的醫療費。比如我們花了三十萬,它合計報了十多萬,其實二十萬左右還要自費,但如果我們買了足夠的商業住院醫療保險,那現在報銷的額度可以高達幾十萬、上百萬,我們幾乎一分錢不花;如果有住院津貼,還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費補償;

如果我們得的是重大疾病,比如癌症,單位也許報了一定的醫療費,那麼也許十萬、二十萬,但如果買的是一百萬的重大疾病保險,因為它是約定給付,不要發票,保險公司依然要賠付我們一百萬。所以我們要知道,一百萬和二三十萬,哪個重要呢?當然一百萬更多,這就是為什麼說“商業保險是支柱,社會保險是基礎”了。

至於養老保險也是一樣的,如果單位給我們交的社保,退休之後,每個月領的養老金是三四千塊錢,但我們自己又買了一份商業保險,這樣平均下來,每個月還能補充四五千塊錢,這樣一個月就有了一萬塊錢左右的生活費,這就是“互為補充,互相幫助”,並不矛盾。

社保與商業保險的區別與聯繫


二、聯繫

繼續來聊一聊,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話題。

社保與商業保險的區別與聯繫


社保——有損失才有補償

昨天我們糾正了過去的一個說法,過去我們說“商業保險是補充,社會保險是基礎”。我們昨天強調了一下,說“社會保險是基礎,商業保險是支柱”,因為補充不能補充幾十萬,幾百萬,而支柱,才會達到這樣一個效果。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區別呢?就是因為如果把商業保險當成補充,那就變成了可有可無,但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因為沒有商業保險,僅僅依靠社會保險,真遭遇了疾病和災難的時候,才發現社會保險是杯水車薪,真的解決不了現實問題。

社會保險的基本原則是,有損失才有補償(我們主要講的是醫療部分),就是我們生病住院花了醫療費,花多少按照一定比例報銷多少,絕對不可能得到比你花的錢還多的報銷額度。

養老部分是一種社會福利性質的,養老部分的領取是這樣的,雖然現在的政策在變化,但基本的邏輯不變,就是我們個人繳費的部分,在退休之後,按照你賬戶總額除上180個月,這就是你的月工資水平,再加上社會平均工資×你繳費年限的百分比。

社保與商業保險的區別與聯繫


舉例

我們分別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區別,比如一個人生病了,花了10000塊錢醫療費,如果是社會保險,首先有門檻費,比如有的地區是2000塊錢不予報銷的,那剩餘的8000塊錢,如果報銷的比例可以有80%,那就可以報到了6400塊錢,還有1600塊錢必須自費,加一起就有3000多塊錢自費的額度。如果有商業保險,剩下的這部分額度還可以通過商業保險去報銷,有的是100%報銷,有的是90%報銷,這就是醫療部分。

但如果客戶患的是重大疾病,花了十幾萬、幾十萬塊錢,如果社保的報銷額度(它一般一個年度都有上限),比如是十萬,那其餘的二十多萬就必須自己負擔,但如果我們也買了住院醫療保險,如果一年也有十萬、二十萬的額度,再進行一次補充,這兩個保險的本質都是有損失才有補償。但如果同時買的還有重大疾病保險,因為它是約定給付,不要發票,買多少賠多少。

如果還有50萬保額的重大疾病保險,保險公司就要支付50萬,也就是說,當我們有了足夠的商業保險,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險,在我們遭遇重大疾病的時候,不但醫療費可以得到報銷,還能補充生活費的不足,讓我們有康復的費用,讓我們的生活更有尊嚴,讓家人的心情更加平靜,讓我們渡過難關。

下面給養老保險也舉個例子,社保的養老保險,目前基本狀況是,個人每個月按照繳費基數的8%交費,單位交20%,最近據說會有一點點變化。經過長期的累積,個人賬戶部分屬於自己所有,如果身故了,餘額全部由繼承人繼承,但單位交費的20%進入社會統籌賬戶,即使我們沒有領取幾年,也絲毫跟我們沒有關係,活得越久才越合適,領得越多。

退休之後領取的部分,剛才說過,用個人賬戶的總額除上180,就是月領取的一部分,過去是除上120(按照我們退休之後活10年計算),現在除上180(按照退休之後活15年計算),這也是長壽帶來的一個壓力,國家做了一個調整,證明我們的月工資也許會降低。過去社會統籌部分的退休工資一部分就是拿社會平均工資的20%,作為我們的另外一部分。

我再重複一下,是個人賬戶除上180得到的數字,加上社會平均工資的20%,但現在呢,國家已經做了改革,不是固定的20%,如果你繳費15年,這是最低的底線,就領15%,交費20年就領20%,交費30年就領30%,所以有的專家說,交的時間越長,將來領的就越多,所以延遲退休好,但是他沒有告訴我們另外一個話題,交的時間越長,領的時間就短了。

社會保險現在面對的壓力,國家一直在調整。所以要想過上富裕的生活,就需要商業保險進行補充。在平時賺錢多的時候多攢一點,讓我們的退休金更豐富一點。

講到這裡,我必須強調一下,我們不要有非此即彼的觀念,不是說誰要替代誰,其實是互為補充。社會保險就是一日三餐的主食,基本的生活條件,但是要活得更好,就需要有魚、有蝦、有肉,商業保險就是讓我們的餐桌更加得豐盛,更加有品質。今天普及這點知識,希望各位朋友對保險有更多更全面 地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