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短時間內掌握一門學科?

95後新生代作家良木忍


認知框架君來挑戰這個問題。

任何一個學科都有其源頭的基礎概念或核心假設。要回到最基礎的層面開始學習。

找出這門學科的核心假設和相關的基礎概念。

用自己的語言去闡述這些核心假設,用自己的語言去闡述核心概念,這樣做是為了【形成自己的理解與認知】。

畫一些圖,相當於構建框架去組織這些基礎核心概念,把它們黏合在一起,形成理解後的整體認知。

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轉折點,要把看似零散的概念打包在一起,形成框架,變成大腦裡的心理表徵,最後形成長時記憶裡的組塊。

任何知識是要學到心智裡去的,形成心智裡的認知,因為知識是成體系的,所以,大腦裡的認知也是要有框架的,因此就會有關鍵不可缺少的一步,就是設計一個框架作為支架去聯繫【基礎的概念】,最後形成大腦裡系統的整體認知。

跨過用【框架來組織知識變成大腦裡的認知】之後,對於這個學科就形成了最基本的心理表徵。這種方法在於快速建立起全局認知,但很多細節的地方就會有不足,這必須透過更長時間的實踐與之後持續的閱讀,去完善整個框架。

掌握一門學科,就在於你能否利用這個學科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因為在學習時,採取了建構之法,對於這個學科的認知有一個整體式的框架,我們這時就可以採取框架來思考具體的問題。框架與問題的互動,會促進對框架形成新的認知,促進框架的生長。

最後談一點,要在短時間內掌握一門學科,就要懂得一些基於【認知機制】的學習方法論。有效的學習方法會幫助自己省掉很多學習的時間,更少的學習,能掌握更多的東西,這個無疑會幫助自己節約一大片的時間。

大家可以參考認知框架君所寫的一個專欄【建構符合認知機制的一套學習體系】,這個專欄比較適合用來【有效的掌握一門學科的知識】。


認知框架


首先說一下,學科這個概念題主用得有誤,根據題主的意思,應該指的是科目或者課程。而學科是指一類知識的總和,其概念比專業更大,誰也不可能掌握一門學科的知識,更別說短時間了。

題主的情況目前在目前的大學生裡非常普遍,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我們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除了一些認為比較重要的課程外,其他課程也都是考試前一週才拿出來看看。不過還好,最後成績基本都在85分以上。所以,這方面個人還是有點心得的,主要有這麼幾個技巧:

第一,一本教材拿到手,先看目錄。大概用上十分鐘時間,認認真真地看一下目錄,先搞清楚這門課究竟講的什麼,是怎樣一個邏輯體系。即先搭建知識體系的骨架。

第二,如果教材中有習題,先看一下習題,不看答案做一遍,會做的放過,不會做的找出習題所需要的知識點。因為時間太短,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個知識點。同樣,如果有學霸的筆記講義,或者往年的考題,都可以採用這種逆向學習方式。

第三,如果沒有習題或者講義,你可能就要後悔平時沒下點功夫了。這個時候只能是趕快把教材通讀一遍了。這裡我用的方法是畫思維導圖。其實也算不上嚴格意義的思維導圖,就是看到一個感覺比較重要的概念或者知識點就寫下來,然後用一些符號把它們的邏輯關係、重要程度都標註出來。看不懂、不會做的沒關係,標註為最高等級,等看完一遍教材再回過頭來重點研究。

第四,教材不同於文學作品,好教材應該是便於理解的。如果你手頭的教材對某個問題解釋不清、模稜兩可,或者非常拗口、難以理解,要麼趕緊上網查詢,要麼趕緊再找一本教材來對比閱讀。我當年凡事重要科目,都會看兩到三本不同人編的教材。對同一個知識點,看不同的表述方法,反而會加深理解。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別的小技巧。比如說建立學習的儀式感:複習期間每天固定作息,儘量在固定時間到固定教室去自習,方便自己進去狀態。又比如說放電影學習法:每晚睡覺前回憶當天所學,閉上眼睛,讓書本在腦子裡再翻一遍。等等。

總的來說,知識可以快速學習,備考可以短期衝刺,但高效的學習習慣還是需要平時去培養、去練習。另外,我的很多科目是臨時抱佛腳,主要是因為我平時把時間用在學別的東西上了,而如果你整個學期都是在玩、在放鬆,臨到期末了,再想聚精會神去看一會書,那一定是很煎熬。所以說,無論什麼學習方法,想要取得好成績,功夫都要下在平時。


高校人才真經


平日裡不好好聽課,課後不看書,對課本知識完全不熟悉,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書裡很多話都是廢話(눈_눈)所以,想要短時間學會一門課達到通過的程度,就在於篩選。

我的建議是,如果找不到學霸的筆記或者得不到學霸的指導,那就過課本。從第一頁開始,第一遍粗看,第二遍細看。第二遍看的時候要隨手做筆記,記下自己認為重點的東西。這裡需要提一點,一般來說,第二遍細看完,對學科要能形成一個基本的概念,不需要多細緻。此時,重點來了,看著目錄,回想一下各個部分都講了一些什麼東西,這裡可以用關鍵詞記憶法,通過關鍵詞去聯想書中的內容,然後針對記憶模糊的部分再去細看。

第三遍的時候,就需要針對重點部分或者計算部分有一個細緻的理解。這個部分,可以看自己的筆記去一步步理解和記憶各個點的含義,能做到舉一反三最好,做不到就抓緊看書鞏固。

其次就是,一般來說,一個周的時間足夠你熟悉一門課,並且達到考核合格的程度。這是建立在刻苦的程度上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行的。

如果能夠借到學霸的筆記最好,或者找老師要他的講義或者PPt,一般來說老師會給的,如果你和老師關係還沒差到極點。

短時間學會一門學科,是指普通學科,對於操作性強的學科,就需要從最基本的代碼開始,逐漸熟悉和練習,學校考核一般不會太難,很多都是基礎,掌握基礎之後再談進一步的學習。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管是純課本的學習還是上機學習,都是不斷的練習,短時間內是需要下苦功夫的,不要斷章取義,妄下結論。踏實,很重要。


三兩小詩


如果你想從事研發開源事業的話,可以不那麼專業,太專業反而會被專業桎梏住你的思維。一瓶不滿,半瓶逛蕩就夠用了。現用現學即可。最關鍵的是,你一定要才思敏捷,能在極短時間內做到能跨學科的進行舉一反三。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你一定要鍛鍊自己學會“忘記”,在重新拿起。具體要忘記什麼,那是你個人的問題。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獲取靈感的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靈感方式非常重要。以上只可借鑑,不可照搬。希望對你有幫助。但,好好學習還是要的。

以上只適合“開源”領域,不適合那些要從事產品升級,改良,擴展等領域。因這些領域是需要非常專業的水平來操作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