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北帝的來源,有多種說法?


北帝,全稱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亦稱北極玄天上帝,又有黑帝、玄天、玄天上帝、武大帝、真武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開天大帝、元武神等稱謂;俗稱上帝公、上帝爺或帝爺公。其為統理南、北方,統領所有水族水神之道教民間神祗,是漢族民間信仰的神仙之一。

一說為老君的化身: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說,北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託生於大羅境上無慾天宮,為淨樂國王及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42年功成果滿,白日昇天。玉皇大帝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一說為太陰之化生,龜蛇合形: 《佑聖咒》稱北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因此,北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祈免水火之災。北帝消滅龜精蟒妖,並踩鑄於腳下,又被元始天尊封其為玄天上帝。


一說為北極星的化身, 《天官書》記載:“北宮黑帝,其稱玄武者也。或即漢高祖所始祀者也。粵人祀赤帝並祀黑帝,蓋以黑帝位居北極,而司命南溟,南溟之水生於北極,北極為源而南溟為委,祀赤帝者以其治水之委,祀黑帝者以其司水之源也。” 屈原《楚辭》之《遠遊》篇,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北帝不僅僅統率所有水域的神祗,他還是北極星的化身,可指引船隻航行於正確方向,不會迷失於海上。

一說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 玄武七宿之中有鬥宿。道教重視鬥星崇拜,稱“南鬥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從投胎之日起,就從南鬥過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壽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延生長壽,都要奉祀真武大帝,因為北帝擁有消災解困,治水御火及延年益壽的神力。善信們到北帝廟進行朝拜祈福,以祈消災解難,平平安安。

南方北帝信仰的起源 在古代社會,人們的宗教信仰、神明崇拜在日常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們以各種風俗習慣來調整、規範自已的日常生活,以神明信仰和祭祀儀式來處理人與天、神的關係。 北帝崇拜,在明以後,也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民間信仰的主流之一,是嶺南社會發展變遷的重要歷史現象。北帝祀典上升成為官方禮制,不僅供奉北帝的祠廟遍及各鄉,而且村民的家中也普遍供奉著北帝的神位。


北帝崇拜,在明以後,也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民間信仰的主流之一,是嶺南社會發展變遷的重要歷史現象。北帝祀典上升成為官方禮制,不僅供奉北帝的祠廟遍及各鄉,而且村民的家中也普遍供奉著北帝的神位

北帝誕: 北帝誕於農歷上巳節三月初三,是道教專門用來消災解厄的一日,不同於其他神明的誕辰。這一天,信眾們均帶備香燭元寶來祭拜,以祈消災解難,平平安安。佛山民間有集資在祖廟舉行賀誕習俗。由鄉紳、耆老通過“廟議”,推選出各宗族中德高望重者擔任值事處理。 北帝誕是北帝崇拜儀式中最隆重的一日,是佛山最大的群體牲祭祀活動,有著廣泛的參與性,祭祀儀式極力彰顯北帝的靈應,地位的隆崇,顯示著鮮明的宗教性。

“拜北帝公”成為佛山人,特別是年長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及三月三北帝誕,祖廟“崇敬門”外部圍滿了拜北帝的香客。“行祖廟、拜北帝”更是每年春節期間大多數佛山人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他們相信拜過北帝公之後,一年中都會得到北帝的庇佑。 佛山北帝、南沙天后、德慶龍母、黃埔洪聖大王四大水神,是嶺南人們崇拜的四位影響最深遠的水神,伴隨著北帝信仰的深入,形成了獨特的閩南水神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