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石蠶”兒時看著害怕,長大後才知道是寶貝,根莖醃著吃味道好


“草石蠶”兒時看著害怕,長大後才知道是寶貝,根莖醃著吃味道好

“草石蠶”兒時看著害怕,長大後才知道是寶貝,根莖醃著吃味道好

“草石蠶”,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平均高度在13~23釐米之間。花期時可以“萌生”出白色的素淨小花,其根莖因為“長相”酷似麵包蟲一類的節狀蟲子,而被很多人所嫌惡。尤其是膽子比較小的孩童們,常常是看到就躲避著走,生怕“挨碰”就會被“咬”。

“草石蠶”兒時看著害怕,長大後才知道是寶貝,根莖醃著吃味道好

直到大家長大之後,見多識廣,才對這種名為草石蠶的植物有了更多的瞭解。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草石蠶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諸多的應用,可以“製成”醃菜。

“草石蠶”兒時看著害怕,長大後才知道是寶貝,根莖醃著吃味道好

其實,生活中諸如草石蠶這樣的植物有很多,共通之處在於它們的塊莖或者根莖皆“健壯”,實用價值極高。根據《本草綱目》當中的記載,草石蠶原是一種珍貴的中藥藥材,整株植株的“精華”就是根莖。草石蠶的根莖在使用前,只需要簡單的處理一下,就可以保存相當一段時間。

“草石蠶”兒時看著害怕,長大後才知道是寶貝,根莖醃著吃味道好

同樣,有些朋友為了保證草石蠶的“鮮嫩”,可以隨摘隨用,便會將其養殖在家裡。好在草石蠶的養殖非常簡單,且植株極易成活,所以室內養殖沒有一點問題。

“草石蠶”兒時看著害怕,長大後才知道是寶貝,根莖醃著吃味道好

草石蠶的原產地在東亞,我國也是它的“發源地”之一,後來被臺灣方面誠心引入進行栽培,現在已經頗具規模。草石蠶的高度大致在15~25釐米之間,整株植物上長有細密的絨毛。每每到了春天,它便會開出淡紫色的花朵,正常情況下花期可以一直持續到夏天。

“草石蠶”兒時看著害怕,長大後才知道是寶貝,根莖醃著吃味道好

草石蠶一般可分為地上和地下兩個部分,地上是莖葉,只有花期時才會在一眾綠植中脫穎而出;地下的部分也就是塊莖,外形神似蠶寶寶之類的蟲子,質地清脆幼嫩。

“草石蠶”兒時看著害怕,長大後才知道是寶貝,根莖醃著吃味道好

人們普遍都會對未知的事物心存“敬畏”,曾幾何時,民間有些不法商販就利用了老百姓們的這一心理,將草石蠶偽裝成稀有的“冬春夏草”進行兜售,大賺一筆。後來雖然騙局被揭穿,但因為草石蠶本身也是種風味甚佳的“蔬菜”,因而它便正式“改頭換面”成為了食材。

“草石蠶”兒時看著害怕,長大後才知道是寶貝,根莖醃著吃味道好

雖然這種植物可以在全年生長,但其生長旺季還屬冬天12~1月份的這段時間。而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大家想要養殖這種蔬菜的盆栽,則可以為其提供溫暖乾燥的環境,生長溫度只要保持在15℃以上,草石蠶便能夠很好的生長。培育的話,任何土壤皆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