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零压人生》30天,从焦虑易怒,变回积极乐观

前些日子,我和闺女玩配对游戏。这个游戏考验记忆能力。

一年前我还能很轻松地记得每次翻过的牌都是什么,这次玩的时候我竟然连刚刚翻过的牌是什么都记不清。记忆力的减退真的吓到我了!

践行《零压人生》30天,从焦虑易怒,变回积极乐观

Tiny Polka Dot数字游戏

记忆力为何会下降得如此厉害,首先想到的原因是用进废退。但不是我自己找借口,这一年我也没闲着,脑子不止于退成失忆吧。

之前在《让大脑自由》中看到,慢性压力和长期焦虑会损伤人的大脑,导致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和执行能力。

看书时,我对此还不以为然,现在我信了。不仅如此,失业产生的压力和焦虑还导致我容易情绪失控,甚至有些抑郁。

以前工作时,不止一个领导说过我的执行能力很强。但现在的我总是爱拖延,电费要等到还剩几块才去交,甚至给闺女选绘画班都会拖延两个月。

以前,老公说我最大的优点是乐观开朗,而现在我变得很敏感。老公挑剔一点,我就受不了到摔筷子离席。年到三十,唯一一次如此失态。

近几个月来,闺女隔三差五就会眼巴巴看着我,小声问我,“妈妈,你能笑一笑吗?”

不到五岁的闺女都能感受到我的焦虑,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必须做出改变。

上个月发现一本新书,叫《零压人生》。光是名字就吸引了我。这本书里提供了7大抵御压力的方法,涉及认知、心理、脑科学、饮食、运动、作息等各方面途径。

践行《零压人生》30天,从焦虑易怒,变回积极乐观

书中的方法汇总起来上百条。每个方法基本都是经过科学的对照实验,证明了切实有效。

作者米修·斯托罗尼的专业很硬。她是剑桥大学的医学博士,在剑桥和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神经科学的研究。

一口气读完,有几大感触,首先一个是这本书颠覆了我对抗压能力的理解。

其次是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有益于缓解压力的日常生活方式,简单易行。

最后是书中的一大观点,“改善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可以使我们在面对压力时拥有更强的恢复能力”

书中从压力与身体、大脑的关系和规律入手,提供了很多“养生”方法,详细到吃什么、怎么吃、何时吃有助于缓解压力,不同时间运动对生物钟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从身体的根基入手,来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

读完这本书后,我选了几个易行的方法,有意识地应用。

我不敢说短短一个月我的抗压能力就提升了,不过一个月下来,我确实没有再崩溃失态,并且能够重拾写作动力,把断更的网文补上,而且我重拾信心,开始找工作。

下面我分享几点感触和践行的体验。

一、抗压不是死扛,而是复原

现在每个招聘岗位都有一个要求:能够承受较强的压力。

以往我认为抗压能力强就像电影《时尚女魔头》里的女主角安迪,就算忙得四脚朝天,也能把工作做好。有突发状况,她也能很好的应对。

看完《零压人生》,我才认识到自己对抗压能力理解是片面的。不论是应对突发状况,还是扛住强压工作,都只是死扛,并没有主动去管理压力。

践行《零压人生》30天,从焦虑易怒,变回积极乐观

电影《时尚女魔头》,图片截取自腾讯视频

看似我们解决了工作中的压力,但代价是影响了生活。就像电影里的安迪,因为工作,她和男友的关系岌岌可危,一度分手。

我们现在都知道大脑具有可塑性,这点《零压人生》里也提到。

如果我们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比如永远干不完的工作、夫妻关系不和睦产生的慢性压力,表面上我们只是感觉情绪低落烦躁,但实际上我们的大脑结构会固化成紧张时的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心理或身体问题,就像我的情绪失控、敏感多虑。

如果把脑神经比喻成橡皮筋,正常下松弛,遇到拉力时变得紧绷。假如长期被拉伸,那根橡皮筋就一直紧绷着,而失去弹性,甚至会崩断。

因此,我们对压力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味死扛,而要缓解压力,让那根橡皮筋恢复到松弛状态,令其保持弹性。

《零压人生》提到一个概念——复原力,是指我们从压力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

不要以为压力就是动力。事实上,大脑处在最佳状态,才能做出做恰当的反应。

二、用理智掌控情感,迅速从压力中复原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作者米修将复杂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简单分为情感大脑和理性大脑。

容易被情感大脑控制的人,经历压力后容易和压力事件纠缠不已,甚至想象出根本没发生的事情,从而越发焦虑、生气。

而理性大脑占主导的人,经历压力后,能够冷静地分析事实,做出理智判断,并且能够快速从压力中恢复正常状态。

因此我们要想快速复原,就要锻炼我们的理性大脑,用理智控制情感。

对于如何快速复原,书中建议停止纠结,停止联想,停止“沉思”。在经历压力过后,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事情上。

前几天,孩子奶奶爷爷带孩子去郊外玩,要住两晚。我把孩子的东西都收拾在她自己的小行李箱里,并给孩子奶奶看了,都带了什么,分别都放在哪里,以防她不清楚找不到。

第一天晚上,孩子奶奶给我打电话,说找不到牙膏牙刷。

当时我正在洗澡,孩子爸接的电话,正巧他看见我把牙膏牙刷放在行李里了。他让孩子奶奶再找找,就挂了电话。

我听了就边洗澡,边生气。我觉得孩子奶奶没有仔细找,就打电话,是想把责任甩给我。她这么做是为了说明我丢三落四。幸亏孩子爸亲眼看见我带了,不然孩子爸肯定会数落我。我俩就会闹别扭。

越想越生气,但其实这些气愤的原因都是自己“杜撰”的,不是现实。

意识到生气了,我赶紧向自己叫停。为了不再联想,我开始转移注意力到我正在写的小说上,去思考新一章开篇写什么场景。

事实证明,当你生气时,很难转移注意力,但做到了确实能消除负面情绪。最后我沉浸在人物对话里,就像演出前的排练。那种生气的情绪自然就没有了。

经历压力之后,转移注意力的途径很重要。《零压人生》里说,经历压力之后最糟糕的做法是放下所有事情而选择完全放松。

书中讲述了一项对比实验:实验中,两组受试者都要完成一项有难度的算数测试,测试让受试者们感到疲倦厌烦。测试之后,一组受试者可以在安静舒适的环境里放松;另一组受试者则要继续做一些有难度、需要专注力的工作。

随后,实验人员通过测试两组受试者的血压得出:放松组血压恢复慢,工作组血压恢复非常快。我们承受压力时血压会升高,压力过后血压恢复快,证明工作组复原快。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放松组的注意力没能转移,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回忆刚才的测试,与之纠缠。所以,对比工作组,放松组压力恢复得慢。

《飘》里的女主角斯佳丽·奥哈拉是典型不纠结的人物。她在战争期间扛起养家重担,在女主内的时代与男人竞争生意。“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是斯佳丽的座右铭。当她遇到难解的问题时,她会告诉自己明天再想,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而她总是能在新的一天解决难题。

践行《零压人生》30天,从焦虑易怒,变回积极乐观

电影《乱世佳人》,图片截取自腾讯视频

然而当我们情绪不稳定时,转移注意力真的很难,需要我们有较强的意志力。

我们都知道意志力就像肌肉,可以训练而成。书中提到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去锻炼我们的自控力。

比如运动,习惯久坐的人能够运动起来,这在无形中就能锻炼自控力,并且还有助于身体健康。

三、不是只有健身才叫运动

书中说,合理运动可以提升我们应对压力的能力。

这里涉及一个概念——“交叉应激假说”,意思是如果我们经常重复地面对轻微压力,久而久之,当我们在面对其他压力时,我们的压力反应也会减弱。就像尼采说的,磨难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而运动是可以产生压力的。研究发现,当我们持续30分钟的耗氧运动,运动结束后的90分钟内如果遇到突发状况,我们感受到的压力会比平时微弱。

想到运动,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在跑步机上蹬蹬跑,跟着Keep里的视频开合跳、高抬腿,或者穿着运动服在公园里跑圈。这些运动都要我们拿出特定的时间才能做到。

《零压人生》里建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运动。不用天天跑步打球,只要保持每周三次,每次半小时的有氧运动就可以了。

不过我很懒,超级讨厌运动。即使有半小时的空闲时间,我也会选择看书,而不是运动。

然而书中说,轻度的运动不同于有规律的健身,轻度运动是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比如饭后散步15分钟,工作间隙溜达溜达等。

在一项研究中,两组中年女性参加有压力的工作。之后一组女性久坐不起,另一组保持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她们体内的激素水平都处于监控中。结果表明,久坐不起的女性激素水平上升很快,恢复慢。而保持活动的女性激素水平上升慢,恢复快。

我的大姨就受益于运动。她以前很胖,身高165cm,体重150斤,她患有糖尿病。最近一年,她每天去公园散步,至少走半小时,加上去市场买菜,基本上每天运动的步数都保持在8千到1万2。

现在她瘦到了135斤,空腹血糖趋于正常,气色也好很多。

为了健康,我也改变了对运动的态度。以前怵头带孩子去公园,因为一逛就是两小时,天津的北宁公园还有假山,得爬上爬下。因自己的心态不好,我就觉得累、怵头。

改变心态后,最近陪孩子去公园,我情绪好很多,能主动和孩子比谁先爬到山顶,或者玩追逐游戏,比谁跑得快。孩子也特别开心。

最近天气也凉快了,晚饭后,我们一家三口遛弯。就在家门口转转,孩子就特别开心,孩子爸也很高兴。

“饭后百步走”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有益于亲子关系。

网上有个说法:郁闷的时候不要听悲伤的音乐。

书里有一章是“通过奖赏机制来调整压力”,其中提到当我们没动力去散步或跑步时,我们可以聆听节奏鲜明的音乐。书里说,在中低强度的运动中,听音乐比不听音乐至少能减轻我们10%的疲惫感。

而最能带动人运动的音乐频率在125-140bpm之间。作者举了一首在这个频率区间的歌曲——《从巴黎到柏林》(英文歌名是From Paris to Berlin)。我听了这首歌,感觉和迪斯科音乐差不多,比较欢快,听着就想随音乐扭一扭。

我把这个方法用在做家务上,改善情绪的效果很明显。

以前做家务时,我就很郁闷,总有负面想法:“我当初干嘛要辞职呢”“为什么家务都是女人做”。起初,我会带着蓝牙耳机听一些专栏节目,基本上是抱怨犹存,根本听不进去节目。

看完这本书后,我列了个快乐歌单,基本都是节奏感强的音乐。做家务时带着蓝牙耳机听,边听边扭,心情很愉悦,也没再产生那些让人抑郁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人们也很注重养生。我家门口的公园立了块牌子,上面写了有益健康的四个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和心理平衡。

践行《零压人生》30天,从焦虑易怒,变回积极乐观

道理我们都懂,过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我们做与不做。

九月份,我打算践行《零压人生》里关于调整生物钟减压的方法。

当然我们也不必教条,就像作者米修所说,书里的这些方法,我们无须同时执行,只要从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入手,通过细微的改变,加上坚持不懈,我们就能重获掌控生活的力量。当我们能够掌控生活时,也就不会有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