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不受人欺,一定要学学王阳明!


要想不受人欺,一定要学学王阳明!


守正出奇。

这四个字被商界的许多企业家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奉为自己经商的圭臬,期许自己能够达到阴阳交融、机变如神的境界。

但实际上呢,大多数人都是愚笨的,既守不住“正”,也出不了“奇”。

在我看来,“正”代表了“德”,是厚德载物,是大势滚滚,而“奇”代表了“术”,是阴谋诡计,是兵行险着。

须知“正”是根基,有“正”才有“奇”,不然,“奇”也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也许会起到一时的作用,但终究左右不了大势和大局。

太极拳有“四两拨千斤”的说法,但四两要想拨动千斤,自己也要有两千斤的力量,然后才能发出四两的力道拨动千斤。

所谓技巧,终究代替不了绝对的力量。

要想不受人欺,一定要学学王阳明!


做企业,如果没有“德”,不管你聪明才智多高,也是没有多少戏唱,难以取得大成。

兵行险着,出奇制胜,实际上消耗的是自己“德性”的根本,如果没有根本的支撑,几次下来,企业或组织就败亡了。

所以古人出阵最讲究一个“临之堂堂正正之师”,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被人称之为不如明太祖朱元璋,主要是因为朱棣缺少朱元璋那种“临之堂堂正正之师”的气魄。

诡道,不得已而用之。

以德驭术,才能不以术伤德,不以德伤术,逐渐臻于出神入化之境地。

禅宗临济宗开山祖师去世时有一句“ 吹毛用了急须磨”,可知就算是吹毛即断名剑,也要在用了以后赶快保养,不然吹毛之剑也会损坏。

从古至今,有德无才(术)、有才(术)无德的人很多,但「不以术伤德,不以德伤术」这样的人历来不多,如果要找的话,明代大儒王阳明算是一个。

不管是企业发展,还是个人生活,都没有完全平顺的时候。

要知道,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执行的都是一个丛林法则,好东西就那么多,谁都想要,怎么办?

就是要有争斗,要筛选,要择优。

有时候真的不关你这个人好不好,哪怕你是与世无争的老好人,也免不了被人欺负——因为你的存在,总会妨碍着别人,哪怕是你无心的。

所以华人首富李嘉诚说,我要做个“仁慈的狮子”,我可以不去伤害别人,但在别人来攻击你、伤害你的时候,你要有反击回去的能力。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人是完全无害的,但谁都想要活得更好,为此,有的人就选择了损害别人,抢别人的好处给自己。

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不管以什么名义,不管嘴上怎么糊弄,都掩盖不了欺负人的本质。

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是在一方比较强势、一方比较弱势的境地,谁也不傻,柿子总要捡软的捏嘛。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那个“软柿子”,你会怎么办?

王阳明的做法是立刻反击回去,一次性搞定,不留后患。

小时候的王阳明就很聪慧过人,但才高了也有问题,就是想得太多,什么都想要试一试。

回忆从前,他自己说,「幼少不知学,陷溺于邪僻者二十年」

那么什么是“邪僻”呢?

王阳明的好友湛甘泉对此有个精辟的总结: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教。

简单的说,就是王阳明可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圣贤,他老人家小时候也是舞枪弄棒、好勇斗狠,调皮的很。而且因为才情太好,也不乏“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游乐之举,还有修仙论佛,在长生不老和言辞机锋的智力游戏里流连忘返。

总之,小时候的王阳明就是一个问题少年。

历史证明,人总是被逆境、挫折和打击催熟的。

在十三岁那年,王阳明的母亲去世,「居丧哭泣甚哀」,然后呢,有人就迫不及待的欺负到他头上来了。

要想不受人欺,一定要学学王阳明!


“敌人”来自他的亲人,王阳明老爸所疼爱的小老婆,自从王阳明母亲郑氏去世后,她认为自己的春天终于来了,于是恃宠而骄,对待王阳明是非常的不客气——反正一个没娘疼的小娃娃而已,还不是随她搓扁揉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在古代读书人家庭,礼教甚严,事实上说,在王阳明父亲在世的时候,庶母可以对王阳明严厉对待,但王阳明却不能够对庶母不客气,不然就是不守礼、不孝顺父母——这可是个大罪名。

所以,这个小夫人很是嚣张。

但她的对手可不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王阳明也叫王守仁,可不是“守礼”哈。

很快,王阳明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一天,王阳明到大街上游玩,发现有人在卖一只鸮鸟,于是他出钱买了下来。

知道好多人不知道鸮鸟是个什么东西,你可以理解这种鸟就是猫头鹰就好啦,要知道古代人是很迷信的,民间就有“不怕猫头鹰叫,就怕猫头鹰笑。”的谚语。

也就是说,猫头鹰代表着一种不祥,而猫头鹰的笑声更是含有不吉利的意味。

买回这只鸮鸟后,王阳明的行动还缺少一个关键人物。

有钱好办事,王阳明用钱收买了一个在民间很有“灵验”的巫妪,这样的人一般都是神神道道的,在老百姓眼里很有分量、不敢招惹,但小王阳明已经可以从容用之了。

然后,就是行动的精彩部分,王阳明“将鸮鸟潜匿于庶母床被中。母发被、鸮冲出遶屋而飞、口作怪声。小夫人大惧、开窗逐之。”

民间一向认为野鸟入室是忌讳,何况小夫人知道猫头鸟是什么含义,“ 恶声之鸟、见者以为不祥、又伏于被中。曲房深戸重帷锦衾、何自而入。岂不是大怪极异之事。”

就在小夫人被吓到魂不附体的时候,早有准备的王阳明冒出来了,他也作出大吃一惊的样子,好心对后妈说,出了这种怪事还是得找专业人士看看,“何不召巫者询之。”

还是读书人有见识,于是小夫人马上从善如流,找来了巫妪查看情况。

巫妪早有王阳明给的剧本,所以一进门就断定屋里有问题,“家有怪气。”

然后又仔细看了看惊魂不定的小夫人,对她说道,“夫人气色不佳。当有大灾晦至矣。”

嗯,你脸色难看,可能要倒大霉了。心里又慌又怕的小夫人马上告诉巫妪,自己被子里飞出了一只猫头鸟,巫妪于是进计说,这事要问问家里的先人,“老妇当问诸家神。”

然后让小夫人,准备香烛纸钱,下拜先人。在巫妪念念有词的一番巫祝动作之后,巫妪突然是郑夫人附体了:

“汝待我儿无礼。吾诉于天曹、将取汝命。适怪鸟即我所化也。”你不好好对待我的儿子,我必将取你的性命,猫头鸟就是我变的,先给你一个警告。

要想不受人欺,一定要学学王阳明!


小夫人大恐,连忙磕头如捣蒜,高呼老夫人饶命,以后再也不敢了。

老半天后,巫妪装作终于回过神来,又对小夫人说,自己见到了老夫人,老夫人很生气,本来是想化身猫头鸟把你的生魂啄走,后来看你真心悔过,才原谅了你。

从此以后,小夫人再也不敢找王阳明的麻烦了,对王阳明非常好。

上面这个故事出自冯梦龙的《王阳明靖乱录》,冯梦龙认为王阳明真是不凡啊,

“先生尚童年、其权术已不测如此矣。”

在古代,一个小孩子(少年)竟然有这样的心计谋略,是极为罕见的。

我们看王阳明这个计划又简单又有效,既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也解决了以后的问题。

要是换成一个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要不寻求父亲的支持,要不就是逆来顺受,说不定会被后妈折磨死,为了谋夺家产,这样的事例不是没有。

但找父亲帮忙有个不恰当的地方,父亲既然对小老婆很是宠爱,古人是大男子主义,认为小妾是自己的私产,你去告状,说不定会认为是你调皮、要挨揍。

就算听了你一次,父亲训斥了小夫人,小夫人难免会心怀暗恨,矛盾升级,再说“枕头风”最厉害,再好的父子感情也架不住日久天长的枕头风侵袭。

这种情况就显出了王阳明的高明之处。

笨孩子是没有办法反击,而有些聪明的孩子又往往过于反击过了线,比如《天龙八部》里面的乔峰为养父母报仇而杀人。王阳明要是给小夫人下毒呢?

所以,他的反击必须解决问题,而又不能破坏父亲的生活、和小夫人的感情,在无形之中化解掉以后的隐患。

我们看王阳明买鸟、找巫妪,编造剧本,知道小夫人害怕什么,所以导演了这么一出小戏剧,就完美解决了所有问题,这甚至都不需要惊动父亲,另外重要的是,王阳明的计谋没有伤德,符合一个“仁”字。

用最小的成本,完美解决问题,这样的事就是成年人也很少有能做到的。

要想不受人欺,一定要学学王阳明!


通过这件事可以知道,王阳明从小就对社会礼法、秩序的东西没有什么崇敬、敬畏之心,这也是他洞察了社会规则的真实,而不被道德文章所绑架。

或者说,他不是一个笨读书人,事实上,王阳明以“临事遇变、束手无策”的腐儒为耻:

“儒者患不知兵。仲尼有文事、必有武备。区区章句之儒、平时叨窃富贵、以词章粉饰太平、临事遇变、束手无策、此通儒之所羞也。”

“小夫人”之难不过是王阳明惊涛骇浪一生中的一件小事,他以后的每一个对手都无比强大,有强盗,有宦官,有同僚,有反王,有皇帝,但没有人可以欺负他、打败他。

作家当年明月说,王阳明精通兵法,擅长权谋,善用兵法,诡计多端,“在那个时代,他的智慧几乎无人可望其项背。 ”而且他意志坚定、心如止水,无法收买也决不妥协,这似乎是一个没有任何弱点的人。

王阳明,既不以术伤德,也不以德伤术,而能以心守仁、以德驭术,这在古今都是罕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