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嗎?

悠悠鄉村路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意思就是說,富裕了不要住太大的房子,太貧窮了就不要走遠路,遠走他鄉。

深層的意思就是告誡人們做事情要適度、量力而行,不要把太多的錢財、精力花在某件事情上,以防萬一出現意外,難以挽回。

這句俗語可以算得上是民間的警世名言。因為這是農村先輩們用血和淚為後輩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在世界上,最容易出現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就越缺少什麼。這句老話提醒我們不要富時忘本,窮時忘穩。

下面有書君跟大家說說自己對""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理解。

1、房大冷清,窮家富路

古人說""家有千間房,夜裡一張床""。過去帝王和有錢人家,在大房子里居住,會用床帳把床圍起來,圍成一個小的空間,這樣睡覺的時候就會比較安然。

因為房子過大了,會顯得空曠、冷清。古人認為有人長期居住的房間裡有陽氣,而房子太大了,人的陽氣就不能充滿整個房子,這樣屋子就會比較冷清,甚至淒涼。

一所大房子裡如果住的人太少,如果膽小真會害怕,住著也容易想東想西,覺得不舒服,對身體健康不利。

而且房間過大了,到處會落滿灰塵,打掃起來也比較麻煩,不易保持房間的清潔,如果滋生病菌,對健康也不利。

房小聚人聚財,主人的房屋小點,人氣旺。人氣旺了,家庭事業才會興旺。

有書君覺得不必太在意房子大。

老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長途跋涉,需要耗費的盤纏也相對較多,對於窮苦人而言,難以承擔。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出門在外要花錢的,若是貧窮,帶的錢少去遠方,風險太大。

出門走遠路,要有錢財做後盾。從穩當平安的角度來看,人窮囊中羞澀時不宜冒險走遠路。長途潑涉,風吹日曬雨淋,勞身傷筋骨,生病沒人幫。

過去交通不便利,如果要出一趟遠門是非常麻煩的事,如果自己經濟條件好一點,還可以坐馬車或者是坐船。

而沒錢的話就完全是依靠兩條腿走路,身體很難吃得消,走路和舟車勞頓身體容易生病。生病了要花錢,更是窮上加窮,甚至可能會丟了性命。

人在旅途,除了交通不便,信息也不便傳遞。家人要知道你的狀況,遇到困難了在遠方外地,又沒有什麼認識的人,只能你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所以,窮人最怕出門,也不敢輕易出門。

2、勤儉持家,量體裁衣

老話說""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從節儉的來看,現在的房子大,後期的維護也花銷很大。

特別是不常有人住的房子沒人打理很容易殘破。大房子沒得到很好的維護,也容易慢慢變破損的,太大的房子想出售,也難找到買主。

按照發揮價值的觀念來說,還不如買小一點的房子住,拿部分錢去投資,或是購點其它的物品更合算。

""窮不行遠路"",現在出門在外,離開自己的家,吃住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花錢。沒有錢就在家裡待著,起碼不需要盤纏費用,不用惦記著住在哪裡。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遠行出外沒朋友,遇到困難挫折,很難有人幫助。

老人常說""窮家富路"",意思是遠行的時候,需要帶足夠的盤纏,要不路上有什麼事情,就會搞得措手不及,很被動。

去遠的地方,車費貴,花銷大,身上又沒有多少錢,萬一到時候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錢花完了怎麼辦?生存都成問題,想回家買車票也難。

出門在外儘可能多帶些錢,以防萬一不時之需,即使不花心裡也有定心丸,不至於恐慌。

所以,""富不住大屋"",對富人來說,要勤儉持家。""窮不行遠路"",對窮人來說是量體裁衣、盡力而為。

3、富不張揚,窮則思變

""富不住大屋""教人富貴之後要低調。

低調可以防人嫉妒、防賊惦記、少惹災禍。如果富貴後驕奢淫逸,任性無度,炫耀顯擺,盛氣凌人,窮奢極欲,建住豪宅容易被人惦記遭遇不測。

人最重要的就是是好心態。要有不爭的平和心態,""寵辱不驚,任庭前花開花落""。一輩子有錢沒錢,去世了不過一堆黃土。富貴時要善於收斂自己的心性,不是太過張揚。

""富不住大屋""是古人提醒財不外露。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唐朝詩人李商隱說過:""成由勤儉,敗由奢""。敗家要比發家快,""富不住大屋""告訴我們要學會收斂自己超前享受生活的想法。

""窮不行遠路"",遠離家鄉在外打拼,容易受生活的困頓,有病有災也無人照料,不利身體健康。但家庭經濟條件不好還整天待在家裡,經濟情況的改善就更沒了希望。

貧窮會限制窮人的思維,要窮則思變。窮不行遠路也不適合現在生活發展的需要。出門才能賺錢,到外面才能開闊視野、見多識廣。

正因為家庭經濟不好,所以才要出去打拼闖蕩,這樣才有可能會獲得更多更好地的發展機會,就算回家鄉也有發展前途。

每個人都有自我選擇的權利,做一件事情要審時度勢,根據自己的條件和需要作出決定。

所以""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避免人窮變富炫耀顯擺而自驕,如果住大屋只是為了炫耀就是撐場面。人窮了總想不顧一切鋌而走險去一搏,結果還是顯得心窮。

凡事過猶不及也不是正常行為。畢竟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真有錢住大房子,出門可以享受生活的樂趣那就享受。

出門也比過去方便多了,安全問題、交通工具基本解決了,出門的難度小了,""窮不遠行""已經成為過去。

但如果是喜歡攀比顯富,房子要住得高大才覺得有面子,表示自己過得好,那就大可不必。""只有強者才敢示弱,而弱者只會逞強""。

有愛的地方才有家,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開心、平安、幸福,住不住大房子又有什麼關係呢。

總之,農村老人說即使條件好了也不要住太大的房子,房子太大人少會顯得沒有人氣,住太大的屋子陽氣不足,家裡的人容易生病。

不要認為""富不住大屋""是羨慕嫉妒恨,它有一定的道理,還是以舒適宜人不空曠為好。

""窮不行遠路""是人窮易生消極的念頭。窮則思變不是不顧一切。

像前幾天租客帶走孩子致死的那兩男女,只為自己旅遊享受,騙家人錢、騙貸來消費完了自殺身亡,真是居心不良,只會加速貧窮,越走越窮。這樣做害人又害己,才走上了窮途末路。

有書君覺得做人不能太任性,要踏實做事,認真做人,富不驕、窮不餒,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安心也讓別人信賴。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農村俗語"富不往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往大房子不好嗎?農合社村姑看到了,對這″富不往大屋,窮不行遠路作一解釋:這句話不是農村俗語,而是當時社會條件而限制時期的風氣習慣。


在我小的時候,也就是穿開襠褲的時侯,也就是六七十年,聽大人們偷偷的講,明天再們莊又開批鬥大會了,在大隊院的土臺上,批鬥王老二,定性為富中農,一個人往了三間太瓦房,還有一個過屋,這就是階級鬥爭的漏網之餘。隨後聽老年人偷偷在議論,王老二表現好,自原把三間大瓦房給了大隊當倉庫。自己往進過屋裡,當時的過屋,也就是現在人們說的大門,一邊多了一個小間,能放一張小床。

在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年代,不是窮不行遠路,而是每天聽令聲下地幹活,晚上大開會總結如何農業高產,為社會主義添磚增瓦。要是一天沒上工下地,點名時你不在,第二天給大隊一個交待,你說到外地雞旦貴去賣了,一天沒上工幹活,你就會被定性為偷機倒把,晚上小會批鬥你,挖社會主義牆角。


在七八十年代,農民的思想還是財不露白,誰家窮誰光榮,窮人家的孩孑都能找到老婆過日孑,房孑多的戶子女們抬不起頭,好帥氣的小夥都成了光棍漢,長期在外偷偷澇錢的叫忙流,不用說定性也是光棍漢。

現在不同了,誰家的房子高大上,外出越遠掙到大錢越有本事,本村姑以為"富不往大房,窮不走遠路"只是時代的產物,不知你們是否認可,謝謝。


農合社村姑


小時候,每年都會和爸爸媽媽去我爺爺奶奶家過年。爺爺奶奶住在鄉下農村,地方特別偏僻。村子裡只通了一條大路,還是黃土路,住的人也不多,一共十來戶人家。我看到每家每戶住的都是一些比較低矮的自建房,房子裡頭光線昏暗,東西也黑乎乎的。

我對爺爺奶奶說:“等我長大了就要建一棟全村最大的屋子,給你們住。”爺爺奶奶樂開了花。後來,當爸爸提出要給爺爺奶奶在村裡重新蓋一棟大點的屋子時,他們卻一致要求住在老房子裡。

奶奶跟我們說,這棟房子已經住了好幾代人。爺爺,太爺爺,太太爺爺和爸爸都是在這裡出生的,這是她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她要在這住到老。爺爺也跟爸爸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這句話,我在大伯那也經常聽他說起。在農村地區,其實也有相對富一點的人家。但是,在普遍情況下,農村的屋子都差不多,很少有那種相對大一點的樓房和洋房。

除了跟經濟條件有關以外,這也跟百姓們對住大屋的認知有關。現代人普遍追求更大的居住空間和生活區,享受更舒適的生活。但是,農村地區的人們卻普遍信奉“富不住大屋”這樣的觀念。

那麼,為什麼有錢還不想住大房子呢?

原來,農村人這裡說的“大屋”指的是睡覺的臥室。古代的中醫認為,一個人的身體情況直接跟身上的精氣相掛鉤。一個人的精氣越旺盛,他的身體就越強壯。

但是,民間一直存在一種說法,一個人睡覺的屋子不能太大。首先,大臥室給人一種空曠的感覺。住在其中,總歸沒有小屋子來得更加溫馨、有安全感。其次,古人認為太寬敞的屋子容易分散一個人的精氣。長期睡在這種房間裡,人的身體就要變差。當然,這樣的說法還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作為支撐。

但是,比較現實的一點是,大的臥室容易髒卻不容易打理。住在大屋子裡的確舒適,但是如果要保證其整潔舒適就要耗費比較大的精力去打掃和維護。

還有一個說法是從心理的角度給人們解釋為什麼“富不住大屋”。古人常說,人當居安思危。由此可見,太舒適的住處和環境雖然給人提供了安逸的舒適區。但是,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人的心神就容易散漫懈怠,不思進取。相反,住在小屋子裡反而能夠時刻提醒屋主居安思危,發憤圖強。

理解了”富不住大屋“以後,我們再來探討一下人們所說的“窮不行遠路”。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非常簡單,貧窮的人不適合走太遠的路。為什麼呢?

在古代,交通和通訊極度不發達。富人出行可以選擇坐車、騎馬、渡船等,還有僕人隨行照顧。但是,對於窮人而言,簡直寸步難行。他們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只靠自己的一雙腿。當然,這是一種非常冒險地出行方式。

因為窮人身上沒有足夠的盤纏,這一路上,無論是飢餓還是隨便一點突發性災害就能要他的命。即使一路上平安無虞,長期的跋涉對身體的損耗依然相當大,徒步的人也很容易因此留下病根。

另外,古人都信奉落葉歸根,提倡生於斯,長於斯。但是,如果窮人遠行,再遇上點天災人禍,就要客死他鄉。對以前的人來說,這是人生的一大遺憾。

綜合來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古人根據生活實際,總結出來的一套生活智慧,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不過,對於思想較為開闊的現代人來說,放在一些場合中,這話未免有些過時。

現在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城市裡的高樓也是鱗次櫛比。對於有能力購買大房子的富人來說,他們很少會選擇小房子居住。同時,隨著交通和通訊的日漸發達,遠行已經不再是一件難事。無論貧富,大家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交通工具出行。


END.


博書


估計大多數人都喜歡住大房子吧,誰會願意住小房子呢?現在農村人蓋新房都是蓋的又高又大寬敞明亮,更何況是有錢人呢。有錢人更喜歡住大房子,甚至別墅,這樣房錢才配,住的舒服也能彰顯自己的身份氣質。那麼富不住大屋說的意思其實是,富人喜歡住小的臥室,而房子客廳是要氣派的。為什麼呢?

我和媳婦剛剛訂婚那會,頭一次來看房子,一進屋她就說臥室太小了,放張床做個衣櫃就沒有空間了,還抱怨了好長一陣。但是現在結婚後,她就從來沒說過臥室小的問題,為啥呢?因為臥室空調冷氣暖風打的都快,住著舒服。以前在農村住的時候,房間特別大,夏天打空調都打不起來,住著特遭罪。

其實臥室本身就是用來休息睡覺得地方,一張床足矣,大了沒用,只要客廳廚房大就夠了,就足夠彰顯有錢人的生活品質了。古代的帝王將相地方富豪,大多庭院闊氣,但是臥室往往很小。按照古人的說法,房小聚財聚人,大了空曠。




窮不行遠路,從字面意思是說窮人不宜遠行,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出門靠朋友在家靠親人,而實際窮人在很多時候是缺乏朋友幫助的,如果遠行到了外面,遇到點困難挫折,很難有人幫忙,而在家就不一樣了,家裡起碼有父母親戚幫扶著,日子會過的舒服些。其實人情世故就是如此,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根據以上分享,我們可以總結出,人不管貧窮富貴,只要生活充實,有房可住,有家可歸,有事可做,就知足長樂吧。


牧野小志


我是容姐,河北石家莊村裡人。在我們這裡,“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意思是:有錢的富人,都不會住太大的屋子,窮人不會走太遠的路。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難道有錢人也沒錢住大屋嗎?現在容姐就來說說其中的道理!

富不住大屋

在古代很多影視劇裡,雖然皇上,皇后和后妃的都過著很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住的屋子卻都不大。即便是大屋子,也是會用簾帳隔開的。

還有現實生活中,容姐旅遊走過的很多名勝古蹟,雖然建築很是豪華,可是住人的屋子都不大。當時我曾問過導遊,他是這樣告訴我的:他說古代人們覺得屋子太大了,空嘮嘮的,沒有人氣。主人的屋子小了,這樣人氣旺。人氣旺了,家庭事業才會興旺。

窮不行遠路

我們都知道,有句話叫做“窮家富路”,意思是在遠行的時候,需要帶夠足夠的盤纏,要不路上有什麼事情,就會搞的措手不及。而窮人沒有足夠的錢財,如果遠行,在路上有什麼事情,就會沒有法子應對,因此也就說窮不遠行了。



每次說到這些俗語的時候,都會讓我對我們的祖先生出深深的佩服之情。他們總能用他們的智慧,總結出很多道理來。不過現在有些人,即便是窮,也會窮遊的,而且是很遠的遠遊的。你說是嗎?


容姐花語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好像完全沒道理!有錢不改善住宅,一家人擠在小屋子裡面生活,豈不是自找罪受?窮不出去闖蕩,安於現狀,豈不是守著父輩的窮一直延續下去?非也,出身在農村的我今天來唸叨唸叨這句話的含義。

農村其實一直講求孝道,這句“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其實在說孝道和家人相處的理!

農村以前條件不好,如果修建大屋很容易背上債務,在還債的時造成失信,會傷害債方——親朋好友之間的關係,這是農村人最怕的事情,所以“大屋”指的是不切實際的目標,以及為此造成的各種不良反應。

有錢了當然有能力造大屋,為什麼又不造呢?其實有幾個原因。

在普遍貧窮的農村修造大房,顯得招搖以及惹來是非。

一來容易引來盜賊的覬覦,無異於飛來橫禍;二來親戚前來借錢也不好推辭;三來會造成家人不和。

大屋是麻煩的代名詞。在貧窮的年代,農村也有遊手好閒的人,不思進取,專幹些偷雞摸狗的事,花生、臘肉、電視,甚至當時的打穀機,只要能換錢,都會引來盜賊的光顧,自然住大屋的人更容易成為目標。

大屋還是有錢的標誌。由於農村很重禮節和往來,誰還沒有幾個窮親戚呢?當親戚迫於無奈前來尋求幫助時,自然會出手幫助。那時借出的錢很難收的回來,實在是除了天地收入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如果再出點變故,這筆錢還真的還不上。如果自家需要用錢前去討債,別人拿不出還會惹來討嫌:你那麼有錢,缺這點嘛?我真拿不出來,要不,你看上我傢什麼東西,你拿去?不歡而散後親戚關係也就散了。

大屋使家人不和。原本一家人和睦,修建大屋後子女居住會形成攀比心態,造成生分,共患難容易共富貴難,在農村也一樣。子女不和,最後只能分家,大屋反而成了一家人分裂的原罪。

屋越大,人越孤單,城市也如此。

“富不住大屋”其實就是在強調農村人富了也要低調,不要為了享受而迷失了勤儉持家的本性,避免炫富招來非議和麻煩,破壞親朋好友之間的關係。


“窮不行遠路”實則在告誡家人要腳踏實地做事不要好高騖遠,出現變故時追悔莫急。

窮時出門,很難保證自身的安全和溫飽,守著田地至少不會餓肚子,所以老人是不希望子女外出冒風險的,這是一句守成的話。

守成也有一定的理由,當子女在外遭遇病痛或者變故,老人也幫不上忙,反而使家庭蒙上了陰影,增加負擔;如果老人生病或者亡故,子女在外也是鞭長莫及,連最後一面都見不上,違背了農村人孝道為先,家人相守就是福氣的理念。

“家有老人,兒不遠行”也是講的同一個道理。

綜上所述,“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實則是一個時代農村的縮影的寫照,是勸誡人們不要炫富和規避危險的俗語。隨著時代發展,住大屋、行遠路成了農村人常態化的表現,這也是經濟和思想發展的結果,但俗語裡面的一些思想還是有可取之處,那就是低調做人,守成勿要激進,做不到家人相守,但也要常回家看看!


西遊夢紅樓


先來說說“富不住大屋”,其意思是有錢了也不要花錢建大房子,尤其是臥室不能太大。這一點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了,有錢了住大房子不是更舒服一些呢?如果大家喜歡旅遊,去過一些古代的名勝古蹟的話,就會發現古代的有錢人雖然房子很多,但是每一間房子的面積都不算太大,特別是臥室的面積不大,常常也就十平米左右。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房子過大了,就會顯得空曠,並且冷清。古人認為有人長期居住的房間裡都是有陽氣的,而房子太大了,那人的陽氣就不能充滿整個房子,這樣屋子就會有點冷清,甚至會淒涼。這樣也確實如此,一個房子裡如果就住幾個人,如果膽子小的人真的會感覺到害怕,整天住著也會想東想西,住不舒服對身體健康自然不利。而且房間過大了,那打掃起來也比較麻煩,到處會落滿灰塵,這樣不利於保持房間的清潔,而灰塵中又會滋生一些病菌,這對健康也是不利的。所以古人才有了“富不住大屋”的說法。也有人說,這是古人一種財不外露的體現。不管從哪種角度來看,都是有幾分道理的!

“窮不行遠路”的意思是說,如果自己經濟比較緊張,那就儘量不要出遠門,走遠路了。在過去交通沒有今天便利,如果要出一趟遠門的話,是非常麻煩的,舟車勞頓身體很容易吃不消而生病。如果自己經濟條件好一點,還可以坐馬車或者是坐船,而沒錢的話就完全是依靠兩條腿了,這樣長途跋涉、勞傷筋骨,身體很容易吃不消而生病。在民間有著“久走傷筋”的說法,確實長途跋涉、風吹日曬,身體很容易因為風寒溼邪的入侵而出現各種毛病。

這句俗語其實還有下半句,同樣是和養生息息相關的,並且更加經典,即“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夫也瘋狂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讀得我有些不太明白,有錢了住大房子難道不好嗎?你看看那些帝室貴胄,哪個不是住在闊氣的大宅子裡面?《紅樓夢》中的榮、寧二府,那叫一個氣派。這裡為什麼一定強調“富不住大屋”呢?

想來應該是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大屋大了難以打掃。一個人住三百平米的大別墅,看起來挺風光,但是隻有住的人自己知道,打掃衛生有多難。從樓上到樓下,平均打掃一次至少兩到三個小時。

你倒是可以自己請保潔人員來,可是那樣的話,不是又要無端耗費一筆開支麼?二是屋子大真讓人害怕。特別是一到晚上,座落在農村偏遠山區的孤零零的大別墅就像是鬼屋一樣,住在裡面的人特別沒有安全感。

一般這種大房子,人是睡在三樓,一樓是客廳,二樓是會客室。如果夜深人靜之時,有人從一樓進來,睡在三樓的人不見得能第一時間知曉。三是大屋子維護費用也高,房子不能長期空著,必須要有人住著。有人住著就涉及到一個成本的問題,越大的房子維護成本越高。

想來想去,有人就覺得住大屋有什麼好呢?就圖個名聲好聽,跟別人說自己住在別墅裡,其實並不見得自己就住得舒服。相反,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房屋面積反而是最適當的。例如一個三口之家,能有個一百平米的房子就足夠了。

如果是剛剛結婚的小夫妻,有個七、八十平米的公寓就可以了。當然如果是祖孫三代,那麼你選擇一個三層樓的別墅是最合適的。說完了住,咱們再來說行,衣食住行,是中國人基本生活的四大元素。

都說窮不行遠路,這個應該很好理解了,你窮得連飯都吃不飽了,還要走那麼遠的路,有什麼意義呢?對於富人而言,他們遠行有馬車或者汽車,對窮人而言,就只剩下兩條腿了。對窮人來說,行遠路,不僅毫無必要,而且長途遠行容易導致身體的各種問題。

一旦病倒在了路上,那就悲催了,誰來照顧?醫藥費誰出?說得再嚴重一點,如果不幸死在了路上,家人一時半會可能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所以對窮人,只有一句話,好好呆在家裡做點實事,不要到處亂跑。等你有了資本,再往外面走也不遲。

綜合來看,“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其實是舊時農村對窮人和富人的勸誡,也就是說,不管你是窮人也好,富人也罷,都有一些不能做的事情。不是說你有錢就可以任性,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合適的事情,選擇合適的生活方式。

任意為之,將來必然會遇到很大的麻煩,不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很多事情由專業的人士來打理。像打掃別墅這樣的事情也不再需要自己動手了,而且價錢也不貴了。至於出門遠行,不用再走路了,高鐵可以帶你到任何一個你想去的地方。這句俗語現在讀來,多多少少有些過時了。


小小嬴政


也不能說住大房子不好,如果家裡就一兩個人的話,住那麼大的房子有什麼用?還有,按照我們這裡的說法,再寬敞再豪華的房子,要看你能不能夠壓得住,像一些豪華的大宅子,需要厚德載物的人才能夠住得平安,壓得住這樣的房子,一些福薄之人是壓不住的。富不住大屋的另一層意思是,就算你再有錢也不必要太張揚。

離我們家幾公里的一個村子,有一座獨立的徽式建築。按理說,北方是沒有徽式建築的,這座房子建在村頭上,和村子裡其他房子離的不算太遠,看上去是一個村子裡的,但是又讓人有鶴立雞群的感覺。因為這座房子建的相當豪華闊綽:上下兩層,院落寬大,高高的馬頭牆赫然而立。由於是獨立的徽式建築,應該說跟北方的紅瓦房格格不入。每次經過這座徽式建築的時候,我都會多看幾眼,因為比較喜歡徽式建築。

奇怪的是,來回從這座房子門口走,這座房子的大門永遠是鎖著的,從來沒有見過房子的主人開過門。每次經過這個房子的時候,我都期待房子的主人能夠坐在門口,那樣我可以找個理由進去,看一下里面的格局,是不是跟真正的徽州建築一樣,也是全部的木質結構。很可惜,我從這座房子的門口經過了很多次,一次也沒有碰到房子的主人。



有一次我站在這座房子門口,打量著這座北方的徽式建築。正好有一個村民路過,我就問這個村民,為什麼這家房子從來不開門?那個村民告訴我,這家房子的主人,在這個房子裡住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搬走了。原因是,聽說自從搬到這個房子裡以後,他們家女主人就一直生病,後來又搬回老房子裡去了。


窮不行遠路的意思就是說。沒有錢就老老實實在家裡待著得了。不是有句話說窮家富路嘛。沒有錢在家裡待著,起碼不需要盤纏,不用惦記著住在哪裡。如果沒有錢還想出去得瑟,那不是沒事兒找事兒嗎。在家怎麼樣都可以將就,就算沒有錢,假如有什麼事,大家都是一個村裡的,都會幫助你。但是如果出門在外,兩眼一抹黑,誰也不認識,萬一真有什麼事兒的話,沒有錢寸步難行。我覺得窮不行遠路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只要離開自己的家,吃住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花錢。不過有一條路也可以不用花錢,那就是邊打工邊行萬里路。


靈子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遠行”是有道理的。

先說富不住大屋,過去房子都是自己建的,通常一幢房子是三間,中間的大房叫正間,兩旁靠南是兩個鍋灶。兩頭的是小房叫配間,也可以任意增加間數。正間大房是用來做飯,逢年過節靠北牆放置供桌,供奉祖先牌位,老人去世也在此停放,這就是壽終正寢。這就是大房的用途,再沒出住也不住大房,房子在多它也是不住大房就是這意思。

富人可以蓋好多幢房子前後左右連成一片都遵循這個原則。網友不仿去牟氏莊園看看,大地主牟二黑子,所有妻妾的臥室也都很小!

大屋跨度大受力就大,梁啊檁啊都要粗壯費用就大了,這也是原因吧。

至於窮不遠行就更好理解了,外出需要盤纏(路費),儘量不出遠門。萬般無奈的遠行就是逃荒了,沒人願意背井離鄉去逃荒吧。

對否希望網友評論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