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年之九

初三之後是初四。這一天,沒有太多的講究,可以串串姑姑、姨姨之類的親戚,人們依然沉浸在新年的美食和安逸之中。

在初四晚上和初五的凌晨也總是會響起辭舊迎新的炮聲。初五,也叫“破五”,提醒著人們進入新年的另一個階段。按照家鄉的風俗,這一天要勞動,不允許走親訪友。可以掃掃地、倒倒垃圾(新年的前四天是禁止把垃圾倒到室外的),洗洗衣服;大的工程,比如修房蓋屋什麼的,可以在這一天象徵性地鑿去幾塊磚,去掉四個角,但不會真正地大規模開工。總之,這一天要勞動,不能總歇著。老百姓不是有那麼一句話麼,吃饞了,歇懶了。我想風俗之所以這樣,應該是提醒人們不要過久地沉湎於享樂之中,不要養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吧。

初六到初九,並沒有太多的習俗,無外乎還是走親訪友,吃喝玩樂。上班的一般初八就已經開工了。

在初九晚上和初十早晨辭舊迎新的炮聲裡,新年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初十這天晚上,男孩子們要參加一項很有地方特色的活動——送老鼠。

吃過午飯,男孩子們便開始到處搜尋已經廢棄、晾乾的笤帚或炊帚疙瘩,上面澆上煤油,綁在繩子一端,便只等夜幕的降臨。

天黑以後,約上兩三個玩伴兒,點著了澆上煤油的笤帚疙瘩,用力掄起來。笤帚疙瘩便繞著手指轉起了圓圈,風助火勢,火借風威,熊熊燃燒,火星橫飛,就像馬戲團訓獸表演的鑽火圈。男孩子們開心地掄著火圈,肩負著光榮而神聖的使命,向著伸手不見五指的村外進發。

到了村外,笤帚疙瘩基本上已經燃燒殆盡。眾人齊聲喊了號子,一同將手中的餘燼朝著遠處的黑暗用力甩出去,能甩多遠就甩多遠。因為這些餘燼就代表著家中那些作惡多端、令人生厭的鼠輩。這些鼠輩膽大包天,偷糧食,咬傢俱,傳病菌,打地洞,無惡不做,壞事做盡。餘燼拖曳著或明或暗的弧線飛向漆黑的遠處,宛如眾炮齊發,蔚為壯觀。

兒時的年之九

(送老鼠)

下一步,便決絕地、頭也不回地回到家裡去。至此,“送老鼠”的光榮使命才宣告圓滿完成。

按照風俗,往回走的時候不允許回頭看,否則那些剛被甩出去的鼠輩們就會重新跟了回來。可是,年幼的孩子們大多還是按捺不住強烈的好奇心,越不讓回頭看,就越想回頭看。結果,孩子們往往都會或多或少地回頭偷看,到底是不是真的會有老鼠跟著自己跑回來呢?反正,我是沒看到。

雖然年年“送老鼠”,然而家家戶戶卻依然鬧老鼠,而且經年不絕。這似乎也很符合邏輯:不讓你們回頭看,你們就是做不到!看看,家裡還有老鼠不是?但反過來再想,要是以前的人們都做到了,那誰家也不會鬧老鼠了,哪裡用得著現在還去送老鼠呢?這個風俗,當然,也早就不存在了。

“送老鼠”的年俗起源於何時?流行於何地?我還真沒有考證過。細想起來,應該只是人們的一個美好願望罷了。五十年代後期,在全國範圍內就曾掀起過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除“四害”的運動。可到頭來,誰也沒能讓它們絕種。時至今日,它們照樣生生不息。一個物種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想要把另外一個或幾個物種統統斬盡殺絕,有何必?又何益?

甚至,再悲觀一點,就是人類從這個星球消失了,它們可能依然我行我素,暢行天下。

現在,人們居住、辦公、商超用的鋼筋水泥的樓宇林立,室內地面鋪地磚,牆上貼壁磚,道路也硬化,無形之中大大壓縮了老鼠的生存空間。雖然現在“送老鼠”的風俗早已不存,我們周圍已難見老鼠的蹤影了。

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三,照樣可以繼續走親訪友,好吃好喝好招待,悠哉遊哉。

正月十四,這一天是禁止走親訪友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初五、十四、二十三是不能走親訪友的,據說是不吉利。這個說法不光只含正月在內,其它的月份也是一樣。

正月十四晚上和正月十五清晨的炮聲又宣告了新年又一個階段的到來。正月十五,也叫元宵節,在北方家家戶戶要吃元宵。

兒時的年之九

(北方元宵)

元宵是用腥油拌了芝麻、花生碎等做成餡料,再放入盛有江米麵的大籮筐裡滾。幾圈下來,元宵的個頭增大了不少,但比較粗糙,一如中國北方——樸素簡約、粗獷豪放。

兒時的年之九

(小巧精緻)

元宵似乎缺少了南方湯圓的那種小巧與精緻,也缺少了逛花燈、猜燈謎的那種儒雅和婉約,更缺少了一份“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那種含蓄與浪漫。

正月十六的特色就算烤“柏靈火”了。柏靈,聽這名字,百靈,什麼願望都會實現。就像中國人為什麼偏愛蝙蝠、葫蘆以及猴子騎馬一樣,圖的就是那份吉利。

兒時的年之九

(柏靈)

天黑以後,家家戶戶的門前都堆起了柏枝和秸稈。一時間,大街小巷,火光沖天,金星飛舞。柏枝燃燒散發出的清香在空氣中瀰漫,讓人神清氣爽。

兒時的年之九

(篝火熊熊)


一家人或幾家人圍在熊熊的篝火旁,就像茹毛飲血的遠祖一樣,感受著火的偉大與神聖,讓她賜予自己健康和幸福。可以想象,並且毫不誇張,這幅篝火盛景,曾經貫穿了整個人類的進化歷程,並將永遠延續下去。

兒時的年之九

(生命的圖騰)

正因為有了火,人類的祖先才走出了茹毛飲血的矇昧,正因為有了火,人類才跨進了真正意義上的文明。火,可以溫暖身體,可以驅逐野獸,可以祛除百病,可以益壽延年。我們至今在基因的深處依然崇拜著火。火就是人類的圖騰,是生命的圖騰。

人們把饅頭等各色食品投入火中炙烤,稍等一會兒,再扒出來,此時的饅頭雖然灰頭土臉,卻格外焦香。拍掉表面的灰燼,揭去焦煳的部分,留下焦黃和酥脆。掰開來,裡面熱氣騰騰,一家人分而食之。據說,這種柏枝燒烤出來的食品可以祛病延年,好處多多。

兒時的年,已經漸行漸遠,甚至有的已日漸淡忘。兒時的年,再也無從親歷。偶爾,只能在回憶或不經意的夢中,邂逅那種溫情與感動。我們將帶著這份純真的記憶,繼續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