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私域流量,其实没什么高大上的,最接地气的案例

跟大家分享一个把私域流量玩得溜到飞起的案例。

我家附近某大学门口有家烤冷面的小店,大概20平米的一个小店,夫妻俩人经营着。

最近两年来,堂食越来越少,大家基本都是通过美团或饿了么订外卖。老板因为受不了外卖平台的高额服务费(20%+),一怒之下就准备放弃这几个平台,考虑自己送餐。

他首先通过外卖平台的订单,以在外卖中夹送自己微信名片,加微信可享优惠的方式获得了第一批用户,接着建立了简单的配送规则并为学校里每栋宿舍楼建了一个微信群,同一栋楼每次5单以上或100元以上,即可免配送费。

由于学生群体的群体居住的特殊性和免配送费的低门槛,他的微信群靠自发的裂变很快壮大了起来,于是全校20栋宿舍楼都有了他的固定粉丝。

后来,他只需要在每天开门营业后,给每个群一个固定下单的截止时间,就可以实现1-2人配送全校订单了,保守估计每天晚上能送100单(营业额1500-2000元),对于成本不高的夫妻小店来说,现金流很充裕了。很接地气的私域流量玩法,值得大家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