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打仗卻傷亡甚微,為何美軍在戰爭中的傷亡率如此低下?

吳少洪


美國自從建國以來90%以上的時間都在打仗,倘若美國把精力都放在如何發展國家經濟上,恐怕美國的經濟要比今天要發達的多,但是美國每年花費在軍費上和戰爭上的費用數字龐大,連美國總統特朗普都吐槽美國不應該插手中東地區的事務,光在中東花的錢都可以重建美國三次了,另外特朗普還要求自己的盟友交保護費,美國不會再免費為他們提供安保工作。



美國2019到2000年的軍費高達7000多億美元,這個數字再創歷史新高,但也從側面證明了美國在全球戰略的規模不斷擴大,當然軍費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武器的研發,士兵的撫卹金,補貼等等諸多方面,特別是武器的研發是一筆很大的開支,這個週期很漫長,但是卻不得不進行,而美國大兵之所以陣亡率這麼低,主要還是得益於這些先進的武器。



在海灣戰爭中進行了三個軍事行動,第一個是沙漠盾牌,第二個是沙漠風暴,第三個是海上攔截,但這場軍事行動中,美國第一次將大量的高科技武器投入戰場,展示了壓倒性的武器優勢包括制控制電磁優勢,全世界第一次驚覺大規模兵團作戰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以科技武器為主導的戰爭是現代戰爭的主流。

從古代的貼身肉搏作戰,到後來的熱兵器機械戰爭,到現在的高科技戰爭,人類戰爭的模式在不斷升級。現在美國雖然仗打得不少,但是大多數是以高科技作戰,先鎖定目標將軍事基地進行精準打擊毀壞對方的有生力量,然後再派兵前去善後打掃戰場。美國的武器裝備又屬於全球比較頂尖的,所以即便戰爭參加的很多,在優質武器的加持下,美國軍人的陣亡率仍然不是很高。



當然美國大多數作戰都是對外戰爭,這種情況之下,美國並不是自己單獨作戰,而是會聯合其盟友進行聯合戰爭,多國部隊作戰聯合作戰減少了美軍的傷亡,當然和美國作戰的國家武器裝備都普遍不是很好,這些國家還有以游擊隊為主要作戰力量,而游擊隊雖然殺傷力不是很大,但是卻像狗皮膏藥一樣很難甩掉,擾亂的美國軍隊不勝其煩,但是對美軍的殺傷率卻不是很大。

另外美國會通過一些其他辦法減少軍隊的陣亡,比如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就收買了大量的伊拉克高官,讓許多伊拉克士兵減少了抵抗,沒有正面作戰,這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美軍的陣亡。


風雲一點通


美國頻頻打仗,卻如此傷亡率低下,很奇怪?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一點都不復雜。

比如說,將世界所有的國家都縮小成一個人,那麼,這個世界上大概就只有200來號人。這200來號人中,有強壯如牛的,也有弱不禁風的。其中最強大者,自然就是這個叫美利堅的。

這個美利堅,喜歡打人,為了利益,常年累月打了這個打那個,大多數的時候,常常將別人打得鼻青臉腫,自己卻毫髮無損。

但也有被打得遍體鱗傷的時候,闢如對日本;還有被打得滿地找牙的時候,例如對越戰爭;更有被打得心服口服的時候,朝鮮戰爭就是如此!

那些毫髮無損的打鬥,一般都是找準了對象,以一個最強大的身軀,去欺侮小孩老人婦女病人,當然對方毫無還手之力!

仔細理一理,看看美國佬引以為傲的鬥毆,有幾次不是實施群毆,專挑弱者下手?

說得不好聽,對於稍具實力的國家,美國佬,還真沒有什麼單打獨鬥的膽量!更何況挑戰極具實力的對手。


宋思考


美國人嘴裡對於戰爭傷亡情況有過實話嗎?答案是沒有!二戰時期的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美軍方面對外公佈的傷亡數字僅僅是29000人,而德軍卻有將近200000人被俘虜。試想一下,在如此慘烈的登陸戰役中,戰損比例如此懸殊可能嗎?

近現代局部戰爭

從兩個角度來說:二戰結束之後,美國人憑藉著地理位置優勢以及戰爭財富的影響,一躍成為

了世界頂級軍事大國。從上世紀40年代末到如今,美國所參與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實力相差懸殊的戰爭,像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等等,都是以壓倒性優勢取得了勝利。


另外,美國在參戰時通常會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這樣一來,美國人的優勢更加明顯,再加上裝備、軍隊素質和國家經濟等各方面影響,美國人可以說是基本沒有付什麼代價就取得了勝利,能有多大戰損。

慘烈的二戰戰場

除了近半個世紀以來的局部戰爭中,二戰時期美國的戰損還是比較高。歐洲戰場上,美國得益於本土距離以及作戰時間等優勢,面對的德國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戰損低也是情理之中,而且美國人還經常對戰損情況做虛假宣傳。



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可謂是吃進了苦頭,面對當時世界數一數二的日本海軍,美國人雖然最終獲得了勝利,但實事求是的說戰況和戰損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樂觀。在面對連命都不要了的日本人時,美國人同樣傷亡慘重。所以綜合而言,美國人戰損低只不過是表面現象,既有其本身強大實力的因素,也有各種機遇巧合在內。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還是觀念的問題。

美軍軍事作戰上,第一強調勝利,第二強調儘量減少傷亡。

比如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傷亡非常慘重。

伊拉克的36萬精銳部隊,基本被殲滅。

最保守估計,伊拉克軍隊2萬5000人死亡,7萬5000人受傷,傷亡總數10萬人,還有10萬人被俘。

但也有說法為認為伊拉克軍隊死亡接近20萬人。

無論哪個數字比較可靠,伊拉克軍隊傷亡都超過10萬。

而美軍傷亡非常輕微,因戰事身亡的有148人,非戰事身亡的145人。

總數只有283人!

為什麼會傷亡如此至少?

並不僅僅是武器裝備、戰術等的優勢?還有美軍刻意避免傷亡。

海灣戰爭開始,美軍採用非接觸的飽和轟炸。這導致伊拉克一線軍隊損失百分之五十戰鬥力,二線損失百分之三十。

而且從伊拉克到科威特的補給線路被切斷,科威特地區的伊拉克軍隊缺少糧食和彈藥,很快不戰自潰了。

然而,單靠空襲使得伊拉克屈服,還是不可能的。

所以美軍進行了100個小時的地面戰。

誰都知道地面戰會有較大傷亡,所以美軍採用了重裝部隊,比如第1騎兵師,第1裝甲師、第3裝甲師、和第2裝甲騎兵團等部隊。

這些部隊都在重武器的保護下,美軍又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傷亡自然不可能大。

總之,美軍開戰之初就儘量強調0傷亡,減少本國士兵的傷亡數量。


但這種打法對於反恐作戰就不太合適。

以阿富汗為例,塔利班往往隱藏在普什圖民眾中,身穿平民服飾,以各種手段發動襲擊。

這種情況下,美軍的空中和重武器優勢難以發揮,很多時候雙方向西部牛仔一樣對射,所以美軍傷亡較大。

截至2018年底,總計有超過2,400名美軍人員在阿富汗戰死。

表面上似乎死人很多,但塔利班傷亡自然更大,死亡人數是美軍10倍以上。

另外,最倒黴的是阿富汗平民。

阿富汗平民有20萬傷亡。根據聯合國報道,2009年76%的阿富汗平民傷亡是塔利班造成的。

搞笑的是,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卻完全不同。

幾乎是同一時期,俄羅斯打了第一次車臣戰爭。

面對軍事實力不到伊拉克軍隊百分之一的車臣武裝分子,俄軍大敗。

俄軍承認,第一次車臣戰爭陣亡2837人,負傷17892人,失蹤1906人,被俘432人。

而西方認為俄軍傷亡總數至少超過3萬,甚至更多。

車臣領袖杜達耶夫則宣稱俄軍在新年攻勢中就損失超過4000人。

要知道,車臣族總人口才50萬人,武裝分子不過3到4萬,卻把俄軍打成這樣。

傷亡如此之多,並不僅僅是武器裝備較差,而是對人命根本不重視。

車臣戰爭中,開始就讓俄軍步兵和裝甲兵,同敵人短兵相接,打城鎮戰,傷亡自然慘重,換美軍來也是一樣。

而第二次車臣戰爭,俄軍採用遠距離狂轟濫炸方式,將車臣人的據點全部炸平,然後再推進,步兵傷亡就少的多了。


薩沙


在我們的印象中,打仗肯定要死人,規模越大的戰爭可能的死人越多。長平之戰中,前後大約五六十萬人被殺。一戰中,英國、法國等國家戰死士兵均超過一百二十萬,法國傷殘士兵達到了三百萬。二戰中,德國士兵傷亡近千萬士兵,而蘇聯傷亡士兵則超過千萬。美國相比較於其他國家,在戰爭中的傷亡則要少很多。

二戰中,美國陣亡士兵大約為30萬,在主要參戰國中算是比較少。朝鮮戰爭中美國陣亡人數為36574;越南戰爭中美軍陣亡人數為58307;海灣戰爭中美軍直接陣亡人數為148,直接傷病人數為458人;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陣亡4497,其中絕大部分為2003年以後的維和陣亡;阿富汗戰爭到2010年,美軍陣亡約為1000人。

通過上述戰例,我們可以看出美軍的陣亡最大數字是二戰的30萬,其餘戰爭傷亡都相對較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們就以二戰之後,美國曆次戰爭為範本,看一下為什麼美國頻頻打仗,傷亡比例卻非常小。

美國打仗之所以傷亡較小,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

美國除了建國時和建國初期打仗是以弱敵強,其餘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以強凌弱。二戰結束之後,美國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攻打的國家則相對較弱。美國攻打越南的時候,兩個國家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越南則是殖民地國家。海灣戰爭時,美國依靠的是世界上多個一流強國,伊拉克則是一個被兩伊戰爭打殘的國家。阿富汗戰爭時,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阿富汗則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美國以一個超級強國的姿態,欺負弱小國家,傷亡率自然會小很多。

在美國人看來,自己的小命遠遠比武器和金錢等消耗更重要

如果美國在戰爭中傷亡慘重的話,國內極有可能會產生強烈的反戰浪潮。美國在打仗的時候,往往不會顧及武器彈藥的消耗,儘量先用先進的武器打擊敵人,最後才會派出地面部隊進攻。海灣戰爭中,美國各種先進武器輪番上陣,伊拉克的國防力量還沒有見到美軍,幾乎已經被完全摧毀。美軍通過現代高科技武器,速戰速決,很快打敗了伊拉克,地面部隊只需要負責撿人頭即可。美國先進的武器,強大的軍事後勤,也大大降低了美軍的傷亡率。

美軍平時訓練嚴格,戰法革新快

美國人給人的感覺嘻嘻哈哈、吊兒郎當,但是美軍平時的訓練卻非常嚴格。美軍依靠嚴格的訓練造就了一支戰鬥力強、紀律嚴明的強大部隊。美軍在作戰期間的協同作戰能力,武器使用熟練度,單兵作戰素質都遠遠超過自己的對手,在作戰中自然會佔據優勢。

美軍也善於研究和革新戰法。當世界大多數國家還停留在武器數量和人數碾壓的階段時候,美國已經研究出更加先進的戰法。比如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將直升機戰術發揮到極致,直升機被稱為空中坦克。海灣戰爭期間,美軍讓世界見識到了什麼現代化高科技戰爭。侵略南聯盟的時候,美軍又進行了高科技信息戰。由於先進的戰術、戰法,美軍傷亡人數也大大減少。

美軍的整體文化素養也非常高

可能不少人認為文化素養在戰爭中似乎沒有那麼重要。其實現代戰爭從來最倚重的都不是體力。高素質的士兵便可以快速掌握更為高科技的武器,也容易掌握更加複雜、新穎的戰法等。美國的士兵文化素養極高,尤其比戰爭對象高很多,在戰場中也可以轉為優勢,從而降低自身的傷亡。

美軍實戰經驗豐富

二戰之後,沒有哪個國家像美國那樣幾乎時不時就要打仗,美國大多數總統幾乎都要在任期內打仗。一方面打仗固然會造成士兵傷亡,會造成軍費消耗;另一方面戰爭也可以積累美軍的實戰經驗。當今世界上除了以色列等少數幾個國家,沒有哪個國家軍隊的實戰經驗比美軍更加豐富。比如上一次戰爭的中普通士兵,可能就會是下一次戰爭的基層指揮官。美國上到軍方高層,下到普通士兵都從歷次戰爭中積累了相對豐富的實戰經驗,自然有利於在戰爭減少傷亡。

美軍確實在歷次戰爭中的傷亡率比較低,也能在大多數戰爭中獲得一定利益。但是現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在與他國的交流中,應該秉持著和平原則。殊不知“國雖大,然好戰必亡”,窮兵黷武必將沒有好下場。


依稀說史


美國確實常年打仗,但是美軍出現的傷亡如此之小,似乎不像是打了這麼多次戰爭,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多種因素複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美軍的技術優勢不可忽略,由於擁有先進的技術裝備,作戰的壓力極大減小了。以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為例,美國海空軍無可爭議地擁有制海權和制空權,尤其是美國空軍的強力制空和對地支援能力,基本上伊拉克軍隊對美軍空襲沒有一點招架之力。而美國陸軍不僅在自己的裝備上優於對手,由於擁有了制空權,美國空軍先把對手炸的失去大半戰鬥力後陸軍才來清場。即使是陸軍介入之後,美國空軍的近距離空中支援的速度和飽和度也是難以想象的,可能對手的目標一出現,美國陸軍呼叫空軍打擊立刻就解決來,而缺乏現代化戰爭技術的對手則無力回擊。

在技術優勢存在下,美軍的戰術也十分先進,他們崇尚的是非接觸作戰,儘量把對手消滅在精確制導火力中,極力發揮技術優勢不打地面戰。畢竟面對弱小對手,空襲損失較少飛機是可行的,極端情況下不損失飛機或者損失飛機飛行員也能跳傘,那麼出現零傷亡都不是夢。此外,即使迫不得已打地面交戰,美軍就儘量用重型裝備打,不用輕步兵,要打也儘量在野外用重裝部隊打野戰,這就使得部隊的傷亡進一步減小。

當然除去技術和戰術優勢以外,美軍過去這些年打的對手實力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伊拉克空有其表,實際上技術已經落後現代戰爭了,南斯拉夫雖然能夠作出有限抵抗並一度擊落一架美軍飛機,但是面對不需要地面介入一個勁空襲的美國人也是望洋興嘆,只能偶爾反咬一下。至於阿富汗戰爭前期,塔利班選擇正面對抗美軍,結果什麼裝備都沒有的塔利班只好在正面對抗中迅速敗下陣來。不過說美軍在所有戰爭中傷亡甚微也是說不過去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呈現出一個趨勢,就是正面作戰階段傷亡極小,反恐作戰階段傷亡持續攀升。

在伊拉克戰爭正面對抗階段美軍戰死148人,結果在後續的反恐作戰中死亡4000多。在阿富汗戰爭初期美軍死亡人數200人左右,結果打到今天陣亡2200多,加上受傷的過2萬了,這可不算“傷亡甚微”。戰事後期出現美軍傷亡增加,實際上是美軍不得已被拖入了最不願意發生的地面交戰中的輕步兵交戰,在維護地區治安的時候,必須要步兵出動,此時是絕好的襲擊美軍的機會。哪怕用重型坦克來巡邏,也頂不住人家把幾枚甚至十幾枚大口徑炮彈綁一起埋在必經之路上炸。

在這些需要地面作戰尤其是近距離戰鬥,以及類似阿富汗那種特殊山地地形的情況下,美軍技術優勢被極大抵消,其傷亡數量也就開始攀升了。這說明美國人不是神,他們只不過是用技術優勢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傷亡而已。


科羅廖夫


很多人會想當然的認為,就因為美軍的技術先進,所以他們的傷亡率,才會比較低。但是隻要會一下越南,在越戰中,美軍的對手越共,在技術、裝備和技能方面,越共都是全面落後,可美軍的傷亡女,仍然是居高不下。

讓美軍真正的開始,去重視傷亡率的原因,居然是來自新聞改革。在越戰期間,美軍平均在每週,都要陣亡二百人左右。這個數字持續了很久,反正打仗就是要死人的,整個美國社會,對二百人這個數字,也沒啥反應。

但有家報館,突然做了個改革,它不再簡單的,登出美軍的陣亡名單就了事,而是將二百個陣亡將士的相片,印刷在報紙上。就這樣一個變化,用活生生的照片,代替冰冷的鉛字後,引發了整個美國社會的關注,也從此了改變美軍,對將士傷亡的政策。

要知道在二戰時,美軍還是依靠規模,才戰勝了德國和日本,比如:美國的坦克產量,是德國的36倍。這種優勢至上的傳統思想,是一直到了越戰期間,才開始行不通的。

美軍是在整體上改革,從戰略、裝備和具體戰術上,提高戰爭效率。

在越戰期間,美軍可以打贏每一場,他們想打的戰鬥;守住每一個,他們想守的陣地,可到最後,美軍卻輸掉了整個戰爭。戰後,美國人,乃至整個美國社會,都開始深刻檢討越戰的教訓。得出的結論是,成本太高了。

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後,從八十年代開始,美軍才真正具備了,高效使用戰爭資源的能力。

從海灣戰爭開始,美軍進入全球開戰階段,但是他們打的全部戰爭,在表面,都是低傷亡率,而骨子裡,卻都是低成本。為了節約戰爭成本,美軍甚至願意,把軍隊的後勤運輸,都發包給民營機構;美軍很多的無人機操作,居然是在拉斯維加斯的空軍基地控制,讓操作人員三班倒工作,把加班費都省了。還有,美軍開始大量職業化,即提高軍隊素質,還節約費用。

美軍的很多具體措施,目前還沒有完全披露,但少花錢、多辦事這個大趨勢,卻是清楚的,而且這個趨勢,還在持續中。




圓窗觀點


看了這麼多真的很汗顏,打仗不死人?訓練都會死人,何況在境外戰鬥?美軍陣亡人數少是因為美軍陣亡有極多的撫卹金,所以美軍的陣亡評定極其嚴格。

第一個就是必須要在正面交火的過程中,被敵軍的火力直接擊中而當場斃命。也就是說在穿插,佯動,敵後偷襲以及秘密滲透之類的任務過程中犧牲的,不能算作陣亡,這叫遇難。簡而言之就是一定要在正面作戰過程中,一旦脫離了正面作戰環境,其他傷亡都與陣亡無關。

第二,一定是被敵軍的火力直接擊中,間接的也不算陣亡。例如在朝鮮戰場上曾有大兵被子彈反彈擊斃致死的,還有在索馬里被游擊隊炮火轟塌的牆壓死的,這些全不算陣亡,只能算意外遇難。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容易理解,那就是被友軍誤傷,而且美國人經常作出這種事,前些年在伊拉克把英國給滅了。

第三,當場擊斃。就算是在擔架上死掉不能稱之為陣亡,這叫其他原因死亡,連非戰鬥遇難都算不上。

第四,由於戰爭的殘酷性,士兵往往會被打的面目模糊,死無全屍或屍沉大海。這個時候只有身份標牌能夠確定你的身份。當然有人會說人都炸爛了,完整的標牌還在嗎?這也不難解決,直接放到失蹤名單,一切戰後再議。

也就是說,美國大兵要在正面戰場被敵人一槍斃命,還需要身體完整、證件齊全,才能算陣亡。當然還需要人證,必須要有人證明你是符合以上條件的,沒人能出來證明,只能列入失蹤名單。

綜合以上因素,美軍陣亡才如此之少!


冷月龍吟


在越南戰爭之前,美軍的傷亡率並不低。當時,美國的戰爭觀念相對落後,雖然注重戰略設計,但輕視了戰術能力。這帶來嚴重的問題,即美國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但打仗總是顯得很吃力。有一段時間,美國軍方流行所謂的“導彈萬能論”,這使得美國飛行員的作戰水平出現滑坡,後來吃了大虧。

這種觀念的落後,源於美國在“二戰”中的經歷。美國人輕視戰術,是因為其自身擁有的強大物質實力。例如,在戰爭中,美軍喜歡發揮火力優勢,後來就依賴於火力優勢。久而久之,美軍就產生了“躺贏”的觀念,而在“冷戰”前期,美國卻在局部戰爭中頻頻吃虧,經常被實力不如自己的對手給擊敗。

1973年,美國從越南撤軍,輸掉了這場戰爭。此後,美國人便痛定思痛,反思了很多問題。例如,美軍的戰術能力問題,這是必然要改進的。其實,後勤保障方面,一直是美軍的強項,這一點在越南得到了印證,而美軍在這場戰爭中,進一步提升了保障能力,例如傷員救護。

美國軍方開始了革新之路,他們充分吸取在越南的教訓。事實上,這場戰爭美國人敗的徹底,而他們也獲取了很多經驗。此後,美軍對“小單位作戰”更為重視,對戰術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視。這也就是說,經歷了越南戰爭,才使得美國軍方明白了戰術能力的重要性。

1980年代後,美軍更傾向於使用高技術,利用新的科技成果,提升戰爭能力。1990年的海灣戰爭,美軍就是利用科技優勢,對伊拉克實現暴打。毫無疑問,海灣戰爭,使得現代化高科技戰爭的觀念深入人心。隨著美軍科技水平的提升,人員傷亡率也隨之下降,此前某些需要出動地面部隊的作戰任務,逐漸被高科技武器替代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美國在國際上搞霸權主義,經常欺負實力不如自己的國家。換言之,美國喜歡打非對稱性戰爭,在“冷戰”結束後,美國從未與真正的現代化軍事強國發生衝突。在這種情況下,美軍的傷亡率當然會很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可以實現自己的戰略構想。


PS:文中圖片,皆來源於Wikipedia。


圖維坦


這些年呢,美軍四處打仗,而美軍的傷亡,往往是非常低的,而且低到一個令人髮指的地步。

海灣戰爭,打了42天,美軍死亡人數是292人,裡面一半是非戰鬥減員。科索沃戰爭,美軍死了兩個,原因是一架阿帕奇墜機。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軍打的地面戰爭和治安戰時間較長,傷亡人數也比較多。阿富汗戰爭到2010年的時候,美軍才有1000人陣亡,到現在,美軍陣亡2400人。伊拉克戰爭在2003年5月1日,小布什宣佈伊拉克政府軍戰敗,美軍獲勝之時,美軍陣亡139人。而後來的治安戰裡面,一直到現在,美國總共死了4400多人。

可以看出一點,常規戰,美軍傷亡極低,伊拉克戰爭在和薩達姆的政府軍作戰美軍才陣亡139人,要命的反倒是後面的治安戰。美軍傷亡低,最直接的原因是時代翻篇了,不是一戰二戰時期那樣,打仗是拿人命去填的時代了。

1991年的海灣戰爭開始,美軍告訴全世界該怎麼打仗了,不是冒冒失失把幾十萬大軍從地面開進去了,而是應該從空中打擊,結合衛星、雷達、偵察機、電子干擾機等去作戰。你伊拉克軍隊連美軍影子都沒看見,你怎麼和美軍打?你怎麼讓美軍傷亡慘重?

最直接的對比就是海灣戰爭前的兩伊戰爭,伊朗伊拉克雙方,拿著飛毛腿山毛櫸,天上飛著F14、米格29,地面駕駛T72,結果打了個塹壕戰、毒氣戰、刺刀衝鋒、人肉排雷、人肉炸坦克這些一戰時期的戰術。他們手裡那些武器,咱們都沒有,結果愣是差點打成石器時代的戰爭。

當年海灣戰爭,所有人都坐在電視前等著美軍在伊拉克血流成河的消息,看到巴格達上空導彈火箭炮打的跟煙花一樣,看的熱血沸騰,結果那些東西壓根打不到人;當美軍地面出兵了,咱們又開始琢磨,伊拉克機會來了,結果這會兒伊拉克壓根沒什麼抵抗能力了,你尷尬不?美軍的思路:我有空中優勢,我為何要去打地面戰?為何要用人命去填?用網上一句經典句子去講就是:窮則戰術開花,達則給我炸。

另外,美軍單兵戰鬥力不低。很多人眼裡,美軍是少爺兵,美軍同等裝備打不過塔利班。實際上,美軍的訓練極其嚴苛,是直接為戰爭做準備的,而不是花架子。全世界的軍隊在訓練方面,都是在學習美軍的,包括咱們,其正規化、專業度,咱們現在還是比不過的。

美軍在伊拉克的戰場上,總共陣亡4000多人,這4000多人咋死的?狙擊手、迫擊炮、自殺式襲擊、汽車炸彈等,死在這些東西手裡了。打個比方,你正執勤站崗呢,過來一個伊拉克人,你看著他無害,結果一靠近,他按動遙控器,爆炸了,美軍不少人都死在這上面了。這些逐屋的巷戰當中,美軍的優勢無法發揮,總不能用戰斧式巡航導彈去炸一個帳篷吧,靠的也就是美軍那幾輛悍馬,換成別的國家軍隊,這麼多年,能否保證陣亡人數在5000以下麼?還是比較難。

美國人其實是反戰的,這點奇葩不?美國四處開戰,結果國內鋪天蓋地的反戰,越南、朝鮮都是這樣。美國在外面陣亡一個人,就深深地刺痛國內的反戰神經,美國的反戰勢力,就是抓住這個傷亡來打算盤的。美國每次開戰,國內動員都得花不少力氣,忽悠美國民眾去支持戰爭,當年薩達姆就打著美國老百姓反戰的如意算盤去打海灣戰爭,結果差點把命丟了。既然美國官方要忽悠那些吃瓜群眾,你就得在戰場上降低傷亡,不降低不行,國內那群人他抗議啊。

美軍傷亡低,首先是交戰雙方武器戰術層面,代差巨大,伊拉克還玩刺刀衝鋒呢,美國人把戰術都上升到天上的衛星層次了,這傷亡要是再大,就說不過去了。再就是美軍訓練有素,戰場經驗豐富。美軍要學習的地方,實在太多,不光是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