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北涼275窟:敦煌最古老的洞窟

洞窟檔案

洞窟編號:275

時代:北涼(距今1600左右)

洞窟形制:縱長方形盝頂殿堂窟

位置:九層樓右側

第275窟建於北涼,是“北涼三窟”中面積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的洞窟。它的建築形制獨特,為縱長方形盝頂殿堂窟,以繪塑結合手法表現的窟頂中央的平棋圖案和人字坡上的檁椽結構象徵著傳統木質結構。

莫高窟北涼275窟:敦煌最古老的洞窟

正壁(西壁)中央塑高3.40米的彌勒菩薩像,體量高大,雄健挺拔,身披長巾,腰繫長裙,揚掌交腳坐雙獅座上,面相豐圓,神情超然。

其造型風格及坐具、服飾均表現出西域佛教藝術的影響,具有十六國時期造像的顯著特點。

衣服的褶皺和起伏由貼泥條和陰刻線的手法表現,更使佛像富有動感。

左壁(南壁)、右壁(北壁)上段對稱開龕,西起第一、二為闕形方龕,內塑交腳坐菩薩,第三為圓券型雙樹龕,內塑思維菩薩,象徵樹下思維。

左壁中段繪佛傳之出遊四門故事和右壁中段並列繪有五副本生故事畫,都以早期土紅色為底色繪製,表現了釋迦牟尼前世的忍辱犧牲。

莫高窟北涼275窟:敦煌最古老的洞窟

右壁左起為毗楞竭梨王本生、虔闍尼婆梨王本生、屍毗王本生和月光王本生,表現的都是釋迦牟尼前生的事蹟,宣揚佛教所倡導的忍辱犧牲的精神。

毗楞竭梨王本生和虔闍尼婆梨王本生的某些內容相似,均描寫二王心好妙法,有婆羅門名勞度叉者自稱能說法,但以在求法者身上釘千釘(毗楞竭梨王)、燃千燈(虔闍尼婆梨王)為條件。

二王求法心切,不顧勸阻,毅然同意讓勞度叉釘千釘,燃千燈。畫面上前者婆羅門執釘揮錘向毗楞竭梨王胸部釘釘,眷屬跪於地上作嚎哭狀;後者婆羅門向虔闍尼婆梨王身上燃燈,眷屬於一側跪地作悲傷狀。

屍毗王本生講的是割肉喂鷹的故事。

月光王樂善好施,馳譽諸國。有一小國國王毗摩斯那心生忌妒,遂募婆羅門乞月光王頭。有勞度叉應徵,至月光王處乞頭,月光王允之。勞度叉持刀欲砍頭,被樹神以神通力懲治。月光王對樹神說,我於此樹下曾以頭施人九百九十九次,施此一次,即滿千數,遂由婆羅門砍頭而去。

莫高窟北涼275窟:敦煌最古老的洞窟

莫高窟北涼275窟:敦煌最古老的洞窟

▲(275窟出遊四門之遇見老人)

莫高窟北涼275窟:敦煌最古老的洞窟

▲(275窟飛天)

莫高窟北涼275窟:敦煌最古老的洞窟

▲(275窟快目王施眼本生)

此窟的佈局安排蘊含著佛教思想,彌勒佛是佛教中的“未來佛”,也是“兜率天宮”的主宰,兩旁的交腳坐菩薩與闕形龕,象徵彌勒菩薩高居“兜率天宮”。另外,闕是最具代表的中國傳統禮儀性建築,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將闕與龕相結合來表現兜率天宮是此窟首創,並在北朝石窟中多次出現,但在內地石窟中卻鮮有發現。——史葦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