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上世紀八十年代,費孝通的一個學生在吳江圖書館發現了費老母親楊紉蘭寫的《〈女界鍾〉序》,費老很高興,便委託吳江圖書館複製了這篇文章。後來費老將它編入了《愛我家鄉》這個集子,在集子的“卷前”話中,費老這樣說:“……先母遺文系一九0三年所作,《女界鍾》為我國爭取女權之先聲,著者具名‘愛自由者金一’,系同邑金松岑先生。”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女界鍾》楊序兩頁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女界鍾》楊序兩頁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愛我家鄉》封面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愛我家鄉》封底

都知道吳江同裡的金松岑是著名的教育家,費孝通便曾就學於他,但沒有多少人記得,金松岑還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有其地位,他的論著《女界鍾》是近代中國論述婦女問題的第一部專著,所以費孝通先生有“先聲”之說。還有人將金松岑與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聯繫起來,稱他為“女界的盧梭”呢。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金松岑

金松岑生活在風雲激盪的歲月,他16歲當上秀才的時候,康有為已在鼓吹變法,而幾年之後一場中日甲午戰爭,更激起中國民眾的雪恥之怒、求變之願。於是他跟同鄉陳去病一起在同裡創辦雪恥學會,又赴上海加入蔡元培創辦的愛國學社,與民主革命的著名人士章太炎、鄒容同室共事,並資助鄒容出版《革命軍》。光緒二十九年(1903)蘇報案發,章太炎、鄒容被捕入獄,愛國學社也被迫解散。金松岑就是在這一年回到家鄉,“竭四星期之力”,寫出了《女界鍾》一書。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女界鍾》封面

在《女界鍾》裡,金松岑痛批“女訓”“相夫”“閫範”的封建倫理,怒斥纏足、裝飾、迷信、拘束之惡俗障害。他認為“愛國與救世,乃女子之本分也”,希望婦女“以炯炯之眸,橫覽世界”“以纖纖之手,扶住江山”。金松岑極力主張婦女應該有入學、營業、參政、理財的權利,應該有自由交友、自由婚姻的權利。而女子受教育權是伸張女權、實現男女平權的前提。金松岑不但提出主張,還身體力行,寫出《女界鍾》的下一年,他就在家鄉同裡鎮辦起了明華女校,這是吳江縣內第一所專為女子開設的現代學校。金松岑在女校親任語文、音樂課,還為明華女校作了《女子入學歌》,開首唱道:“二十世紀女學生,美哉新國民。”而其後不久,同邑松陵鎮有王菼辦起了愛德女校,金松岑的學生任味知則在同裡鎮辦了麗則女校。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麗則女學舊址


爭取女權的警鐘會在吳江一個小鎮率先敲響,這恐怕跟這個小鎮在經濟、文化方面的特異性有關。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同裡古鎮

同裡鎮通公路還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千百年間它是隻靠小船與外界發生聯繫的。交通的不便反使它少受許多戰亂禍害,讓富裕人家樂於安頓在此。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統計,鎮上兩千多戶人家,一半以上為地主。有錢人多,讀書人就多,對外面世界的變化就比較敏感。費孝通母親、同裡大戶女子楊紉蘭為《女界鍾》所作序中,就提到了法國政治家羅蘭夫人、美國作家批茶女士、俄國女傑蘇菲亞、法國聖女貞德,這些都是當時西方女權運動中樹立起來的先進女性形象,而一箇中國小鎮的女子已經從閨閣繡戶中向她們投去了羨慕的目光。同裡偏居一隅卻並不閉塞,它是中國最早感受到西學西風的一個角落。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楊紉蘭與孩子們


同裡地主眾多,又是個封建道德氣氛特別濃烈的地方。我們依據《嘉慶同裡志》作一個簡單的統計,便能管窺一斑。這本地方誌上記載的“節烈”女子,也就是為守貞節而不正常死亡的女子,僅清朝年間就有33名,死法有自盡的、投水的、絕粒的、剖腹的,如此悲慘冤魂,卻是用來示範當榜樣的!東西文化在這裡交匯、衝撞,促進了女界之鐘的鑄造。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同裡

女界警鐘率先敲響,又恐怕跟金松岑較早接受中國本土民主思想有關。明末清初,吳江有個驚隱詩社,顧炎武為其社員,他提出的口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帶有民主啟蒙的性質,對吳江學者影響巨大,金松岑便是信奉者之一。金松岑在《女界鍾》裡寫道:“顧亭林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豈獨匹夫然哉?雖匹婦,亦與有責焉耳。”金松岑妥妥地將顧炎武的主張轉化為《女界鍾》的一個思想來源,自此,“天下興亡,夫婦有責”成為了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悠遠鐘聲。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顧炎武


同裡出了個金松岑,金松岑寫了本《女界鍾》,這就讓吳江註定要成為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戰略要地、橋頭堡壘。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金松岑


《婦女評論》是五四時期最早的婦女雜誌之一,它的社址就設在同裡鎮。這份雜誌分銷十四省,在二十個城市設立代派處。瞿秋白在這本刊物上發表過評論和譯文,他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人物。葉聖陶不但在這本刊物上發表議論文字、文學作品,還為雜誌代派發行,他後來是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現在我們知道,這本《婦女評論》是“蘇州婦女問題討論會”的會刊,創刊於192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但我們還不知道雜誌社在同裡的具體情況,也沒有弄清哪一位同里人士在操作此事,不過,從現存九期《婦女評論》中,我們見到不少同里人的身影,而且他們都跟金松岑有直接的聯繫。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婦女評論》封面

《婦女評論》第一卷第一期發表金侶琴的文章《女子對於勞動應取的態度》,這個金侶琴是金松岑的堂弟,又是金松岑在同裡創辦的同川學校的畢業生。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同期《婦女評論》上又有薛噓雲的調查報告《無錫紗絲廠女工的現狀》,這個薛噓雲也是同川學校畢業生。薛噓雲還有文章《女青年團》《女政治家傳略》分別登載在一卷第四期和二卷第三期上,薛噓雲又為這份雜誌在無錫開設分派處,其時他是無錫三師附小的教員。


《婦女評論》的一卷第二期上有任味知的譯作《小孩子的日記》,他也是金松岑的學生。


還有時在上海復旦大學的金松岑堂弟兼學生金仲禹、時在南京高等師範的金松岑學生薛天遊參與了雜誌的分派。


《婦女評論》可以看作是對《女界鍾》的迴響,一群金松岑的學生在實踐著老師的學說。而數年之後,共產黨員張應春則將一腔熱血灑在了婦女解放的求索之路上。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張應春

張應春是吳江黎裡葫蘆兜村的女孩子,父親張農曾在黎裡任教,還一度在柳亞子家當過塾師,因為喜歡吟詠,加入了柳亞子組織的南社。雖入了革命詩社,這位張先生卻並不能革盡族中的封建舊習。張應春母親金氏連生四胎為女,便遭家族歧視,以致於弄得幾乎精神失常。這一幕刺激了少年張應春,在她心中埋下了解放婦女的理想種子。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少年張應春


“五四”運動帶來的新思潮使這顆種子立刻發了芽。1919年,張應春考入了上海女子體育專科學校。按中國傳統道德,女子應以井臼灶臺為伴、針繡女紅為業,體育練胳膊練腿,那是男子漢的勾當,但張應春偏偏去學體育,還是專科。她說:“學體育就是要身體好,摘掉‘東亞病夫’這個恥辱稱號!”上海是個多元文化之地,其時各種新思潮正蓬勃而來,這讓張應春愈發變得開朗豁達。暑假在家,她會在乘涼場中大大方方表演體操、手球。在女子體校期間,張應春還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參加過上海的愛國群眾活動,開始顯露其政治熱情和才能。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張應春(左一)練習刀舞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 1922年張應春(左二)畢業於上海中國女子體育學校


1924年,國共合作,張應春在任教的松江景賢女子中學加入了改組後的國民黨,自此踏上革命之路。張應春的第一個革命舉動是剪去髮髻以倡新風。現在的我們根本無法想象,當時的女子,剪個髮髻也會引起強烈的非難。父親張農寫信嚴加責備,張應春幾次解釋,父親都聽不進去,只得寫信相告:“大人苟終弗兒諒者,兒且遠走北國,終身不復寧家矣!”張詩人在女兒面前頓時斷了思路,不敢再提此事。張應春終究沒有“遠走北國”,下一年春天她就回了黎裡,齊耳短髮的她成為古鎮上的另類。那年3月孫中山逝世,黎裡各界召開追悼大會,會後遊行,張應春和另一名國民黨員同扶孫中山遺像走在隊伍前面,一群孩子追在後面,他們不是看孫中山的遺像,而是看張應春的頭髮,還大聲叫著:“快來看‘盛澤尼姑’呀!”嗚呼!剪個頭髮尚且如此,可見倡導婦女解放有多艱難。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張應春(右一)參加遊行


當年8月,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骨幹的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在上海成立,張應春受柳亞子先生推薦被選為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婦女部長。當時國民黨右派抬頭,黨內鬥爭激烈。為提高思想水平,張應春主動要求到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主持的上海大學社會科學系旁聽。在上海大學,她聽瞿秋白、惲代英講課,接觸到了馬列主義。如久旱逢甘霖,革命理論讓她更覺心明眼亮,就在那一年11月,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1926年4月5日,張應春等吳江縣國民黨部女黨員歡迎瞿秋白、楊之華到吳江


背上新的理論武器,張應春如虎添翼,1926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那天,她在上海創辦了《吳江婦女》雜誌。作為主編,她親撰重頭文章,在這塊新闢的陣地上衝鋒陷陣,火力全開。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吳江婦女》封面


在《吳江婦女》創刊號的《國際婦女紀念日與吳江婦女》一文中,張應春說:“革命先進國領袖——列寧,告訴我們說:‘全世界的人類,有兩個階級——壓迫和被壓迫’。”緊接著她這樣寫道:吳江婦女要“為自己的經濟獨立,為社會上法律上教育上,求種種的平等,而在這國際紀念日來聯合全世界的戰線奮鬥,向壓迫階級進攻!”在《吳江婦女》第四期,張應春又在《我們應該怎樣紀念‘五卅’》一文中大聲呼籲:“姊妹們!我們要明白,我們的得到解放,非賴國民革命成功不得解放的,因為社會制度不改革,宗法思想永不能打破,而重男輕女的現象永久存在的。”張應春認為婦女解放有賴社會的變革,較之同鄉前輩金松岑,她對於婦女解放的道路是看得更清楚的。


就在《吳江婦女》創刊不久,北京發生了“三·一八”慘案,段祺瑞執政府向市民開槍,殺死殺傷數百名市民,其中就有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會主席劉和珍。張應春在《吳江婦女》第二期發表《中國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婦女部為段祺瑞慘殺北京市民宣言》,文中說:“革命的事業,沒有流血,是不會成功的,但是隻流男子的血,不流女子的血,還是不夠。”“我們誓死要從紅色的血泊裡邊,找著光明的途路,建設起光華燦爛的社會來。”在《吳江婦女》第三期的文章《邵飄萍夫人之死》中,張應春又大聲疾呼:“姊妹們,起來,殺出一條幸福的、光明的路來吧!”為了婦女解放的光明前途,張應春是下定了不惜流血犧牲的決心的。較之前幾年在《婦女評論》上撰文的同鄉們,張應春的呼聲是更加凌厲的。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張應春


張應春主持的江蘇省黨部的工作卓有成效,截止1927年4月,江蘇各地已成立二十三個國民黨市、縣黨部婦女部,一些市縣還建立起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社、婦女解放協會等群眾組織。在張應春奮力推動下,江蘇的婦女運動已不只是呼籲和鼓動,而成為切切實實的組織和行動。這一點,金松岑和他的學生們更是不能企及。


1927年4月2日,國民黨江蘇省黨部由上海遷往南京,張應春作為黨部執行委員兼部女部長因病暫未前往。當時張應春在中共黨內同時擔任著江浙區委婦女委員會委員等職務,而南京國民黨反動派已經露出清黨反共獠牙,蠢蠢欲動,去南京是十分危險的。但是越是危急越需要人去勇敢應對,收到組織的急電之後,張應春不顧身上病痛,不顧家人勸阻,毅然奔赴南京。4月11日,張應春在南京找同志聯絡,而此前江蘇省黨部已被國民黨右派搗毀,省黨部的共產黨員也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張應春撞上潛伏守候的國民黨特務,未能脫身。敵人對張應春嚴刑逼供,打昏過去用冷水潑醒再打。張應春咬緊牙關,寧死不屈,最後被裝入麻袋,用刀活活刺死。她的遺體被秘密運到南京道濟門外九龍橋下,投入了秦淮河中。張應春為中國婦女、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流盡了“女子的血”。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張應春烈士墓


如今,中國婦女已經享受到與男子同等的權利,張應春期盼的“光華燦爛的社會”也正從理想變為現實,一百多年前金松岑的憂心啟蒙、九十多年前張應春的浴血奮鬥已經開花結果。


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張應春雕像

金松岑敲響警世鐘,張應春吹起衝鋒號,婦女解放路上,寫滿吳江的驕傲!



徵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

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