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史家營鄉,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西北部山區,距區政府65公里,西北兩面與門頭溝區接壤,東鄰大安山和佛子莊鄉,南接霞雲嶺鄉。

因鄉政府駐地原在史家營村而得名,1976年遷駐北澗,名稱沿舊未改。原屬宛平縣,1952年劃歸京西礦區,1958年併入周口店區,1960年1月改屬房山縣,1987年1月房山縣與燕山區合併建房山區後,該鄉又屬房山區。1958年成立河北人民公社,為史家營管理區,1961年改稱史家營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

下轄12個村委會:鴛鴦水村、柳林水村、楊林水村、青林臺村、秋林鋪村、蓮花庵村、曹家房村、史家營村、大村澗村、西嶽臺村、青土澗村、金雞臺村。史家營鄉。

氣候屬山地半溼潤氣候較涼區。代表性土壤為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和山地淋溶褐土。河流有大堰臺溝,自西北而東南流注大石河,是大石河上游主要支流之一,建有大窖水庫。

全鄉地處太行山系百花山脈東南麓,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山體走向為東北 —西南,百花山最高處海拔1991.18米,最低處位於柳林水村,海拔395米,山峰高度一般都在海拔500—800米之間,屬低山地貌, 是大石河北支源頭。

年最高氣溫月平均 26.5 ℃,最低氣溫月平均 6.4 ℃。擁有耕地 1918 畝,園地 4558.5 畝,林地 9855 公頃,林業覆蓋率 75.1 % 。盛產核桃、花椒等乾鮮果品。

煤礦資源十分豐富,儲量約兩億噸,是低灰分、高發熱量的優質無煙煤。分佈在百花山向斜構造的南翼,即東北起青土澗、西南至秋林鋪長達10餘公里的地帶內。這裡的煤主要蘊藏在古生代的石炭紀、二迭紀和中生代的侏羅紀的地層中。

春旱與秋風是全鄉普遍災害。1968年7月28日遭嚴重雹災,糧食無收,果樹損傷慘重,尤以花椒為甚。個別村曾發生過泥石流,有傷人毀屋等災情。

該鄉在房山區農業規劃中為北部山地河谷宜果、林、糧區。全鄉耕地集中分佈在楊林水溝、青林臺溝、史家營溝三條主要溝峪和幾條支溝之中。主要農作物是玉米、穀子。山場廣闊,山地河谷宜果宜林,果產品有柿子、核桃、花椒等。

史家營鄉旅遊資源獨特,開發潛力巨大 。聖蓮山旅遊風景區,是一處集綠色生態、奇山異峰、宗教文化、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素有京西“小五嶽”之稱。“京郊生態名山,人類綠色家園”百花山旅遊風景區有野花上千種、野生動物 36 種、鳥類 130 種,是一處集生態休閒度假、科普康體健身和避暑觀光於一體的旅遊勝地。鄉境內還有“小西天”瑞雲寺和溶洞群等開發價值很高的旅遊景點。

在聖連山景區內成立建設了“郭建勳個人藝術館”,總投資500萬元,展覽房屋7間,館內集中陳列了郭建勳先生書畫和根雕藝術作品,展示了郭先生四十餘年的藝術追求和成果。該藝術館作為一件當代文化現象代表了盛世的文明祥和主旋律,加深了聖蓮山景區乃至全鄉的旅遊文化底蘊。聖蓮山景區內正在復修的39米高的老子像,擬申報世界吉尼斯記錄,屆時將成為世界最高的老子塑像。


曹家坊村瑞雲寺是鄉內重要古蹟,該寺創建於遼金時期,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為歷代佛教勝性地,民國初改為道觀,已列為房山區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的百花山是該鄉西部天然屏障,也是房山區與門頭溝區天然分界線。因春天百花盛開,故名百花山。山勢高聳,山頂開闊平坦,有古廟一座,十一棵合抱粗古云杉蔥蘢旺盛。山腰林木茂密。該山是京郊名山之一,旅遊業正在發展之中,有盤山公路直通山頂。同時打造百花山農曆五月十八傳統廟會,弘揚景區文化,每年4月10日至5月20日舉辦京西映山紅觀光節,遊客可以同時賞花觀寺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北京小西藏腹地——房山史家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