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许健

从小,在录音机听相声

三岁,在父母的厂子里能说相声

十岁,天津少儿曲校学习相声

十五岁,进入中国北方曲校系统学习相声艺术

……

年纪不大,经历不少。

经历了相声的低谷与如今的火爆,无论环境怎样,许健就一句话:我打小学的相声就是得规规矩矩说相声,我不想偏离自己的初衷。


谦祥益的舞台上,许健和谷宗瀚这对搭档,是观众辨识度较高的一对演员——铁刨花&大脚豆。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3岁,会说相声了

许健爸爸是个相声迷,许健还没出生,爸爸成天在家用录音机放相声。

回忆当初,许健从小算说话比较早的,“我妈说我八九个月的时候就会说话了,算是说话比较早的孩子,从小还不会走就成天坐在床上“巴巴”地说话。”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受我爸影响,还在娘胎的时候,每天听的就是相声。所以,我小时候自然而然地喜欢上相声,家里有个双卡的录音机,我会用的第一个家用电器就是它。”那时,小许健已经会用空白磁带录下电台里播放的《每日相声》。

让家里特别吃惊的一次,许健妈妈带儿子去厂里,自己忙着工作,没一会儿,一位同事过来跟许健妈妈说:"去看看你儿子吧,他正给大伙儿说相声了!”妈妈说不可能啊,跑过去一看,可不,三岁多的许健正在把自己从录音机里学会的相声有模有样地“演”出来了。

9岁时,许健爸爸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天津少儿曲校的招生广告,有相声、快板、鼓曲、乐器伴奏,爸爸问许健:有个地儿能学相声,你学不学?许健一口答应要学,父亲又找补一句:这个可是要交学费的,别回头我把学费交了,你又不学,那钱就糟践了。许健坚定地说:我学。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1995年,小学4年级的许健刚10岁,报名考入了天津市的少儿曲校,面试的老师有田立禾、佟守本,还有日后所拜的师父刘俊杰。


感谢每一位启蒙老师

直到现在,许健仍然能感恩少儿曲校时的几位任教老师。许健学得很用功,老师从来都不含糊。记得学《报菜名》时,前面的垫话部分,有一个包袱儿许健怎么都使不对,一个多月还没迈过这个坎儿。发现学生有问题,老师不会再继续往下面教,“你非得把这个坎儿迈过去,咱才能往下进行。”

当时许健有点打退堂鼓,回家哭着跟爸爸说:“相声太难了,我不学了。”爸爸说:“你要是不学也可以,我希望你再试试,如果能攻克这个难关,学相声就会更自信了。”当着爸爸的面,许健说了一遍《报菜名》。爸爸说:"别看我不会说,但是我会听,你说不对的地方,连我都听出来了,你再想想,老师怎么讲的。"

再上课时,许健的表演完成得很好,连老师都站起来激动地鼓掌。“那时候我说得好,老师比我都高兴!真是给我树立信心,让我坚持学下来。”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当时只有11岁的许健,虽然只有小学五年级,已经可以登台“孩子逗孩子”了。同年,1996年,许健开始参加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节目的录制,当时节目组专门邀请天津少儿曲校做的一期节目,去一个录影棚录制的节目,许健和裘英俊攒的底。看到孩子的表演上了电视台,爸爸也特别高兴,觉得孩子能站在台上演出了,很有成就感。


父子情深

在许健看来,爸爸是严父,从爸爸嘴里,小时候从来没听到过爸爸的夸奖,在孩子面前,永远是你“这不行、那不行”,生怕孩子骄傲,但是在外人面前都是“我儿子挺好”。“现在我爸上岁数了,我也成熟了,我爸在我面前会说一句‘儿子不错。’”现在,许健几乎每天都要在园子里演出,但是爸爸却很少来现场听。

有时坐在电视前看儿子演出,看完总会用微信给儿子留言,觉得你哪里演得还有可能提高。“别看我爸没学过相声,但是他提出的意见我会采纳,因为他代表了观众,他听相声的年头儿比我年龄都长。”现在,爷俩儿坐一起聊天,一个传统活有时能聊一顿酒的工夫。正是家里对孩子兴趣的尊重和付出,才帮助许健走到今天这一步。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众师栽培皆受益

聊天中,许健一直认为自己属于“运气好”的。无论是少儿曲校,还是后来上的北方曲校,自己遇到的老师都是认真负责,而且在艺术上有造诣的老师。

刚上北方曲校,教许健的郑福山老师对待作品特别严格,“那时候我说得不好,老师急得都吃速效救心丸了,你就想这老师得多负责任吧!”许健回忆道。

之后,分专业组,许健又跟着佟守本老师学了三年;上到大专,魏文华魏奶奶教他,那时候,期末考试,许健换三身衣服,为三个女同学助演。“那时,魏奶奶就说是历练我,别人一个节目,除了我自己考试的那个节目,还要再准备三个,你说这样能不进步吗?”许健说。

曲校后来要成立一个尖子班,魏奶奶把许健推荐过去,然后,许健就开始跟着刘俊杰先生学相声。当时被推荐的时候,许健还很不舍得,问魏先生:“奶奶,您不要我了?”先生回答他:“是,我是不要你了。传统的东西你都学这么多了,我推荐你去俊杰那,接触一些新活不更好吗?”许健这才明白魏先生这是为了帮他今后“多一条腿走路”,而不是只抱着传统的活。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拜在刘俊杰门下是上辈子修来的福

后来,许健拜师刘俊杰先生,真切地感受到从传统活“跨界”到新相声中的难处,好在,师父讲得好,寓教于乐,开着玩笑就把自己的理解传授给学生。

“我师父对于我的影响,不光是做艺方面,怎么做人才是走正道也是师父手把手教我的。每当我在处世方面欠妥,师父总会及时、耐心地帮我指出。”在师父三十多位门生中,许健排行第六,他说,自己一定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才会在今生遇到了师父。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在这位徒弟眼中,师父刘俊杰是一位“授之以渔”的恩师。上学期间,师父不仅会和学生讲如何表演相声,也会分享相声的创作思路,比如创作的主线是什么?怎样加包袱儿等等……

偶尔,师父也会“顽童”一把,当他创作出新作品时,会非常兴奋,有时凌晨一点,许健接到师父的电话,电话那头,师父会一直分享自己的新本子,有时兴奋起来,两三个钟头电话都撂不下。

如今,许健在谦祥益为新学员讲课的时候,也在师父的引导下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继续传承之路。


相声本真,我愿一直守护

许健虽然年轻,却也经历了听相声以中老年观众居多的90年代,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走进茶馆听相声。

从学相声到说相声,许健一直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相声演员要有自己的原则,站在台上胡说,那不叫相声,相声要有故事、有主线、有人物,这是从小学艺,老先生们的教诲。无论什么样的市场环境,我们都应该坚守相声本真。”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从曲校毕业,许健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很多演出团体,也曾在北京的团体待过。许健说舍不得天津,喜欢天津的相声土壤。在天津的演出舞台,许健感受到天津观众对于相声艺术本身是尊重的,同时也尊重相声演员,来欣赏艺术,而不是来看“玩意儿”的。演员和观众的良好关系,是促使相声健康、良性发展的前提。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在许健的认知中,演员本身要自爱,台上说的每一句话还有用的每个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演员本身要尊重相声,这样观众才有可能尊重你、尊重相声。

“在谦祥益,我感觉这是和我自己学习、坚持的路子是一致的。”谦祥益的负责人史伯伯说过,希望谦祥益的演员都能成为艺术家,我们现在讨论相声,不是弄“快餐式”的相声,我们要坚持相声的本真,有人物,有立意,有故事,有包袱,在多年舞台的历练中,许健更多地认识到“要好好说相声,说好相声”,方是长久之计。他希望:“等我百年之后,还有人在说我的相声,说明我的作品就有价值。业内的人说起我,觉得相声说得不错,那我就觉得自己没白活。”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在这儿,是家的感觉

在谦祥益,是和家人相处,大家没有隔阂,人情大过制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在后台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人要是有事了,其他人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援。每周的例会,一后台的人给一对演员出主意,帮他们找包袱儿,这在全国的艺术团体里都非常少见。因为在谦祥益,大伙儿不是只想着“自己好”“自己的节目火”,而是“只有大伙儿的节目都好,观众才能认可谦祥益。”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谦祥益的制度,要求常出新作品、出好作品,这就对演员有要求,那些想指着一两段相声能活一辈子的演员在谦祥益是无法生存的。这样的制度也是为了演员好,史伯伯曾经对大伙儿说:能耐是长在自己身上的,克服自己的惰性,多研究传统活,让自己的技艺更精湛,以后不管你在哪都错不了。从长远看,史伯伯的这个要求,说小了是为谦祥益和演员好,说大了,是为了相声好,为了相声的未来着想。


感谢搭档

提起搭档谷宗翰,许健说:“我挺感谢我这个兄弟的!”谦祥益的演出质量和节目的数量在全国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近几年许健也开始投身于创作,对作品比较较真儿,“为了节目的完美呈现,在文本的推敲过程中,我会要求搭档在内容和表演上,不断的改进,小谷也从来不敷衍,在艺术观上,我们也非常契合。”希望他们携手并进,在未来的艺术道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其实,熟悉许健的老观众都知道,谦祥益的“山花烂漫”组合说的是许健和刘春山这对搭档。去年,合作了12年的老搭档刘春山去了北京德云社发展,如今回忆起昔日搭档,许健这样评价刘春山:“他是一个创作型才子,他的作品多次登上春晚舞台,他创作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段子,比如经典的《智取威虎山》《新八扇屏》,所以在创作上,他是我非常钦佩的老大哥。”就算现在两个人“和平分手”,在业务上没有合作,但私下,二人还是好朋友,没事的时候会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转型演员兼创作

刘春山离开后,许健也开始尝试创作相声,一来,师父刘俊杰当初没少讲自己的创作思路,二来,也是多年来受老搭档影响。在最近的一年多,许健创作了六段相声和一部经典的津味相声剧,受到了很多好评。“对于创作,有时感觉自我良好的时候,可到了舞台就不灵光,所以,对于创作,只有‘趟着走’去试。”许健说,“从表演相声到创作相声,对我来说是一种升华,从之前表演型演员到表演兼创作的转型,难度真的挺大。”

许健:我做不了一个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不管怎样,几个不错的作品创作也是让许健逐渐找到自信,对他来说,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对一名演员来说,这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路。

按他的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做艺上我不是最好的,但我会努力。做人上,我不是完人,但我要做一个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