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要拍續集?劇二代撲街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播了兩月之久的《錦衣之下》終於迎來了會員大結局。


55集的劇集卻沒有把結局交代明白,結尾幾集劇情倉促,情節安排不合理如同開了2倍速,所以劇迷們都在呼籲拍攝續集。


但續集真的需要拍嗎?雖然原小說有幾篇番外,可並不夠拍;光靠編劇重新原創劇情的話,要想拍出前作的水平難上加難。

《錦衣之下》要拍續集?劇二代撲街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縱觀國產影視劇市場,續集向來不少,然口碑撲街的佔百分之九十。僅以今年1月份推出的《將夜2》、《枕上書》、《愛情公寓5》來看,它們的熱度和評分皆在下降。


不過,製作方還是馬不停蹄地關注“劇二代”,今年待播的續作就有20部,比如年代劇《大江大河2》、玄幻古裝劇《九州天空城2》、仙俠劇《青雲志3》。

《錦衣之下》要拍續集?劇二代撲街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同時還有一些續作已然備案、尚在開發中,比如《全職高手》第二季、《雙世寵妃3》、《慶餘年2》等等。


那麼這些續集真的有拍攝的必要性嗎?


從這些續作內容上看,有些是延續上一部的故事線展開未完成的劇情,如《歡樂頌3》,有些則跟前作主線沒有任何關係,將目光對準同一時代背景下另一個故事,比如《奈何boss要娶我2》。

《錦衣之下》要拍續集?劇二代撲街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除卻上述兩種情況外,還有人物前傳、後傳,如拍攝結束的《無心法師3》和尚在劇本創作中的《香蜜2》。


至於為何要繼續拍攝所謂的“劇二代”,其中原因無非是要藉助前作的餘光,將這一IP價值挖掘到極致,鑑於前作的名氣,它既擁有一批天然的受眾,又能省下一大筆營銷費用,何樂而不為呢?


國產“劇二代”困境重重


一部電視劇要拍續集,顯然是第一部太過精彩,讓觀眾意猶未盡。


可就目前而言,國產“劇二代”失敗之作實在過多。


從延續前作劇情的《將夜2》來看,主演換人已是最大敗筆,劇集節奏緩慢疑有注水之嫌。同樣《法醫秦明2》也是如此。


由此可見,該類續集要想成功,原本人馬不可或缺,最早的《還珠格格之天上人間》已然說明這個道理。

《錦衣之下》要拍續集?劇二代撲街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第二,延續原班人馬的劇集為何也撲街了呢?這其中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劇情尚可但跟前作不可相提並論,比如《歡樂頌2》豆瓣評分驟跌,廣告過多、劇情俗套化;二便是為了續作而續作,情節注水不能繼續追下去,代表作品有《雙世寵妃2》(ps完全是吻戲mv)


最後便是前傳和後傳,著名例子則是仙劍系列劇,從《仙劍一》到《仙劍三》皆收視火爆,不過兩部都有原遊戲情節支持,但而後的《仙劍5之雲之凡》卻撲得無聲無息。

《錦衣之下》要拍續集?劇二代撲街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除了服化道外界因素外,最大緣由應是劇本不行。比如《錦衣之下》本身劇情不值得推敲,中途注水、幾個案子邏輯不合理,反派董其勝猶如打不死的小強,突然出現的懸崖,反正是槽點滿滿,真正讓大家入戲的唯有性格鮮明的角色。鐵血錦衣衛陸繹,精靈小可愛袁今夏,狠戾變態的小閣老……演員的演技填充了劇本的空白。


因而《錦衣之下》要想拍攝續集,必須好好磨一磨劇本。

《錦衣之下》要拍續集?劇二代撲街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然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影視行業也強調一個迅速,3個月拍一部戲、邊拍邊寫的情況並不少見。


這也導致觀眾對“劇二代”既期待又反感。以現代熱映的《枕上書》為例,不管是服裝、妝容,還是劇情臺詞都被網友詬病。


跟《十里桃花》相比,《枕上書·》原著小說本身就時間線混亂,不如前作精彩。然編劇沒有取長補短,相反捨本逐末,對鳳九的形象大改特改。

《錦衣之下》要拍續集?劇二代撲街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怎麼說呢?編劇的鍋也是資本的鍋,沒有長遠規劃,急於求成變現。從《十里桃花》播出結束,枕上書開機立案僅1年,而且換了製作團隊,質量自然比不上準備了2年之久的《十里桃花》。


因而,“劇二代”的觀眾尚未培養起來,資方又對準“劇三代”,肯定會走向死衚衕。


“劇二代”的機遇


為何美劇、英劇動輒十季、十幾季卻仍舊擁有一大批受眾呢?


不是我們太雙標,而是國產續集的質量太差。


從《老友記》到《新聞編輯室》、《權力的遊戲》(最終季有點爛),它們陪著觀眾走過多少歲月,至於它旺盛的生命力,與劇情精悍有莫大關係。

《錦衣之下》要拍續集?劇二代撲街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每一季雖不過12集,卻值得一刷再刷。反觀國產劇劇集過長,長達四五十集,觀眾常常被劇情拖沓勸退,能全程不快進看的劇集少之又少。


正是因為精品太少,觀眾常喊無劇可追,這也讓資本誤以為唯有快速地產劇方可侵佔市場,這也給“劇二代”帶來重重困境。


然隨著觀眾審美的日益提高,以及廣電對劇集集數的管控,“劇二代”將迎來新的機遇。

《錦衣之下》要拍續集?劇二代撲街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縮短劇集,改推季播模式,寧缺毋濫,沒有講完的故事完全可以留著再拍,無需為了趕進度草率收場,同時也可給編劇留出時間創作。


好飯不怕晚,觀眾等的是高質量的精品,而不是狗尾續貂之作。《慶餘年》第二部若是能複製第一部的成功,那麼國產季播劇的春天無疑來了。


再次希望大家不要催王倦大大,創作是需要時間,我們等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