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靠著他的鐵腕外交,被周邊國奉為宗主國

從明朝萬曆年間的援朝戰爭,看明朝強盛時期的鐵腕外交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對外關係方面最為強硬的應該是明朝了,很多人都說雖然明朝最後被滿清政府消滅掉了,但是明朝在對外關係上卻從來沒有軟弱一說,不論自身實力是強是弱,都不會選擇屈服於對方,人們都認為這是一種中華民族的氣勢所在。明朝對外交往的鐵腕手段不止表現在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上,還表現在明朝對於周邊國家的擁護,在明朝萬曆年間,日本對當時的朝鮮進行了戰爭,當時明朝為了保全自己這個鄰居的利益,同時也是為了震懾一下日本日益龐大的野心,當時明神宗就對朝鮮進行了援助,並通過明朝軍隊的這鎮壓徹底的把日本打回了國內。豐臣秀吉的死亡宣告了這場戰爭的失敗,明朝在強盛時期對於外交方面一直是非常強勢的,作為當時亞洲最大的國家,明朝對於周邊的許多國家都是宗主國般的存在。

明朝萬曆年間的援朝戰爭

明朝靠著他的鐵腕外交,被周邊國奉為宗主國

發生在明朝萬曆年間的援朝戰爭看似是朝鮮和日本之間的戰爭,實際上最開始日本想要針對的根本就是明朝,只是敵我懸殊太大才轉而向其他國家下手。日本當時之所以選擇對外擴張,主要原因是因為豐臣秀吉無法應對國內日益凸顯的矛盾,所以他才會選擇採用侵略的方式來分化這種矛盾,當然,日本狹小的耕地面積也是發動侵略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時日本的主要領導者豐臣秀吉調動了15萬人渡海對當時的朝鮮進行侵略,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那本封面運用了一個極其可笑的理由對朝鮮發動了進攻,這個理由就是朝鮮拒絕了日本共同討伐明朝的要求,所以日本決定先對朝鮮出手之後再逐步吞噬明朝的土地。根據《明史》記載:“初,秀吉廣徵諸鎮兵,諸三歲糧,欲自將以犯中國。會其子死,旁無兄弟。前奪豐後島主妻為妾,慮其為後患。而諸鎮怨秀吉暴虐,鹹曰:“此舉非襲大唐,乃襲我耳。”各懷異志。由是,秀吉不敢親行。”明朝的對外戰爭上的強勢徹底打壓了豐臣秀吉最初的野心,在經過內部的協商之後,豐臣秀吉終於選擇了對當時的朝鮮進行征戰,他在當時朝鮮的釜山地區進行了很大規模的戰爭。

明朝靠著他的鐵腕外交,被周邊國奉為宗主國

但可惜的是,這次的戰爭在進行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之後,朝鮮方面就迎來了明朝派遣的援軍,日本方面在這次戰爭上得到了很大的失敗,於是戰爭的第一階段就開始進入結束,這一階段的戰爭因為各方面的問題最終以議和為結束。雖然這一階段的戰爭結束了,但是日本想要吞噬掉朝鮮的心並沒有就此停歇,豐臣秀吉依舊選擇再次入侵朝鮮,這一階段的結束只是為了下一階段的戰爭在積蓄力量而已。根據《明史》記載:“二十年四月遣其將清正、行長、義智,僧玄蘇、宗逸等,將舟師數百艘,由對馬島渡海陷朝鮮之釜山,乘勝長驅,以五月渡臨津,掠開城,分陷豐德諸郡。朝鮮望風潰,清正等遂偪王京。朝鮮王李昖棄城奔平壤,又奔義州,遣使絡繹告急。倭遂入王京,執其王妃、王子,追奔至平壤,放兵淫掠。七月命副總兵祖承訓赴援,與倭戰於平壤城外,大敗,承訓僅以身免。八月,中朝乃以兵部侍郎宋應昌為經略,都督李如松為提督,統兵討之。”在第一階段的戰爭之中,豐臣秀吉是以抱著統治朝鮮的決心來發動戰爭的,當時日本整個統治階層的野心在不斷的膨脹,他想要趁著當時朝鮮的內亂還沒有平息下來的時候,通過武力強勢佔據朝鮮,然後在征服當時的明朝,直接在亞洲地區稱霸。而日本這方面之所以能夠如此輕易的在第一階段的戰爭中對朝鮮造成極大的傷害,主要是因為當時朝鮮的大多數地方都沒有進行軍事防備的習慣,所以當時豐臣秀吉領導的軍隊對朝鮮進行戰爭的時候,幾乎等同於如入無人之境。

明朝靠著他的鐵腕外交,被周邊國奉為宗主國

豐臣秀吉在海面上的戰爭採取撤退的同時在陸地上的侵略戰爭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而這個時候明朝這方面也有自己的難處,因為明朝內部在寧夏地區的戰爭還沒有平息,當時的明朝政府內部人員,對於是否還要援助朝鮮產生了一定的疑問,畢竟明朝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各方面的壓力都在同一時間爆發,讓當時明朝的兵力有一定的拮据。不過在平壤大捷之後,當時的朝鮮已經恢復了不少的土地和實力,即使是當時的明朝軍隊鬆懈一點,朝鮮單方面也可以暫時抵押中日本的侵略。後來日本想要再一次的進行侵略朝鮮的活動,但這個時候日本方面卻被當時的明朝打壓得十分徹底,明朝的軍隊一直沒有徹底的退出朝鮮境內,直到最後把日本的軍隊徹底退出朝鮮之後經過商議,當時的三方人員開始商量進貢方面的事宜。

根據《明史》記載:“當是時,寧夏未平,朝鮮事起,兵部尚書石星計無所出,募能說倭者偵之,於是嘉興人沈惟敬應募。星即假遊擊將軍銜,送之如松麾下。明年,如松師大捷於平壤,朝鮮所失四道並復。如松乘勝趨碧蹄館,敗而退師。於是封貢之議起,中朝彌縫惟敬以成款局,事詳《朝鮮傳》。”在援朝戰爭進入尾聲的時候,日本還表現出了一定的不甘心,但是不久之後豐臣秀吉就死去了,這位主導侵略戰爭的掌權者的死去給當時的日本造成了比較大的混亂,所以豐臣秀吉死去之後,朝鮮算是徹底的安穩了下來。

明朝的鐵血外交

明朝靠著他的鐵腕外交,被周邊國奉為宗主國

明朝的外交都帶著極其強勢的氣勢和手段,明朝時期不僅僅採取一種朝貢體制,更多的是一種貿易往來和朝貢體制結合的手段。而且因為當時西方科技以及造船業的發展,導致了明朝時期的對外交往一直比較繁榮,因為西方的許多國家以及亞洲地區的其他國家,都在和當時的明朝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往來,一般情況下明朝採取的對外政策都是友好的和厚往薄來的政策。在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時候,曾經派遣鄭和下西洋宣揚明朝的國威,並且在向外拓展國威的同時,他還收服了當時西域帝國的臣服,讓明朝成為了中亞地區的宗主國,明朝也是從朱棣之後成為了真正的天朝大國,周圍的其他國家對於明朝的實力再也沒有懷疑,這種宣揚實力的方法就是用武力來震懾亞洲的國家,其中閱兵就算是一種相對比較有效的鎮壓手段。永樂年間對於出使國外這件事情非常重視,當時中國的使臣拜訪的國家非常多,在拜訪的同時,他們也在用自己的方法表達明朝的強大,並給予那些試圖挑釁明朝天朝大國地位的國家以絕對的武力震懾。

當時朱棣派

明朝靠著他的鐵腕外交,被周邊國奉為宗主國

遣的6000精銳騎兵護送這些使臣到達了嘉峪關,並沿途參觀了許多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此來震懾這些少數民族,同時也給各國的使臣留下了非常強悍的印象。據說因為當時的西域國家的使臣以自己國家沒有這個禮儀為藉口,拒絕對朱棣行跪拜禮,當時朱棣為了震懾住這幫狂妄的傢伙,就為他們舉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狩獵活動,在這場狩獵活動中,朱棣向他們展示了當時精心挑選的一些明朝騎兵的戰鬥實力以及當時明朝的一些先進火器。根據《百度百科——明朝外交》可知:“1421年(永樂十九年)三月,“狩獵”活動在北京北邊的懷來正式開始,共調軍隊10萬人,朱棣精心挑選的明代“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相繼表演了明軍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從廣西、雲南、四川調來的“土狼兵”、白桿兵演練了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訓練等“軍事科目”。史載“軍容齊整”、“步調如一”、“兵甲鮮豔”,“列國使節俱驚”,尤其是明朝“神機營”的火器操練,展示的“虎威炮”、“火龍槍”(騎兵專用火槍)、安南銃(抬槍)、“一窩蜂”(火箭炮)、“火龍車”(火焰噴射器)等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國使節大開眼界。大規模的“狩獵”行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經過這一系列的政治手段之後,當時明朝的形象在周邊的國家裡迅速強大起來,許多國家尤其是一些小國家因此震懾於明朝的武力威脅不敢有所動作,並一直把明朝奉為宗主國,直到明朝被清朝取代也依舊如此,明朝的這種鐵血外交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優於清朝的對外政策。

總結

明朝時期的對外政策一直是非常強勢,在明朝萬曆年間對朝鮮進行的援朝戰爭體現了這種強勢,明朝在援朝戰爭中表現出來的軍事實力,使當時的日本體會到了明朝的強大,而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對周邊其他國家以及西方國家進行的“軍事演習”,向世界展示了絕對的軍事實力,亞洲其他國家把明朝奉為宗主國就是因為這種鐵血的外交手段所產生的結果。

參考文獻:《百度百科——明朝外交》、《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