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躬耕河南南陽?

南陽崛起之路


諸葛亮為什麼躬耕南陽,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裡有一句話最能說明問題,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翰便為霖。 諸葛亮本人在出師表裡說的也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南陽。有人說躬耕南陽是南陽郡,是襄陽古隆中,其實聰明的古代人在另一首詩裡已經否定了襄陽說。憂時還抱膝,遇主起南陽。躬耕原此處,更莫向襄陽。




龍騰白水


  

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自述"躬耕南陽",這誰都知道,那時南陽是郡級單位,管轄非常大,絕不等同於現南陽嗎?某地臥龍崗說截止目前,拿不出一個諸葛亮到過宛城的史書記載,拿不出一個臥龍崗的史書記載。躬耕地怎麼到臥龍崗的,和現南陽有關係?顯然沒有。歷史問題還得在史書中找答案。躬耕地自有史書記載,多讀史書,就會知道躬耕在隆中。

  • 央視系列紀錄片敘述:諸葛亮隱居隆中,劉備207年三顧茅廬於隆中。這都是和史書記載相符的,特別是和社科院關於諸葛亮躬耕地結論相符。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舉行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專家論證會的結論意見

近年來,國內有的報刊發表了一些關於諸葛亮躬耕地是在襄陽還是南陽的討論意見,並由此影響了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的某些決策。這一情況,引起了史學界的關注。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於1989年12月6日聯合邀請北京地區各歷史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史學專家共27人,舉行了諸葛亮躬耕地學術論證會。會上,大家一致認為:

一、歷代史籍文獻記載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在襄陽隆中是始終一致的;

二、東漢末年,南陽宛(今南陽市區)一帶戰亂頻仍,中原士人避亂荊州(襄陽)。劉備三顧茅廬時,宛屬曹操的地盤。荊州是劉表治所。諸葛亮的叔父同劉表是故交。因此,他和他的叔父只能住在荊州(襄陽),而絕不可能住在宛縣(今南陽市區);

三、諸葛亮在襄陽結交了眾多的名士師友,他的親戚全都住在襄陽。諸葛亮的親友中,沒有一人住在南陽宛縣;

四、元代以前,今南陽市區沒有任何有關諸葛亮隱居的文獻記載和文物古蹟。元代以後,今南陽臥龍岡才出現了武侯祠紀念性建築;

五、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在古今中外史學界,是一個沒有任何疑義的問題。所有有關三國史的論著,均認定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在襄陽城西20裡之隆中。在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公佈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的文件中,亦明確指出襄陽為“隆中諸葛亮故居”,而南陽則為“武侯祠”,這對兩處名勝地的內涵作了科學的表述。

鑑於以上理由,論證會一致認定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隆中,而決不可能在今南陽市區臥龍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章)

1992年7月5日

  • 社科院 為什麼專門就躬耕地做結論,因為某地學者在沒有任何史書記載諸葛亮到過宛城,無任何史書記載躬耕臥龍崗的情況下,憑個人想象,強拉硬扯,要把諸葛亮拉倒南陽臥龍崗去躬耕。他們不負責任的言論已影響到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的決策,所以社科院邀請專家,經過兩年多認真查閱,給出此結論。

來看看真真的史書記載:

  • 一、最早記載諸葛亮生平事蹟的是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傳曰:“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治所在襄陽)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出山之前的活動軌跡一直在荊州牧劉表附近,躬耕時和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元直交往,當時他們都在襄陽學習。相反,諸葛亮傳中除了諸葛亮說了句“以向宛洛”以外,沒有提到半點宛城,諸葛亮的活動範圍也離宛城幾百裡。  


  • 二、最早明確記載諸葛亮躬耕地的著作是晉王隱(陳郡陳縣人,今河南淮陽人)的《蜀記》。《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蜀記》曰:“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昔爾之隱,卜惟此宅,仁智所處,能無規廓。日居月諸,時殞其夕。……今我來思,覿爾故墟’”。  明顯提到“至隆中,觀亮故宅”,和“昔爾之隱,卜惟此宅”很明白的指出隆中就是他家,也是當時躬耕的地方。另外《晉書 劉弘傳 陶侃傳 李密傳》裡都對這段的歷史背景有所記載,包括《資治通鑑》,很明顯永興中劉弘駐的是襄陽
  •  三、是東晉著名史學家習鑿齒(襄陽人)。習鑿齒在其著作《漢晉春秋》中說:先主見諸葛亮於隆中。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和諸葛亮自稱“躬耕南陽”並無矛盾)他在其著作《襄陽耆舊記》中說:“龐德公,襄陽人,居沔水上……諸葛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公於床下,公初不令止。”  “先賢傳雲:‘鄉里舊語,目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德公之題也。’其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小姊,為魏黃門吏部郎,早卒”。  “黃承彥,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對於習鑿齒如此詳細、明白的記載,是躬耕臥龍崗說永遠的噩夢。於是他們杜撰了:《晉書 習鑿齒傳》中有此文字記載:“齒好著述,而文辭散亂,矛盾相沖。其書意可觀者,皆父兄所代,文體混漫,羞澀難解者,齒之撰也。”故意抹黑xi鑿齒,妄圖顛覆躬耕隆中說。但是《晉書 習鑿齒傳》並沒有這樣的記載,相反全是對習鑿齒的稱讚:  鑿齒少有志氣,博學洽聞,以文筆著稱。  尋而襄鄧反正,朝廷欲徵鑿齒,使典國史,會卒,不果。  彥威跡淪寇壤,逡巡於偽國  另外《晉書 習鑿齒傳》中也記載了(桓)溫弟秘亦有才氣,素與(習)鑿齒相親善。鑿齒即罷郡歸,與秘書曰:‘吾以去(年)五月三日來達襄陽,觸目悲感,略無歡情,痛惻之事,故非書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從北門入,西望隆中,想臥龍之吟;東眺北沙,思鳳雛之聲;北臨樊墟,存鄧老之高;南眷城邑,懷羊公之風;縱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魚梁,追二德之遠,未嘗不徘徊移日,惆悵極多,撫乘躊躇,慨爾而泣’”。  從另一個側面證明習鑿齒關於亮家的描述非虛。 
  •  四、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說:“沔水又東逕樂山北,昔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每所登遊,故俗以樂山為名。沔水又東逕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車騎沛國劉季和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共觀此宅,命安作《宅銘》雲:‘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後六十餘年,永平之五年,習鑿齒又為其宅銘焉”。  

……  

以上幾個距離諸葛亮時代最近的幾個史料,再裝看不懂就是能力問題之後還有很多,包括《資治通鑑》等在內的歷史典籍都承認“亮家在隆中”“躬耕在隆中”,一直到現代,並沒有任何文獻,任何人對上述文獻表示反對。


明眼觀世界


提問的人就有問題,提問的強行給別人灌輸諸葛亮躬耕於今天河南南陽的觀點,可見提問的人是心虛的。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自訴的“躬耕南陽”中的南陽和今天的南陽是兩個概念,諸葛亮說的南陽是指南陽郡,當時管轄的範圍,包括今天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一大片的區域。今天的南陽指的是南陽市,是曾經南陽郡管轄的宛縣,比宛縣大一些。據說南陽郡和現代的南陽市,它的範圍不一樣,差別很大。


諸葛亮真正躬耕的地方,在今天的襄陽隆中。因為襄陽城是荊州的治所,襄陽城西20裡的隆中是諸葛亮在隱居地,但諸葛亮在襄陽廣交朋友。所以諸葛亮雖然在隱居,依然可以瞭解到很多的時事,才能準確地寫出《隆中對》,三分天下。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旅遊業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河南南陽市一直承認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隆中。但是在90年代開始,南陽方面有部分人想否定這個歷史,那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任何編造歷史的人都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目前主要是南陽部分網友在網上發帖,他們根本不知道歷史,甚至學歷很低,想通過攪渾水就來改變歷史,很顯然打錯了算盤。他們太看不起這幫研究歷史的人了,我希望他們能夠懸崖勒馬,早日收手,免得成為歷史的罪人。


襄陽甜


諸葛亮可沒說過躬耕河南南陽,他只說過躬耕於南陽,按東漢的地理劃分是躬耕於荊州南陽郡,而且現南陽市在元代才命名的“臥龍崗”因前期無歷史記載,後期躬耕地證據不足,並沒得到國家及文史界的認可,國家給南陽“臥龍崗”景區的定義是諸葛亮紀念地,既不是故居更不是躬耕地。


阿東20200202


前提從何來?誰定的是河南南陽?先入為主?


河洛書蠹1


南陽地理位置不錯,北距東漢首都洛陽極近,是首都向南的關塞要衝。南距長沙,南京,荊州要地不遠,諸葛亮對時事瞭如指掌,在南陽隱居,乘勢而動,才有了之後的三顧茅廬,三分天下。



李國強律師


讀《出師表》有感,順便回答問題!

煙雨濛濛的季節

鐘鼓敲響了大漢的輓歌

我只是一介布衣

卻要在南陽等待

臥龍沒有龍

只有一生的追逐與無奈

姜尚江邊直鉤垂釣

釣來八百年的基業

我於臥龍

命定的是天下三分

不是我不求聞達於諸侯

而是我只能在南陽

與皇叔牽手

金戈戰戟

鐵馬冰河

待到煙雲消散

天下還是那一片天下

江山卻不是原來的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