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術的高明之處在於,點破而不說破。李世民就是這樣一個高手,在他臨死之時,還在和託孤大臣們打啞謎。表面上看是一個意思,實際上卻暗含更深層次的含義。能夠聽出言外之意,可保後世無憂,要是太笨反著來,那就是死路一條。
長孫無忌就是被李世民暗搓搓置於死地的,只可惜長孫無忌臨死也大概只是恨著李治,他不會想到,李世民在臨終之時就已經安排好了他的結局。事情到底咋回事,且看本期深度分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前,把太子李治託付給了舅舅長孫無忌和宰相褚遂良。《資治通鑑》是這樣記載的:
上召無忌及褚遂良入臥內,謂之曰:“朕今悉以後事付公輩。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謂太子曰:“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又謂遂良曰:“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讒人間之。”仍令遂良草遺詔。有頃,上崩。
這段話表面看是李世民對在場三人的囑託,但實際上卻暗含深刻指向。遺囑的第一句,李世民囑咐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以後的事兒就交給他們了,太子生性仁孝,告誡他們要好好輔導他。這看起來是重託信任之詞,但是李世民為什麼要強調“太子仁孝”?李治生性柔弱,大家有目共睹,所以在他心裡,李治是幹不出來壞事兒的,如果哪天做錯了,就是長孫無忌二人的事兒。反過來說,我們家李治沒壞心眼,他們可不能保證沒有。所以這是李世民告誡二人,不要辜負他的期望,不要欺負軟弱的太子。
第二句,是李世民對李治說的,告誡李治只要他們倆在,你就不用擔心國家了。這句沒什麼好說的,無外乎在外臣面前作秀,表達他們父子二人傾心託付之意。重點在第三句,這句話是對褚遂良說的,大意是長孫無忌人好,我不在了,你不要讓別人離間他和李治的關係。這正是李世民遺囑的重點。李世民為什麼要突然冒出離間之詞?長孫無忌作為李治的親舅舅,也是李世民貧賤時的盟友,安邦定國,位高權重,難免有小人離間。但是把這句話當成遺囑的重點,可見這件事在李世民心中,是李治登基後的重中之重。
李世民的話暗藏兩個關鍵信息:其一,長孫無忌要被“讒言”是李世民預料之中的事兒。這種讒言不是因為小人嫉妒,而是長孫無忌已經有驕傲自大的表現了。聯想起李治的立儲風波,長孫無忌是堅決擁立李治的一派,就連李世民想改立李恪都被他以各種理由拒絕,而李世民也拿他沒辦法。如果李世民任性為之,他擔心自己死後,長孫無忌與李治聯手逼宮李恪,“玄武門事變”則會再次上演,所以從這件事上足以看出,長孫無忌勢力之大,連皇帝都要妥協。
其二,李世民為什麼不囑咐李治反而囑咐褚遂良呢?顯然褚遂良在其中扮演的不僅僅是和事佬作用,更是監視作用,監視長孫無忌的一舉一動。褚遂良性格耿直,李世民相信他可以公允的處理,更重要的是,這是對長孫無忌的震懾。李世民的話對長孫無忌是個深刻的提醒:你是個容易出問題的人,一定要注意收斂,這麼多雙眼睛盯著呢。再回看遺囑的第一句,太子仁孝,離間之事必定禍起長孫無忌。如果二人之間有了隔閡,不是李治的錯,而是你長孫無忌不知輕重,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
【結語】
李世民的這份遺囑可謂首尾呼應,環環相扣,暗中有局,意義深遠。只可惜當時張狂的長孫無忌怎麼也沒能看懂李世民的隱晦含義。他只看到“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也看到了“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卻沒讀懂李世民對他的警告。其實李世民心中是不想看到長孫無忌被人離間的。在這份遺囑之前,李世民曾經找過長孫無忌,當時“無忌哭,悲不自勝,上竟不得有所言”,他們的情感自是真摯的。
但真摯的情感也抵不過權力的誘惑,李世民不能不防。所以他只是用這種隱晦的方式告誡長孫無忌。可惜,長孫無忌白瞎了李世民的良苦用心,連褚遂良也自甘墮落,成了長孫無忌的同夥,在李世民死後的10年後,二人因為專權,被李治賜死,此為後話了。
閱讀更多 歷史裡的女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