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古曲

高山流水

中國十大古曲

高山流水傳說春秋的琴師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絃,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廣陵散

中國十大古曲

廣陵散據《琴操》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廣陵散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大麴之一。

平沙落雁

中國十大古曲

明朝此曲稱《落雁平沙》。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沙落雁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盤旋顧盼的情景。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於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問世以來,刊載的譜集達五十多種,有多種流派傳譜,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譜,關於此曲的作者,有唐朝陳立昂之說;宋朝毛敏仲、田芝翁之說,又有說是明代朱權所作。因無可靠史料,很難證實究竟出自誰人之手。

十面埋伏

中國十大古曲

此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在亥下最後決戰的情景 。項羽自十面埋伏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

《楚漢》在明代嘉靖、萬曆前後流行一時,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愛。自公元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譜》問世以來,其後各個琵琶譜集都載有《十面》樂譜。各個版本在分段與分段標目都有所不同:

《十面埋伏》可以說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藝術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創造了單個樂器的獨奏形式表現波瀾壯闊的史詩場面(而現代,這往往需要大樂隊式的交響曲體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藝術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名作。

漁樵問答

中國十大古曲

此曲表現漁樵在青山綠水之間自得其樂的情趣。

漁樵問答:古琴曲,曲譜最早見於《杏莊太音續譜》(明蕭鸞撰於漁樵問答1560年):"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嚮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樂曲通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了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旋律飄逸瀟灑,表現出漁樵悠然自得的神態。音樂形象生動,精確。

《漁樵問答》是一首流傳了幾百年的中國名曲,現存的譜本有多種。《琴學初津》雲此曲:"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欸乃,隱隱現於指下。"由於音樂形象準確、生動,因此近幾百年來在琴家中廣為流傳。

夕陽簫鼓

中國十大古曲

《夕陽簫鼓》是抒情寫意的的樂曲,192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社根據經曲改編成絲竹夕陽簫鼓樂曲《春江花月夜》。

《夕陽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傳。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和鄭覲文首次將其改編為絲竹合奏。

漢宮秋月

中國十大古曲

《漢宮秋月》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琵琶曲《漢宮秋月》:又名《陳隋》。以歌舞形象寫後宮寂寥,更顯清怨抑鬱,有不同傳譜。存世的一般是據無錫吳畹卿所傳,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一吟三嘆,情景兼備,很有感染力。

梅花三弄

中國十大古曲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編而來。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為王羲之所奏的笛曲。後由後人移植為琴曲。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劉宋鮑照《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

此曲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複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複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樂曲通過歌頌梅花不畏寒霜、迎風斗雪的頑強性格,來讚譽具有高尚情操之人。1972年王建中改編成鋼琴曲,音調取自此曲,表現的主題則是毛澤東詞《詠梅》。

陽春白雪

中國十大古曲

《陽春白雪》相傳為春秋時期的晉國師曠或齊國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陽春白雪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陽春白雪》流傳有兩種不同版板,"大陽春"和"小陽春",《大陽春》指李芳園、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樂譜。《小陽春》是汪昱庭所傳,又名《快板陽春》,流傳很廣。這裡介紹的是《小陽春》。

胡笳十八拍

中國十大古曲

《胡笳十八拍》東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奴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贖回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敘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據傳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語中即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笳哀聲之故。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稱道為"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