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互盜蜂怎麼解決?

無悔人生0338


關於蜂場盜蜂問題,玲妹鄉村認為是因為蜜源缺乏,蜜蜂食物再分配的一種方式,並且是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法則。那麼,蜂場出現盜蜂現象,應該如何處理呢?玲妹鄉村認為有一群盜一群、一群盜多群、多群盜一群、多群間互盜等四種形式,在具體分析之前,玲妹鄉村還是要說一說出現盜蜂的原因。此次回答處理盜蜂問題,玲妹鄉村是這樣編排:盜蜂原因、如何處理盜蜂、怎麼預防盜蜂。

一、盜蜂原因。

1、天氣、氣候等惡劣自然因素,如炎熱夏季、晚秋至初春……惡劣天氣,造成自然界嚴重缺蜜甚至無蜜,蜜蜂儲量不足,為了生存,只能盜取其他蜂群蜂蜜。

2、蜜蜂本性:蜜蜂遵循“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法則,淘汰弱群、病群蜜蜂,達到優勝劣汰,弱者退出,勝者適應環境,不斷壯大。

3、人為因素:

1)、蜂場密度過大,造成蜜蜂蜜源不足

2)、不同種的蜜蜂在同一蜂場飼養,如中蜂和意蜂混養

3)、蜂場有弱群、強群和弱群混放或有患病群

4)、在喂蜂時把糖漿灑落在場地。沒有及時清理乾淨

5)、不使用的巢脾裝在蜂箱內,沒有堵嚴洞隙,隨便放在蜂場上

二、蜂場如何處理已經出現盜蜂現象。如果蜂場剛發現盜蜂,可以點一直香,利用煙燻辦法驅趕盜蜂,此方法最簡單適用,幾分鐘就立竿見影。下面,詳細分享蜂場盜蜂處理方案:

1、一群盜一群

一群盜取另外一群貯蜜在養蜂生產中較普遍,在處理時要先找出作盜群,方法是在被盜群巢門口撒些麵粉或其他有顏色的東西,當盜蜂前來盜取蜂蜜時便會染上這些東西,養蜂人只要主要觀察便能找到作盜群,找到後先將被盜群的巢門用樹枝、亂草等虛掩起來,然後白天將作盜群的蜂王取出來,等晚上再放回去,造成作盜群因短暫失王而慌亂,從而減弱其盜性。

2、一群盜多群

一群盜取多群貯蜜的原因主要出在作盜群上,打擊作盜群的盜性是解決的根本,此時同樣先找出作盜群,然後同樣取出蜂王讓其因失王而慌亂,同時可以將作盜群搬離原處,在原蜂箱位置擺一個空蜂箱,空蜂箱內塗些蜜蜂討厭的東西如煤油等,讓歸巢的盜蜂感覺巢內環境變得惡劣而失去盜性,而且對於這樣的蜂群應該及時更換蜂王,更不宜用來培育新王。

3、多群盜一群

多群盜取一群貯蜜的原因主要出在被盜群上,往往是被盜群因病害等導致群勢較弱而造成的,處理時應從被盜群著手,解決好被盜群的群勢問題後在晚上將被盜群搬離原址,然後在原址擺一個空蜂箱,巢門口連接一根彎曲的管子,使盜蜂能進而不能出,等盜蜂來後噴煙、灑水後囚禁到晚上在釋放出來,一般經過幾天后便沒有盜蜂前來,最後再將被盜群搬回來。

4、多群間互盜

多群間互盜是盜蜂未能夠及時處理而導致的,尤其是多年未引進過外地蜂王或雄蜂的更為嚴重,因為長期自繁自養易使蜂群的群界變得非常模糊,而且出現多群間互盜後處理起來會非常麻煩,此時只能將全場蜂遷至直線距離5千米以上的地方來止盜,雖然這種方法很有效,但是會增加養蜂成本且受條件限制,因此養蜂場一但發生盜蜂就應及時處理以減少損失。

總結:盜蜂在處理的時候不外乎以上幾種情況,在養蜂生產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處理,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同種蜂蜜作盜不會圍殺蜂王,而異種作盜則極有可能導致被盜群的蜂王被殺死。

三、預防盜蜂。

(1)新分群、弱群分散放在蜂場外圍;巢門大小與群勢相適宜;蜜源缺乏時,縮小巢門,防止來盜竊的蜜蜂

(2)蜂箱力求完整,平時修補好縫隙,不使盜蜂有縫可鑽。

(3)在蜜源缺乏時,儘量不作全面檢查。必要時,在早晚蜜蜂活動少時檢查,不把巢脾放在箱外。可將提出的巢脾臨時放在備用蜂箱內,關上巢門,蓋上蓋布或副蓋,亦可在臨時架設的紗帳內檢查蜂群。

(4)無王群要及時誘入蜂王或王臺,或者合併到有王群。

(6)喂蜂在傍晚蜜蜂停止飛行後進行。注意不把蜜汁灑落在巢外。如有灑落的蜜汁,立刻用水沖洗,或用土埋沒。補助飼餵時,先喂強群,用強群的蜜脾補助弱群。

以上是玲妹鄉村的回答,見解認真並付出,如不全可回覆,勿噴;如有幫助,請點贊採納,謝謝。




玲妹鄉村


中蜂互盜是在蜜源枯竭的時候發生,這也是飼養中蜂常見的一種情況。

中蜂互盜,被盜群往往是弱群。原因在於弱群防衛能力相對較差,經不住盜蜂的攻擊而被盜。在盜蜂剛剛入侵時,弱群的守衛蜂會拼命抵抗盜蜂的侵襲,與盜蜂打成一團,當弱群的守衛蜂足夠強時,盜蜂是無法進入鋒箱盜蜜的。在盜蜂較多弱群守衛蜂抵敵不過盜蜂的情況下,盜蜂便會蜂湧而入。這時盜蜂得到了便宜,會將被盜群一盜而盡空,迫使被盜群逃群。所以,發生盜蜂盜蜜是要謹慎處理,否則你將失去這群蜜蜂。

發現盜蜂怎麼辦呢?根據我當年養蜂的經歷,處理辦法有如下三種處理的辦法:

第一種辦法是,當你發現巢前有盜蜂出現但不嚴重時,可以用一些小樹枝將巢門偽裝起來。這就需要養蜂人仔細觀察盜蜂的情況,這種情況必須在盜蜂剛開始而且還不算嚴重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巢門偽裝後,本群的蜜蜂是能找到自己的蜂巢的,不會影響本群蜜蜂的出入。由於巢門發生了變化,盜蜂則找不到原來偵察到所要盜的蜂群了。盜蜂現象自然消除。

第二種辦法是,在用第一種辦法仍然解決不了問題時,就只有將被盜群搬出去離原地兩公里半的距離。原因在於蜜蜂一般都在兩公里半內的距離活動,小於兩公里半,蜜蜂記得原來的地方,採集蜂會飛回原地尋找老巢,找不到新巢,對蜂群損失太大了。一旦過段時間,可再將搬出的蜂群搬回來。需要注意的是,在準備將該群搬出的前一天晚上,外出採集的蜜蜂歸巢時,將巢門關上。原因是天氣晴好時,蜜蜂出勤早,避免損失蜜蜂。第二天上午再搬往計劃落腳的地方。用這種辦法就能徹底解決盜蜂的問題,而且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第三種辦法是,如果被盜群較弱,也可以採取合併蜂群的辦法。與其它群合併後,弱群變成強群,盜蜂再也不敢猖獗了。

這就是我當年養蜂時處理盜蜂,採取的辦法,不知對你是否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