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最美是那執手半遮面的柔情

中國漢族傳統工藝品及藝術品。

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

起源於中國。

中國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

起初古人以植物或禽羽製作羽扇,用來遮陽招風。

後來到了東漢,扇子改用絲、絹、綾羅之類織品製作,以便在扇面點綴繡畫。

當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等形狀,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團扇、紈扇,或合歡扇,由於宮中用得多。團扇 ,又稱宮扇、紈扇,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宋以前稱扇子,都指的是團扇。《杖扇新錄》載: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名為“團扇”。因為代表著團團圓圓的美好祝願,無論在古代或是現代,都備受人們的寵愛。

中國團扇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團扇發生發展的過程中,不僅產生了實用之扇,而且發展出禮儀之扇、審美之扇的器物形態類別。團扇的手柄多以木、竹、骨等材料精雕細琢製作,用扇墜、流蘇、玉器等做裝飾,扇面或以書墨或以刺繡,入字入畫,使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


古代才子往往喜好手持摺扇對江山社稷侃侃而談,女子則偏愛手執一柄團扇猶抱琵琶半遮面。團扇,自古就與美人脫不了干係。那種東風女子的含蓄之美,欲說還休的雅意和餘韻,竟悉數藏在這古樸俊逸的團扇中。

即使你對“團扇”的的歷史不太清楚,也一定見過這一把把團扇的風情萬種。

87版紅樓夢裡陳曉旭手執團扇,所謂“臨水照花人”,總覺得這才是林妹妹的真實寫照:


團扇是小眾雅玩,也透著大千世界。唐寅在《秋風紈扇圖》上曾作詩“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明中期後,隨著摺扇的流行,團扇的使用日益減少,至清代中期幾近消亡,直至清中期阮元得到一柄宋代馬和之與楊妹子合作的團扇,照樣複製分贈友朋弟子。從此之後團扇復現於世間,流行於上至宮廷貴族,下至庶民百姓。

團扇詩

新裂齊紈素, 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 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 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 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 恩情中道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