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是指麻黄科草本类小灌木植物。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草本状灌木,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间长2.5-5.5厘米,多为3-4厘米,径约2毫米。叶2裂,鞘占全长1/3-2/3,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苞片通常4对,雄蕊7-8,花丝合生,稀先端稍分离;雌球花单生,在幼枝上顶生,在老枝上腋生,常在成熟过程中基部有梗抽出,使雌球花呈侧枝顶生状,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苞片4对,下部3对合生部分占1/4-1/3,最上一对合生部分达1/2以上。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矩圆状卵圆形或近于圆球形,长约8毫米,径6-7毫米;种子通常2粒,包于苞片内,不露出或与苞片等长,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5-6毫米,径2.5-3.5毫米,表面具细皱纹,种脐明显,半圆形。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处,常组成大面积的单纯群落。温度影响麻黄的地理分布。从麻黄的分布范围看。麻黄可在-31.6-42.6°C的极端气温条件下生存。兼有耐热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特性,在极端生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生存概率。但是,麻黄的正常生长发育仍要求有较高的气温。且在年平均气温6.0-7.0°C的温度气候区域内麻黄分布广、数量多,形成优势群丛;在年平均气温4.3-6.0°C的区域内,麻黄生长发育正常,并随着年平均气温降低麻黄数量减少。至-1.61-4.2°C的区域内鲜有麻黄分布。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我国药用麻黄河西走廊主要的品种有中麻黄、木贼麻黄、草麻黄和膜果麻黄。其中中麻黄分布面积大,品位高、质量好,为麻黄加工厂主要的收购对象,也是栽培的主要品种。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播前用30℃的温水浸种4小时,进行催芽,播种可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为1.50~2厘米,播后盖2厘米厚的河沙,一般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亩播量为300克,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如果采用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效果更好。

麻黄草是多年生植物,常伴生有许多杂草,与麻黄争水争肥,对麻黄的产量和含碱量影响极大。因此,要结合中耕,及时除草。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一般5~6月为麻黄旺盛生长期,9~10月为麻黄碱积累高值期,采收不可在高值期进行。种子直播麻黄,在第三年10月底或11月初为宜。收获后长出的再生株每两年轮采一次最佳。采收时应保留3厘米的芦头,以利于再生。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麻黄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

一般在秋季采摘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干燥草质茎等晒干入药,麻黄多数种类含生物碱,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生于荒漠及土壤瘠薄处,有固沙保土的作用。

看更多新奇动植物,关注奇文导航,我愿为你导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