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世界文化划分为八大体系,包括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亚洲太平洋文化体系;以印度文化为代表的南亚文化体系;以希腊、罗马文化为代表的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以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中东阿拉伯文化体系;以移民与原住民融合文化为代表的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系;以玛雅文化为代表的拉丁美洲文化体系;以埃及文化为代表的非洲文化体系;以色列文化为代表的犹太文化体系。

世界八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独树一帜。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所经过的一个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原始状态的一个阶段,考古学将“文明”分为了三个标准: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出现;复杂礼仪和建筑的出现。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存在,那也肯定知道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前面没有“古”字,不管是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前面都有一个“古”字,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中的五大文明发源地中还多出一个“古希腊”,之前仍有“古”方才能称之为文明古国,那么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这种称呼并非没有原因,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没有出现过文化断层

古巴比伦不用多说,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古埃及消失于大约公元前31年,被亚历山大灭国之后,其后的托密勒王朝严格来说是希腊化的王朝,出于罗马人与阿拉伯人的统治之下。

古印度的文化消失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是最早出现文化断层的文明古国,许多学者认为古印度人属于地中海人,而公元前1500年左右时被雅利安入侵,从而中断了古印度文明,纵观这些文明古国皆是遭到了外来侵略导致的文化断层,那么中国如何能保存住古老文明的种子?

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东部与南部便是海洋,而我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虽然处于内陆,但有着“天险”的阻隔,新疆的戈壁沙漠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而西藏的喜马拉雅地区就更不用多说,所以说西北的沙漠以及西南的喜马拉雅地区是我国免除它国骚扰的两个天然屏障。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中国文化可以延续几千年。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玉不仅是一种器物,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政治思想、宗教信仰、艺术追求和文化内涵。

我国是玉的王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把玉石作为美的象征,装饰配戴美化生活。考古发现公元前4000年前后,内蒙古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出土了大量种类繁多,功能广泛,工艺精良,风格鲜明的玉器,形成了我国玉器历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其中,著名的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猪龙,玉猪龙是由猪首与蛇身的组合,其猪首雕刻简练清晰,雄伟粗犷,令人一目了然。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壁,玉琮,玉圭,玉琥,玉璜,玉璋后经考证是用来祭祀用的礼器。

到了奴隶社会人类的演化从野蛮时代进入到了文明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证实了当时人类财富积累分配不均,中国开始进入有阶级概念的文明社会,这一时期玉的概念开始从石材中分离出来,开始出现了独立的玉雕业和石雕业,人们开始从伦理、道德、宗教等方面赋予玉以崭新的含义,玉的精神价值开始出现,这与西方石雕文化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东周末年天下大乱,当时的中国人面临着巨大的痛苦。周王室被架空,上百个诸侯小国,彼此征战血流成河,面对这样一个痛苦的处境,当时我们的民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作为整个民族解体了,还有一种可能性,出现伟大的论道先哲们。

我们的民族是幸运的,在先秦时候,出现了一批论道的哲人,纷纷创立了他们的学派,开启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与同时期的希腊文明交相辉映,形成了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

非常有趣的是当时围绕玉器的功用与价值,也争鸣了很长时间。因为春秋时期的用玉,实际上已经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面对这个潮流,哲学家、思想家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对玉器加以引证、说明,以求阐发各自的思想和主张,这对此后玉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时,墨家创始人墨子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不生”,主张“非乐”、“节约”,他对整个社会为什么重玉、用玉不予理会,视社会上用玉为“费财劳力,不加利”,是统治者少数人的奢侈活动而予以全面否定。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极力主张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的封建君主统治术,讲求功利主义。虽然他发表讲话,宣扬自己欣赏“质美的玉器”,但他又强调:有实用价值的玉器才有价值, 不能实用的玉器还不如一件瓦器。这就把玉器等同于纯粹的物资用品,同时也无视玉器在当时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信念上某种寄托的客观事实。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儒家创始人孔子与墨子、韩非不同,他认为玉器作为礼器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他提出了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彰显了他对仁政,礼仪之邦的一种追求。

春秋战国南征北战的同时带来文化的交融,也是我国玉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发利用的宝玉石资源众多,有水晶、灵璧石、绿松石、昆仑玉、翡翠、琥珀等,战国时代可能就开始利用翡翠了。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战国时代出现了玉印,分为私印和官印两种,统称为玺。官印是统治者行使权利的凭证,私印用作吉祥信物或人与人之间办事的凭证。由于与玉材,质地优良,且数量众多,加工工艺精湛,因而为上层统治阶级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玉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到了汉武帝时期有两个人物,一个政治家汉武帝,一个思想家董仲舒,联起手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以儒家为一尊,于是中国的道统成立了,道统就是文化精神传统,以儒家为根本了。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倡导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人与人交往要讲究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学派。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商周的礼乐制度,而关于现在的用玉、佩玉、玉德的这一套完整的礼玉体系,都出自儒家。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在儒家文化思想中,玉是一种十分神圣的礼器,是礼仪的象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采用和田玉,就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象征。

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就连一个人的帅气,都引用玉树临风来形容。当然,在儒家文化里佩玉也存在着浓厚的阶级观念,不同等级的人佩戴的饰物是不同的,在官玉时期,只有太子以上才可以佩玉,亲王配金,庶官配铜。儒家文化中包含着政治思想,当权者以玉为镜,克己复礼。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到了东汉末年又乱了,礼教得不到遵守,再一次礼崩乐坏。这时候中国知识分子没路可走了,后来发现有一条路,道家,六家当中的道家终于又被捡起来了,进入了魏晋玄学的阶段。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道家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虽然屈于儒家,但对于玉,也有着自己的一套体系。玉在道家思想中主要体现在玉本身的神秘性和实用性上,而非儒家所认为的德与礼的物化。

秦始皇当年为了长生不老食用玉屑,在道家思想中认为玉集合日月之灵气,乃天地之精华,后人前赴后继的食用玉,如同道士炼丹,充满了神秘感。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电视剧作品中,我们常能看到道教施法术都需要法器,道家认为玉能通灵,用玉陪葬,可以让人化羽成仙。现代玉器很多寓意,都沿用了道家的思想,福禄寿喜财,大富大贵,功名利禄,延年益寿,喜从天降,财运亨通,以上都体现了人最朴实的祈愿。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这一点与儒家思想截然不同,儒家是用玉克制欲望,道家却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人类最原始的欲望,被毫无保留的体现出来,道家玉思想也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影响后世颇深。

可是魏晋玄学的思想努力,并不能阻止中国文化生命的衰落,整个民族任然是没有精神家园。只有少数的文人获得了精神解脱,得大自在,例如竹林七贤。中国文化在这一阶段成了少数人的一种实践,风流潇洒的人生态度,但无法阻止中国文化生命的衰落。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在中国文化生命濒于死亡的时刻,我们获得了一次拯救的机会。佛学在两汉之际进入到中国,在翻译佛经的这个阶段,中国思想遇到了来自印度的佛学思想。

大量的佛经词语无法翻译成汉语,它恰恰表明中国思想中缺失的一块,经过好几个世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翻译理解消化吸收,到了唐朝,我们中国终于做成了一件伟大的事,基本上做到让佛经说汉语。语言是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因素,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用语来源于佛教,比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我们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魔”就是梵文的音译,觉悟、境界、供养、大千世界、本来面目、芸芸众生等也都是从梵文而来。 这表明了佛学思想进入到了中国,成为中国思想的一部分。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魏晋以后,统治阶级在全国各地开凿石窟,修建寺庙,雕塑佛像,同时,也根据中国人的尚玉观点,用玉石雕刻佛像、飞天,雕刻与佛教典故有关的莲花生子、持荷童子等宗教人物形象,促使佛教越来越向着和世俗结合的方向发展。

在以玉造像的风气贯穿北魏至唐代的四百多年间,统治阶级以玉材为佛造像多得不可胜数,民间僧庶信徒买不起珍贵玉料的,即以价廉的汉白玉等彩石来为佛造像,也称玉佛。

佛教文化自印度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传统玉文化发生了联系,这是必然的。大量玉雕佛像的出现,不仅仅迎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宗教信仰习惯和崇玉心理,也进一步扩大了佛教的传播与发展,而且用玉造佛像还有镇宅辟邪和追求祥瑞的作用,更是进一步去迎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别是玉又开始神化,与“男戴观音女戴佛”等思想观念的融合,更是让儒释道成三国鼎立一样影响着古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中国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解决的希望了,因为受佛陀思想的启发,我们居然有了一个禅宗来了,禅宗的法门:修心,大纲十六个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果看不懂可以,找找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故事)因此我们看到,禅宗就是佛教中的心学。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现代玉雕作品中的悟道系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尘缘,无需看清事物的面貌,便可看见万事万物的内心,禅意十足。

得到了佛学启发的中国人,开始要完成一件事情,要从和儒家道统中开新的道统,这是宋明新儒学的主题,仍然是儒家,但是是儒家新的文化精神传统。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这个新道统的主题方向是,树立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独立的人格,王阳明说: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

儒家的进取文化,道家的规律文化,佛家的奉献文化。宋明新儒学让儒释道三家合流了,以儒为根本。这一时期的玉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王阳明的思想为什不能大行天下,有一个历史原因,就是满清入住中原,成立了清王朝。清朝一个重大的政治特征是以军事统治替代文人政治,取消宰相制度,代之以军机衙门,这件事情的重大后果,中断了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关怀的实践路径。虽然宰相只有一个人可以做,但他是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关怀的实践路径,这个路被堵住了。

这一时期有一个外来的玉石,开始红遍大江南北。翡翠在清朝深受皇室权贵的喜爱,身价尊贵。然而,与金银玉石数千年的“走红”历史相比,翡翠算是珠宝界的“新晋网红”。

翡翠“走红”始自清朝中期。那时,乾隆帝对缅甸两次用兵,使其臣服于大清,成为外藩,随后,清朝开始从缅甸大量进口翡翠原石。乾隆皇帝逐渐喜欢上了翡翠,他的扳指很多是由翡翠制作的。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不过,尽管有乾隆皇帝的“加持”,但真正把翡翠推上珠宝界“扛把子”位置的是慈禧太后。慈禧对翡翠的喜爱是超越任何人的,可谓史上钟爱翡翠第一人。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作为翡翠的“重度痴迷粉”,在慈禧居住的长春宫里随处可见各种翡翠玉器用品。饮茶用的是翡翠盖碗儿,用膳用的是翡翠玉筷。头发上插的是翡翠簪子,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

由于慈禧太后的“追捧”,翡翠的身价大涨,据说,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到宫里办事,最好的礼物就是一套翡翠扳指和翎管。

相传慈禧的很多珍玩在她死后陪葬,包括她生前爱不释手的一些翡翠珍宝,比如翡翠白菜、碧玺西瓜等。慈禧陪葬品珠光宝气、价值连城,可惜的是,这些珠宝在孙殿英盗墓后,就不知所踪了。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中国在清朝灭亡时的局面,跟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灭亡时候的局面完全一样。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抢夺天下。先是袁世凯,之后是北洋军阀轮流上台,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军阀,中国知识分子的痛苦更加深刻。

我们有了最先进的制度,我们中国人却用先进的制度做老的事情,当我们正在考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或者人生目标的时候,不妨从一块璞玉上寻找答案:

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以上即是玉文化汲取儒释道价值观的理念。

玉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中国文化给予玉文化的价值观。

本期分享结束,谢谢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