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後人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悲劇性人物?

作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陸遜的後人,陸機可以說是出身不凡,衣食無憂,但是為什麼這樣一個人物,在介紹生平的時候,會將他與悲劇掛鉤呢?又怎麼樣的人生才可以被稱為悲劇?

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後人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悲劇性人物?

(陸遜影視劇形象)

貴公子的傲氣,別樣的深情

《晉書·卷五十四·列傳第二十四》:祖遜,吳丞相。父抗,吳大司馬。機身長七尺,其聲如鍾。少有異才,文章冠世,伏膺儒術,非禮不動。

在當代社會如果你是一個官二代、富二代那是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指不定怎麼樣趾高氣昂,恨不得講這樣的標籤貼在自己的身上,因為這些標籤可以讓自己獲得比普通人更好的待遇。而陸機他比官二代更厲害,他是名副其實的官三代,他的爺爺貴為丞相,他的父親也是大司馬,"富不過三代",當官也是一樣的。陸機不是一個謙遜的人,他不是一個有人在誇讚他,他便擺擺手,示意別人不要繼續說下去的人,他反而是一位在別人讚揚他的時候會大聲鼓掌的人,他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他陸機就是有著常人沒有的地位,而這樣的地位是他的先天條件。

本來他就已經極度的自負了,再加上他自身有才氣,那就是更加自負的主兒。他認為自己富有詩書,的確他也有這樣的才氣,所以他也有打過勝仗的時刻,他也有一帆風順的時光,他的性格就可能在這樣的大環境裡被養成,所以他自傲到難以接受自己的缺點,生活的不如意。

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後人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悲劇性人物?

平復帖

陸機輟筆:西晉初年,陸機曾撰寫《三都賦》,當時出身寒門的左思也在寫,陸機對此很不以為然。但當左思歷時十年,完成了《三都賦》時,"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陸機看完左思寫的《三都賦》之後讚歎不已,將自己的《三都賦》手稿燒掉,以示輟筆。

當時左思要寫三都賦,正巧陸機也要寫,於是陸機出嘲笑了左思,只可惜他的嘲笑太過於早了,所以當左思的三都賦寫成之後,他還是稱讚並歎服了,可是他雖然有著貴公子的那種傲氣,但是他又不過去自負,至少他是一個坦誠的人,只是他總是喜歡把自己的話放在這件事結果之前,縱觀他的一生,都是言語比動作來得快。

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後人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悲劇性人物?

(陸遜影視劇形象)

陸機的"黃耳"

《世說新語·方正》盧志於眾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於盧毓,盧珽。"士龍失色。既出戶,謂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

《三國志·卷五十八·吳書十三·陸遜傳第十三》:(陸抗)秋遂卒,子晏嗣。晏及弟景、玄、機、雲、分領抗兵。

對陸機來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他的三位哥哥戰死了,而他自己也被俘虜了,整整一年之後,他才被放回故鄉,在那之後他就隱居了,本來他可以這樣寥寥的過完他這一生,但是當時人們對於門第還是有著要求的,所以陸機還是要出仕,剛好當時晉國為了安撫吳國人,想要招納一批賢士做官,機緣巧合之下,陸機便在應召的名單之中。

一開始,陸機還是有他的傲氣的,他"自以吳家之名,不推中國人士",陸機剛到什麼地步,在古代直呼對方父母是不敬的行為,當晉國人這樣叫了他的父母之後,他還之以對方的父母,就是很剛還是個嘴炮,可是這樣的人往往表面還是風平浪靜,內心早已經波濤洶湧,所有的一切都像一棵種子埋藏在他的心底,等待著有一天開花結果。

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後人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悲劇性人物?

陸機這個人其實非常的複雜,你說他狂妄自大,但是他卻又能夠口服心服,他道歉的時候是那麼的坦然,說身份放下就放下了,你說他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力,他卻又可以好好的保護自己珍視的東西,但是無疑的是,他有著貴公子的傲氣,也有著別樣的深情。

灰暗特殊的朝代,捲入八王之亂

陸機所處的時代是司馬家族想方設法玩弄權術的時候,他們拼命的想要奪取曹魏的政權,司馬家族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所以是不想要引入寒門賢能之人的,有才能的人往往不能得到重用,反而是那些昏庸無能之輩卻可以一步登天,這是最腐朽的官僚制度之一。在這樣缺乏制度的大環境中,靠的就是關係,要攀附權貴,相互勾結,讓陸機在這水裡起起伏伏,不知飄向何處。

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後人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悲劇性人物?

(司馬炎影視劇形象)

亡國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了別人的手中,陸機可能沒有那麼強的主見,他沒有自己的判斷力,或許又是被自己的家人保護的太好,他根本鬥不過那群朝野上老謀深算的狐狸。他被無端端的捲入了八王之亂,還傻乎乎的把別人的利用當成了救命之恩。在他在晉國出仕之後不久,晉國就發生了八王之亂,司馬炎當時立了一個太子,但是這個太子也是一個無能的太子,他難以保住自己的地位,他的實力沒有得到其他幾個兄弟的認可,他的幾個兄弟都認為這個太子是"白痴",所以司馬炎八個兒子輪流當皇帝的故事就這樣上演了。

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後人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悲劇性人物?

(孫權影視劇形象)

但是鬧劇不可能一直上演,必須要選擇出一個王的人選,這個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投票,需要各位大臣的鼎力支持,需要大臣們的扶持。但是要知道,一個新王的產生,必然會把那先不穩定的因素剷除,而在這裡不穩定的因素就是不忠於自己的大臣。陸機顯然沒有挑選君王的能力,所以他被逼選了趙王,結果趙王倒臺了,還有人懷疑他寫了禪讓詔書,所以逼迫他承認他與趙王一同謀反,本來他就這樣早早的出局了。

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後人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悲劇性人物?

可成都王看中了陸機的名氣,所以先是救了陸機一命,後來又給他了重要的職位,陸機那叫一個感動,瞬間就願意以死相報。然而,這位成都王也不是什麼聰明人,他讓陸機這位剛剛從監牢裡出來的人,還是一位吳國人去帶領二十萬的晉軍,結果使得晉軍冤枉陸機謀反,聯合將陸機殺了。所以對於陸機有沒有軍事才能是沒有辦法說清的,畢竟沒有一個很好的平臺讓他發揮,他捲入這樣的鬥爭,恐怕輸得也讓清朝九子奪嫡的人嘲笑。

火燒連營,大敗劉備的陸遜,後人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悲劇性人物?

李世民說他"廊廟蘊才,瑚璉標器"。

陸機他有著他的理想,但是他的理想卻和現實不斷地在做抗爭,他高傲的脊樑卻需要被折斷才可以在這樣的世上苟延殘喘,英雄無用武之地,他明明有著才華,有著對功名的追逐卻沒有辦法實現,他在現實的需要和人格的尊嚴中不斷徘徊,一連再三的落差,讓他迷茫形成了他最複雜的處世態度,想要前行,卻迫不得已駐足,最後隨波逐流。

參考文獻:

《世說新語》

《晉書》

《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